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AI後續還有行情嗎?聽聽目前排第一的基金經理怎麼說

每經記者:趙雲 每經編輯:肖芮冬

剛過去的這個交易周(7.10~7.14),A股經曆了緩慢但堅定的反彈,不論場内還是外圍情緒都有了不小的改善。

但對“AI人”而言,美中不足的是人工智能闆塊在這輪反彈中不夠突出。搶走風頭的是半導體晶片相關分支,有一種“隔壁鄰居突然比我發達”的失落感。

AI後續還有行情嗎?聽聽目前排第一的基金經理怎麼說

那麼,AI行情還會有新高嗎?恰逢近期有一位績優基金經理在半年報中表達了他的觀點,我們一起來看。

一周行情回顧:除了股指,這些也在漲

本周,主要股指多數上漲,創業闆指、上證50、滬深300和中證500分别上漲了2.53%、2.35%、1.92%和1.16%,而科創50則下跌了0.03%。

AI後續還有行情嗎?聽聽目前排第一的基金經理怎麼說

公募基金方面,周度漲幅榜被ETF們“刷屏”。不過從名字上也能看出,它們的亮麗表現更多得益于港股的強烈反彈。

AI後續還有行情嗎?聽聽目前排第一的基金經理怎麼說

畢竟恒生指數5天漲了5.71%,恒生科技指數更誇張,漲了8.39%。反彈原因也不難找——前一周那個平台經濟的大利好,大家都還記得吧?

AI後續還有行情嗎?聽聽目前排第一的基金經理怎麼說

周度跌幅榜方面,則以醫療主題相關基金為主,不過跌幅都不算大,應該隻是正常調整。

AI後續還有行情嗎?聽聽目前排第一的基金經理怎麼說

A股和港股反彈的背後,是美元指數的走弱,和人民币的顯著走強。

在連續數個交易日收跌後,美元指數于中原標準時間7月13日晚失守100點整數關口,為2022年4月份以來首次。Wind資料顯示,截至周五收盤美元指數報99.96點,仍在100點以下震蕩,盤中最低探至99.5742點,重新整理近15個月以來的低位。

離岸人民币則打破了此前的走勢,以上周四為起點,7天時間從7.27打到7.16,7月14日盤中一度觸及上7.12。

AI後續還有行情嗎?聽聽目前排第一的基金經理怎麼說

有人說“美元落萬物生”。本周5個交易日,北向資金加倉A股近200億。資料顯示,北向資金本周累計成交5391.65億元,成交淨買入198.44億元,單周淨買入額創逾5個月新高。其中,滬股通合計淨買入109.74億元,深股通合計淨買入88.7億元。

AI後續還有行情嗎?聽聽目前排第一的基金經理怎麼說

北向資金都在買啥?Wind資料顯示,最近7個交易日,甯德時代、貴州茅台和長江電力被加倉超過10億元,五糧液、浪潮資訊、比亞迪也頗受青睐。

賣出方面,滬電股份、中國中免、海天味業、隆基綠能、招商銀行等減倉均超4億元。

AI後續還有行情嗎?聽聽目前排第一的基金經理怎麼說

“冠軍”基金經理:看好算力、電子半導體和汽車智能化

盡管本周人工智能并非反彈急先鋒,但一隻公募基金周四釋出的半年報,值得所有AI人關注。

這隻基金叫做“東吳移動互聯A”,在上半年結束時年内收益率為71%,排在第7;第一名是華夏中證動漫遊戲ETF。

然而截至本周五收盤,東吳移動互聯以74.59%的收益率暫時排到了年内第一,實作反超。值得注意的是,它與排在第6的東吳新趨勢價值線,是同一個基金經理——劉元海。

AI後續還有行情嗎?聽聽目前排第一的基金經理怎麼說

半年報顯示,東吳移動互聯的股票倉位為89.95%,較一季度末的85.55%略有上升。重倉股方面,其加倉了天孚通信、中際旭創、兆易創新、科大訊飛、中科曙光,減倉了金山辦公。對比一季度末的持倉,除了金山辦公,東吳移動互聯混合持倉排名前5位的重倉股全部更換,立訊精密、德賽西威、韋爾股份、工業富聯成為新增重倉股。其中,立訊精密新進前十大重倉股之列,占淨值比例為9.17%。

AI後續還有行情嗎?聽聽目前排第一的基金經理怎麼說

老AI人一定能注意到,最新的重倉股裡,年内漲幅大多不低。比如中際旭創、天孚通信,都是幾倍股了。

AI後續還有行情嗎?聽聽目前排第一的基金經理怎麼說

劉元海認為,上半年自己産品表現不錯,是因為相對比較好地把握住了科技行業投資機會。“去年底,我們判斷2023年科技股有望存在較大機會。春節後判斷以ChatGPT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術有望帶來一場科技革命,科技股可能存在較大投資機會,報告期内,本基金加大人工智能方向的布局和配置。”

