天天看點

體壇女星自殺後竟确診“癡呆”?!運動中的慢性腦損傷成為醫學新課題……

作者:世界科學
體壇女星自殺後竟确診“癡呆”?!運動中的慢性腦損傷成為醫學新課題……

2022年11月,澳洲女子橄榄球聯賽(AFLW)的退役運動員希瑟·安德森(Heather Anderson)自殺離世,年僅28歲。她的家人将其大腦捐贈給了澳洲運動腦庫(Australian Sports Brain Bank)。

腦庫研究人員通過診斷得知,安德森患慢性創傷性腦病(CTE)。她成為第一位确診CTE的女性職業運動員。

澳洲樂卓博大學臨床神經生理學家艾倫·皮爾斯(Alan Pearce)教授與運動腦庫共同撰寫了這份研究報告。人們也是以思考:這位運動員的自殺,是否與接觸性運動帶給她的腦損傷有關?

運動腦庫的這一診斷對女子運動具有重大意義,也凸顯了運動科學和醫學領域對女運動員的研究嚴重匮乏。

體壇女星自殺後竟确診“癡呆”?!運動中的慢性腦損傷成為醫學新課題……
體壇女星自殺後竟确診“癡呆”?!運動中的慢性腦損傷成為醫學新課題……

什麼是慢性創傷性腦病?

CTE是一種破壞性很強的癡呆,會導緻大腦功能下降,增加患精神疾病的風險。越來越多證據顯示,慢性創傷性腦病與從事接觸性運動(例如橄榄球、拳擊和國術)的運動員之間存在關聯。

目前看來,CTE無法治愈,也隻能在死後診斷。除了AFLW的安德森,還有多位曾經的橄榄球明星(男性)去世後被診斷出慢性創傷性腦病。

體壇女星自殺後竟确診“癡呆”?!運動中的慢性腦損傷成為醫學新課題……

比賽中的希瑟·安德森科學家很早就知道,發生于接觸性運動中的腦震蕩與長期神經退行性疾病有關;當然,不隻是學者,大衆也很清楚嚴重腦震蕩的健康威脅。而最新的科研發現告訴我們,某一次腦部重擊固然可怕,低強度、重複性、随時間積累的腦外傷,即便是看似輕微的頭部撞擊或扭傷,也絕對值得重視,因為它們被證明是導緻慢性創傷性腦病的最大風險因素。

體壇女星自殺後竟确診“癡呆”?!運動中的慢性腦損傷成為醫學新課題……

長期從事接觸性運動的選手,尤其是從小就從事這些運動的人,面臨的CTE風險非常之高。

運動生涯

希瑟·安德森(Heather Anderson)五歲時開始參加橄榄球聯賽,十幾歲時進入澳式橄榄球領域。2017年,她通過選秀進入AFLW,開啟了自己的首個賽季。

安德森在阿德萊德港烏鴉隊征戰了一個賽季,并幫助球隊赢得當季冠軍。令人遺憾的是,AFLW的第一年也是她的最後一年,安德森因肩傷結束了職業生涯。之後,她回歸曾經效力過的澳洲陸軍,擔任軍醫一職。

安德森的家人捐獻了她的大腦,希望了解她一生中反複遭受的頭部創傷,是否導緻了她的死亡。

女性比男性更容易患CTE?

越來越多證據表明,女性遭受輕度創傷性腦損傷(腦震蕩)的風險明顯高于男性,而且可能出現更嚴重的症狀。

腦震蕩本身不會導緻CTE,但運動員遭遇腦震蕩的次數是其累積腦外傷的可靠名額,腦外傷則又是CTE的最重要預測因素。

體壇女星自殺後竟确診“癡呆”?!運動中的慢性腦損傷成為醫學新課題……

從左到右分别為PET掃描下的正常人、CTE患者和阿爾茨海默病患者的大腦影像研究人員就女性腦震蕩風險增加的問題提出了生理和社會層面的綜合解釋:

大腦微觀結構、荷爾蒙水準、教練制度、球員經驗水準以及傷病管理等等,可能都會影響女性腦震蕩和CTE風險……

我們需要更多研究來了解運動性腦損傷,特别是婦女和女孩的腦損傷。目前女性參與體育運動的數量不斷增加,運動時面臨的風險也在升高,但她們在腦震蕩研究中的代表性不足。

這意味着運動科學研究忽視女性——因為她們的身體被認為比男性更複雜,是以更難被測試分析。

一種不性别歧視的疾病

這份全球首例女性運動員CTE報告證明了此疾病“男女通吃”,無性别歧視,也令科學家意識到,我們迫切需要在腦損傷相關研究中增加女性的代表性。

要減少女子運動的腦震蕩事故,必須首先解決男子和女子運動資源不平衡的問題。解決方式包括讓女性獲得高品質的訓練和教練支援,以及運動科學和醫學研究的更多關注。

隻有研究人員、政策制定者和體育管理機構確定,對腦震蕩和腦部疾病的關注與資源投入不隻集中于男性,女性運動員的健康才會有保障,女子運動才會取得進步。

資料來源:Australian researchers confirm world’s first case of dementia linked to repetitive brain trauma in a female athlet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