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看個電視為啥這麼難?“套娃式”收費一部劇竟開四五種會員,還不免廣告!

作者:新民晚報

開機先看廣告,看節目要切換不同的遙控器,點選進去就讓你買各種會員:電視内置會員、視訊平台會員、少兒會員、體育會員、遊戲會員……“套娃式”收費讓你防不勝防。

使用者在各種平台、端口、界面之間穿梭,費時費力費錢,卻得不到應有的觀看體驗和服務品質。智能時代,看電視怎麼變得越來越難?

看個電視為啥這麼難?“套娃式”收費一部劇竟開四五種會員,還不免廣告!

充“會員”:

套你沒商量

市民郝阿姨向本報夏令熱線反映,想給放暑假在家的孫子看點卡通片,沒想到接連遭遇“會員陷阱”。

“想找個免費的卡通片就像大海撈針,一不小心就跳轉到各種下載下傳頁面,被誘導開通會員。

去掉廣告要買免廣告的會員

投屏要買電視端的會員

看個電影要買限時的影片券

給小孩看卡通片還要買兒童專區的會員……

到處都要會員。”

看個電視為啥這麼難?“套娃式”收費一部劇竟開四五種會員,還不免廣告!

記者調查發現,很多智能電視品牌有自己的内容平台,但又内嵌了奇異果(愛奇藝)、雲視聽極光(騰訊)等熱門視訊平台的内容,但無論哪個平台,點進去都有各種套餐,引導消費者充會員。

在未開通會員的狀态下,大多數視訊内容隻提供5分鐘的試看時間,并且普通會員的權限隻在手機、電腦、iPad端口有效,在電視上無法觀看,需要另外充值“全屏會員”。

看個電視為啥這麼難?“套娃式”收費一部劇竟開四五種會員,還不免廣告!

不少網友都曾遭遇看電視開會員層層加碼

即便使用者願意成為會員,擺在前面的還有不同細分領域會員的選擇,一層套一層,套你沒商量。

想在小米電視上看兒童卡通片的需要額外購買小米電視的“兒童會員”,

想在愛奇藝上看體育賽事的需要額外購買“體育會員”,

想愛奇藝看動漫漫畫的需要額外購買“FUN會員”等。

已經成為某平台的影視會員後,想看《阿凡達:水之道》電影還需要額外支付7.2積點,且積點僅支援分檔充值,觀看此影片最低需要支付12積點,也就是需要充值12元。

劃“等級”:

會員費看不懂

成為會員後享受哪些權益,大部分消費者并不清楚。哪些内容是對會員開放的,哪些管道可以使用會員,會員開通的費用等問題,平台方都是“雲遮霧繞”。

購買會員後,平台并不是“一視同仁”,而是将會員分為了好幾個等級,使用者需要持續購買會員,才能一直更新,享受更多服務:一些視訊平台根據投屏畫面的清晰度劃分會員等級,比如,低等級會員隻支援480P清晰度,黃金會員支援1080P高清投屏,想要4K畫質,使用者須充值到白金星鑽會員。還有的平台限制會員賬号的登入終端,會員賬号一次隻能在一個終端上登入,在手機上使用就無法在平闆上使用,在手機或平闆端注冊的賬号無法在電視端使用。

看個電視為啥這麼難?“套娃式”收費一部劇竟開四五種會員,還不免廣告!
看個電視為啥這麼難?“套娃式”收費一部劇竟開四五種會員,還不免廣告!

“會員費我也看不懂,有的聲稱首月9.9元,看上去很便宜,那第二個月多少錢呢?連續包月、月度VIP收費各不相同,也不懂差別是什麼。這些會員條款寫得不清不楚,看個電視太費勁了。”郝阿姨在面對複雜的會員條款時,往往看不清權限内容,隻能注意到各種收費的提示。

記者發現,各大電視與視訊平台收取會員費時,往往将會員條款的字号标注得很小,将優惠資訊放在較為醒目的位置,導緻使用者往往在不清楚會員權限時稀裡糊塗付了款,且在付款時,還會出現強制綁定賬号、強制會員續費的情況。看似智能的電視不僅得不到年輕人青睐,還通過複雜的設計和種種付費套路,“難住”了老年人。

看個電視為啥這麼難?“套娃式”收費一部劇竟開四五種會員,還不免廣告!

立名目:

花錢買不到服務

大多數使用智能電視的使用者是不願意花錢觀看視訊嗎?其實不然,根據國家廣播電視總局釋出的《2022年全國廣播電視行業統計公報》顯示,截至2022年底網際網路視訊年度付費使用者超過8億,可見智能電視的付費使用者數量龐大。花了錢,卻得不到應有的體驗與服務,才是讓消費者糟心的地方。

市民胡女士表示,自己使用騰訊視訊超前點映觀看電視劇,卻發現無法投電視和下載下傳,隻能用手機或者平闆小螢幕觀看。“我不僅買了會員,還買了超前點播,結果投不了電視,最可氣的是還有中插廣告。”

經了解,購買視訊會員之後有些服務并不完善。去掉了片頭廣告卻去不掉贊助廣告、中插廣告、劇中小劇場等,買了會員卻無法觀看最新劇集、購買超前點映卻不支援全端口播放……諸如此類花了錢也買不到服務,讓使用者“寒心”。

這類現象不僅出現在智能電視上,一些智能應用也“學習”了這一套收費方式。葉女士向夏令熱線反映,購買天貓精靈時商家宣傳“自建正版曲庫海量暢聽”,購買後發現不管播放什麼音樂都隻能試聽,必須購買天貓精靈會員才能聽到完整的音樂,并且綁定音樂平台的會員之後也沒法聽音樂,必須同時綁定天貓音樂的會員才能正常收聽。

賣内容:

各方登場分杯羹

“想看個電視劇要收好幾次費用,都不曉得這些錢被誰收去了。”胡女士在面對一層又一層的收費提示,連連抱怨。究其根本,是各内容管道的收費體系各自為政所緻。

電視機基礎硬體的利潤空間正變得越來越小,目前電視機廠商都不滿足于隻“賣電視”。例如在購物網站上,一款小米電視僅賣到599元,甚至在大促時,一款榮事達液晶電視機僅賣到140元。于是,在硬體設施盈利空間有限的情況下,電視機制造商紛紛轉向“賣内容”,從一開始的投屏功能到會員制收費,再到同一平台不同端口、同一内容不同端口的“層層收費”“反複收費”,想盡辦法增收。

智能電視的産業鍊條中,電視制造商、擁有網際網路電視牌照的內建平台、内容提供方,都想從電視這個入口分走一杯羹。“套娃式收費”模式為産業鍊各方“開辟”出一條新的創收之路,各方沒有把創新用在提升使用者體驗上面,反倒熱衷于設定一道又一道“機關”,倒逼使用者支付沒完沒了的會員費。

智能産品和服務的操作能否更加人性化、内部生态的藩籬能否打破以更好地服務于人、使用者的觀看體驗能否更加通暢……業内人士表示,要解決智能電視“套娃式收費”亂象,除了需要政府部門統一調控,還需要提高行業的自律和協作,建立一個公平和透明的市場秩序,實作利益的合理配置設定。更重要的是各方協同努力,以使用者為中心,為使用者提供更優質、更合理的内容服務。

金海岸工作室

作 者 | 葉 薇 趙冰琰 馬雨潔

圖 片 | App截圖 網 絡

編 輯 | 陸佳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