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星巴克急了,瑞幸就穩了?

星巴克急了,瑞幸就穩了?

(圖檔來源于網絡,侵删)

文|螳螂觀察

作者|易不二

新消費下行,但咖啡賽道卻異常擁堵。

Manner正在不亦樂乎玩聯名、Tims中國進入上市倒計時、茶顔悅色擠進了咖啡市場、幸運咖開始反攻一線......

跨界的玩家們就更是從四面八方殺過來。同仁堂、中石化、中國郵政、太二酸菜魚、李甯等與咖啡行業八竿子都打不着的業态,都已經擠進了咖啡賽道,這就讓特步最近申請注冊咖啡商标,成了一點也不驚奇的新聞。

吸引力來自測算出來的萬億市場,釋放出來的巨大消費潛力。

《2022中國咖啡産業白皮書》報告顯示,2021年中國咖啡行業市場規模達3817億元,同比增長27.2%,遠遠高于全球2%的平均增速,預計到2025年中國的咖啡行業市場規模将超過10000億元。

當瑞幸完成了咖啡的消費者教育,并驗證了自身商業模式能夠跑通,甚至還成為了能夠對抗星巴克的本土咖啡品牌勢力,這就給了其他玩家強大的擴張信心,也吸引品牌跨界蜂擁而來,加重了咖啡賽道的擁堵。

天眼查資料顯示,2021 年我國新增咖啡相關企業 2.59 萬家,同比增長 12.5%,平均每天注冊達70家。

但從本土咖啡品牌來看,目前就一個瑞幸能在萬億咖啡市場攪起水花。瑞幸身後的,不管是真想把咖啡當個生意來做的Manner、NOWWA挪瓦等新銳咖啡品牌,還是把咖啡當個趁手的引流物器來用的跨界玩家,前路都還不夠清晰。

表面再怎麼熱鬧,真正能把咖啡生意玩明白的,隻會是少數。

星巴克急了

熱鬧的咖啡賽道,自然不會少了中國咖啡市場的第一個教育者——星巴克的身影。

雖然星巴克截至2022年7月3日的第三财季業績顯示,星巴克中國市場的營收、同店銷售額、交易量都在下滑,但依然無法阻擋其按下加速鍵。

在“2025中國戰略願景”中,星巴克計劃至2025年,要在中國市場新增3000家門店,覆寫中國300個城市。照這個推進速度,“平均每9小時就要開出一家新門店”。

星巴克急了,瑞幸就穩了?

星巴克如此着急,一個關鍵的因素可能在于,在瑞幸2022年第二季度的财報裡,瑞幸的門店數已經達到了7195家,超越星巴克中國,成為了目前門店數最多的連鎖咖啡品牌。

不僅如此,在瑞幸交出2022年第一季度首次季度經營利潤轉正的财報之後,第二季度财報又以多項增長名額,宣告進入了常态化增長階段。

對于瑞幸而言,常态化增長帶來的好消息是市場對全面盈利有了非常積極的預期,并能夠在蓬勃發展的萬億大市場裡穩固自身的占位,分得一塊大蛋糕。

此前,重回星巴克的創始人霍華德·舒爾茨,在星巴克的第一季度财報的電話會議中就強調過,中國市場的業務未來會比美國市場更大。如今,遇見了如此強有力的對手,且被對手如此靠近,星巴克很難不急。

在“2025中國戰略願景”中,星巴克還有一個緩解焦慮的大動作——數字化。星巴克将大幅度數字化更新中國市場内的門店,并投資14.6億創立數字技術創新中心。與此同時,前兩天,星巴克中國APP已經做了全面更新,去探索一個全新的數字世界。

星巴克急了,瑞幸就穩了?

實際上,早在2012年,星巴克中國就推出了首個手機App,以類似電子會員卡的形式,早早地邁出了數字化的第一步。

但很長時間在中國市場都難逢對手的星巴克,在瑞幸憑借數字化能力,做到決策标準化、研發标準化、産品标準化,趟出了一條獨特的發展路徑之後,星巴克終于不敢再“躺平”了。

星巴克雖然急了,但瑞幸也不能掉以輕心。

因為對于瑞幸來說,隻要全面盈利的那一天還沒有到來,市場就難以放下對其的隐憂。再加上,在瑞幸堅持“直營 + 聯營”并進的門店政策下,現在還得抽出時間來打假。若如聲明所言“現階段已暫停合作夥伴招募”,這在一定程度上,或許會影響其觸達下沉市場的速度。

畢竟,咖啡賽道裡,想來分蛋糕的玩家實在太多了。當各種八竿子都打不着的業态都已經跨界而來,可想而知咖啡的準入門檻已經被瑞幸拉得有多低了——他們隻需要摸着瑞幸過河就好了。

