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決定,将女性申請“傑青”的年齡限制由45周歲放寬至48周歲。(人民視覺/圖)
2023年7月6日,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明确,從2024年起,将女性科研人員申請“傑青”的年齡限制由45周歲放寬至48周歲。
“傑青”是指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項目,主要用于支援在基礎研究方面取得突出成績的青年學者開展創新研究。此前申請“傑青”的年齡限制一直固定在45周歲,不分男女。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此前已采取了允許孕哺期女性延長項目周期、提升女性專家評審參與度等優待措施,還放寬了女性申請青年科學基金項目、優秀青年科學基金項目的年齡限制。此次放寬女性申請“傑青”的年齡限制,一定程度上為女性從事科研工作提供了進一步支撐。
“剪刀差”分布
近些年來,自然基金委形成了包括探索、人才、工具、融合四大系列組成的資助格局,一共包含17種不同的項目。
其中,“傑青”屬于人才計劃的分支。在人才計劃當中還包括青年科學基金項目和優秀青年科學基金項目(簡稱“優青”)。而項目類型則包括面上項目、重點項目、重大項目等。
“傑青”的設立有着特殊的時代背景。20世紀90年代初,國家科研隊伍人才老化,人才引進困難。當時,科研一線學科帶頭人的年齡基本都在50歲以上,科技人才面臨“青黃不接”的形勢。
為解決科研人才困境,1994年3月,國務院準許設立“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緻力培養造就一批優秀學術帶頭人。1994年至今,“傑青”資助人數由設立之初的每年50人到後來穩定在200人左右,再到2019年的300人左右,資助力度和覆寫學科數量不斷增加。
“傑青”和“優青”已經成為中國科技人才梯隊最重要的兩個台階。一些科研院所和高校在評比、考核中将其作為重要參考名額,将能否獲得傑青基金資助與薪酬待遇、資源配置設定直接挂鈎。
“傑青”在學術界還有“小院士”的稱号。
這源于二者緊密的關聯。自然科學基金委官網消息顯示,截至2022年,60歲以下的中國科學院院士中,86.41%曾獲“傑青”基金資助;50歲以下的中國科學院院士全部獲得過“傑青”基金資助。每屆增選的科學院院士中,“獲傑青基金資助者”占比也在逐年提高,2017年增選的中國科學院院士中,“獲傑青基金資助者”占比達到72.13%。
此外,“獲傑青基金資助者”申報院士中的代表性成果大多來自資助期間或是“傑青”基金研究工作的深化。
“傑青”在學術界的分量如此之重,那女性在其中的占比情況又如何?
南方周末記者統計了2017年至2020年獲得“傑青”項目的申請人名單,一共1000位申請者,包含114位女性科研工作者。其中2020年的300位申請者中,女性僅有29位,占比不到10%。
除了“傑青”項目,自然科學基金委的其他資助項目中,女性負責人的占比都低于男性。
以2021年的資助項目為例,女性負責人在青年科學基金項目、面上項目、優秀青年科學基金項目、重點項目中占比分别為40.5%、26.4%、23.7%、11.5%。
不難看出,随着項目難度遞增,女性負責人的占比逐漸減少。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的于璇和高瑞平在《科學基金助力女性科研人員成長》一文中分析,性别差異随着項目層次的提高呈現出“剪刀差”分布,女性科研人員的上升空間存在一定的“玻璃天花闆”問題。
此外,研究顯示,在一些高層次人才項目上,女性獲資助者往往更容易在申請年齡門檻附近堆積,相比男性而言,女性優秀人才脫穎而出的難度更大。
南京大學餘秀蘭等人的研究發現,35歲至47歲是女性學者學術生涯中的調整與重建階段,此階段中,随着孩子逐漸長大,女性學者将生活的重心重新轉移到學術研究上,這也意味着女性科研人員學術高峰期的後移。
江蘇大學研究所學生院常務副院長蔡英鳳,是位“80後”“傑青” (網絡資料圖/圖)
“女性優先政策”陸續出台
自2010年起,國家相關部門陸續釋出系列指導檔案,以支援女性科研工作者。
2010年6月6日,國務院出台《國家中長期人才規劃綱要(2010-2020年)》,提出健全有利于科技人才創新創業的評價、使用、激勵措施,為促進科技領域女性人才發展奠定了政策基礎。
2011年11月8日,科學技術部和全國婦聯聯合印發《關于加強女性科技人才隊伍建設的意見》,提出支援孕哺期女性科研人員的科研活動、同等條件下優先支援女性科技人才等内容,為女性科研人員發展問題提供具體指導。
與此同時,自然科學基金委也采取了相關措施,主要在項目申請、評審、結題及專家評審組建設等環節。
具體而言,主要包括4個方面:同等條件下“女性優先政策”、哺乳期女性的傾斜和照顧措施、女性科研人員納入管理與決策咨詢、持續跟蹤監測科學基金促進性别平等的狀況。
近兩年來,更為具體的支援措施陸續出台,有關内容也更加詳細。
2021年6月17日,科技部、自然科學基金委、全國婦聯等14個部門聯合印發《關于支援女性科技人才在科技創新中發揮更大作用的若幹措施》,強調要繼續落實好相關人才項目中放寬女性科研人員申請年齡的政策,進一步統籌研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各類人才項目中女性科研人員的申請年齡。
在措施出台後,山東、福建等地也出台了相關規劃和細化舉措。
福建省在規劃中強調,落實福建省女性申請省自然科學基金青年創新項目的年齡放寬到38周歲的政策,讓女性科研人員既能安心地完成生育任務,又不影響未來科研事業發展。
這些優待政策為女性科研工作者帶來了哪些改變?
總的來說,女性科研人員在地區科學基金、面上項目和重點項目的申請和獲資助比例整體上均呈現出逐年提高的态勢。
2021 年,女性科研人員申請上述三類項目的比例分别為29.02%、36.98% 和 13.12%,較十年前分别提高了7.39%、7.45%和3.09%;女性科研人員獲得這 3 類項目資助的比例分别為26.37%、33.92%、11.49%,較2011年分别提高了5.38%、5.61% 和3.89%。
将女性科研工作者申請“傑青”的年齡限制放寬至48周歲的舉措在2024年開始實施,能夠帶來哪些效果目前還不得而知。
但依據早已放寬年齡限制的青年科學基金項目、優秀青年科學基金項目來看,還是有望帶來一些改變。
2011年,自然科學基金委将女性申請青年科學基金的年齡上限調整為40周歲,男性為35周歲。
放寬後的次年就有了顯著變化。2011年女性占全部申請人份額由2010年的36.5%上升到47.5%。2015-2019年,申請者中女性占比逐年上升,并在2018年首次超過男性,達到50.8%。
南方周末記者 魏翠翠 南方周末實習生 張烨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