市場格局還沒穩固的時候,誰都不敢保證會不會突然出現一個“門口的野蠻人”。尤其是在瑞幸還沒有完全滲透的下沉市場。

瑞幸“常态增長”的底層邏輯

對于瑞幸來說,雖然不能掉以輕心,但也不需要像星巴克一樣為未來焦慮。

拆解一下瑞幸這些年是如何通過賣咖啡掙錢,可以得出很通俗且沒有技術含量的答案:能生産好的産品;消費者知道且賣得出去;品質總是有保證。

對應的答案是耳熟能詳的産品、營運、供應鍊這些大詞。但瑞幸卻已經通過具體的動作,為這些零售人都關心的詞彙,做了清晰的注腳。并且,逆襲到常态增長,成為其他新銳品牌摸着過河的那塊指路石,證明了瑞幸穩固的品牌地基。

從産品層面來看,大資料指導下的爆款研發系統,確定了瑞幸年年有爆款。

星巴克急了,瑞幸就穩了?

中商産業研究院在做中國咖啡市場發展前景預測分析時,明确表達了一個觀點:單一的咖啡飲品并不能滿足年輕群體長期的需求,咖啡品牌需要不斷創新,推陳出新,善于打造擁有獨特“賣點”的咖啡産品,才能夠不斷“刺激”他們的購買欲望。

在這一點上,從生椰拿鐵之後,新品幾乎樣樣都是爆款的瑞幸,是整個咖啡市場乃至茶飲賽道的典範。

借助完善的研發體系,瑞幸将研發交給了算法,将各種原料和口味數字化,得出無數種産品組合,并量化追蹤飲品的流行趨勢,確定推新能力。同時,這樣的研發創新機制,又能以海量的資料為研發提供更全面細節的資料,反哺産品創新,提升産品賣爆的機率。

從經營層面上來看,瑞幸每一次的爆品出圈,能驅動消費者嘗鮮的,當屬瑞幸星羅棋布的便捷門店帶來的“統治優勢”。

“統治優勢”是優衣庫創始人柳井正在《一勝九敗》書裡提到的一種現象,即品牌在某一個區域集中開店,且門店數達到一定數量後,銷售會一下子上升。截止今年上半年,瑞幸在國内的門店數已經達到了7195家。這確定了消費者随時随地,想瑞就瑞。

而這些随時随地瑞一下的消費者,成為了瑞幸今年第一季度财報上的漂亮資料:成立以來首次實作季度利潤轉正。并且,季度内瑞幸咖啡新增使用者數超千萬,公衆号粉絲達3000多萬,私域使用者2800萬。

同時,有公開資料顯示,瑞幸的私域使用者月消費頻次提升了30%,周複購人數則提升了28%,月活提升了10%左右。

高強度上新,大規模觸達,複購率提升,確定這些同時實作的,離不開背後的供應鍊。

生椰拿鐵因為椰漿斷貨被使用者吐槽過之後,瑞幸在海南、上海、徐州等地建立了穩定的椰漿供應體系,是國内椰漿類産品最大的商業買家。這也確定了後來的爆款椰雲拿鐵,能夠穩定供應。

同時,為了保證高品質原材料的穩定供給,2022年第一季度,瑞幸從埃塞俄比亞采購近2000噸精品級耶加雪菲、約80噸花魁等總量超過3000噸的咖啡生豆。随後,瑞幸又宣布簽下三年4.5萬噸的巴西咖啡豆超大訂單。

與之配合的是,瑞幸在2021年有了第一家産能1.5萬噸的咖啡烘焙工廠之後,第二家咖啡烘焙工廠已于第二季度簽訂完成了投資協定,設計産能3萬噸。

星巴克急了,瑞幸就穩了?

産品、營運、供應鍊三個層面的穩定地基,確定了瑞幸在小範圍的“人貨場”,做到了有好的産品,有能随時觸達年輕人的門店,有私域池裡的千萬使用者;在大範圍的“人貨場”,有供應鍊保障産品的産能,有不斷向下沉市場衍生門店觸達使用者,有緊跟時代的私域玩法頻繁激活年輕人的購買頻次。

在穩固的地基之下,瑞幸在萬億咖啡市場迎來全面盈利,隻是遲早的事。

結語

對于仍有巨大發展空間且已經被教育成熟的中國咖啡市場來說,每個咖啡品牌都還有機會,市場格局也遠未到穩定的階段。

雖然星巴克講着第三空間的故事已經在中國市場深耕多年,但在瑞幸的爆款制造能力下,星巴克的這一叙事能力開始對年輕人失去吸引力。

而瑞幸盡管存在盈利不穩定的問題,但在以穩健地基侯建起來的常态增長發展趨勢下,已經具備了與星巴克中國抗衡的實力。

隻是,在賽道擁擠的咖啡市場,摸着瑞幸過河的本土品牌們,是否還能複制出下一個瑞幸,就需要打上一個大問号了。

*本文圖檔均來源于網絡

此内容為【螳螂觀察】原創,

僅代表個人觀點,未經授權,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制或建立鏡像。

部分圖檔來自網絡,且未核實版權歸屬,不作為商業用途,如有侵犯,請作者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