展望下半年,他判斷,目前A股市場可能處在政策底、盈利底和估值底三重相對底部的運作環境中,是以市場下行風險相對較小,中長期投資價值或較為明顯。基于此判斷,下半年本基金可能仍然維持較高倉位運作模式。

與上一季度末觀點一緻,他仍認為以ChatGPT為代表的AI人工智能技術有望驅動全球科技進入新一輪創新和應用周期,同時疊加數字經濟有望成為未來3-5年乃至更長時間中國經濟新的增長動力,判斷未來3-5年乃至更長時間A股市場或将進入科技股時代,看好未來3-5年甚至更長時間A股市場科技股行情,将繼續以科技股作為重點關注方向。

具體到下半年的投資主線,劉元海表示,接下來相對看好算力、電子半導體和汽車智能化三大受益AI技術發展的方向。

“算力未來兩年成長性可能相對比較确定,雖然短期股價波動比較大,但是由于業績還沒兌現,是以仍然有望存在投資機會。”

他坦言,上半年A股電子半導體公司股價走的“比較糾結”,但是站在目前時點可考慮逐漸關注A股電子半導體投資機會。“從股價看,目前A股大部分電子半導體公司股價基本處在近兩年相對底部區域。”

劉元海判斷,從基本面看,從下半年開始電子半導體景氣有望進入上行周期,同時ChatGPT技術應用有望帶來更為智能化硬體誕生進而驅動新一輪換機潮,有望提高電子半導體景氣複蘇強度。下半年A股電子半導體股票投資機會或值得關注。

另外,他還提到,汽車智能化産業趨勢有望加速,汽車智能化市場空間大,且持續時間長,未來投資機會或值得關注。

美股AI龍頭仍在沖擊新高

今年以來,AI闆塊是A股市場公認的主線(之一)。而在海外,投資者的熱情更是不遑多讓。

當地時間本周五,英偉達早盤一度漲超3%,股價創盤中觸及480美元的曆史新高,今年以來,英偉達從140美元一路“起飛”,目前漲超217%。

不誇張的說,英偉達股價的風吹草動,都影響着A股人工智能闆塊。目前,英偉達仍得到華爾街普遍看好。本周二,投行KeyBanc分析師将英偉達的目标價上調至550美元,并表示,英偉達從根本上處于有利地位。分析師認為,整個供應鍊對生成式人工智能伺服器的需求趨勢正在上升,強勁的需求不僅來自雲計算,還來自企業和人工智能初創公司。分析師預計,到2024年,該公司的資料中心營收将翻兩番。

與此同時,與OpenAI關系密切的微軟,也在不斷沖擊曆史高點。

7月15日,微軟早盤曾漲超2%至351.43美元,最終收漲近0.8%至345.24美元,連漲四日逼近6月15日的曆史高位,今年以來微軟累計漲超44%。

AI後續還有行情嗎?聽聽目前排第一的基金經理怎麼說

此外,被稱為“下一個英偉達”的博通公司(Broadcom)周五盤中也觸及903.35美元的曆史高位,今年以來博通漲超60%。

機構觀點:除了AI還可以關注什麼?

周五收盤後,國家網信辦聯合國家發改委、教育部、科技部、工信部、公安部、廣電總局公布《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務管理暫行辦法》,自2023年8月15日起施行。

安信證券表示,政策落地全面利好AI産業的發展,一方面明确了監管主體和備案等監管措施,有望拉動AI安全監管的産品和需求;另一方面實作發展和安全并重,算力、算法、應用類産業有望邁入快車道。

值得注意的是,7月14日至15日,全國網絡安全和資訊化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周六,網絡安全和資訊化工作還得到了重要訓示。相信相關闆塊在下周會有所表現。

當然,投資者對AI的信仰堅定,并不妨礙市場還有别的闆塊向好——畢竟資金總是往阻力最小的方向流動。以下是部分機構觀點。

招商政策認為,目前約1720家上市公司披露了2023年中報業績預告/快報/報告,業績向好率45.3%,A股整體盈利增速處于觸底改善過程中。業績改善且景氣度向上的細分領域集中在内外需驅動的中遊制造、持續複蘇的出行/消費、景氣度較高的TMT以及家電、發電及電網、證券、中藥生産等領域。曆史資料顯示,中報業績預告較高的行業,往往在七、八月份有領先收益,推薦關注中報業績增速較高或改善幅度較大的細分領域。大類行業中報盈利增速:預計中遊制造、消費服務增速相對較高,且有所改善,金融地産相對穩健。TMT領域表現分化,上遊資源品盈利降幅繼續擴大。從2023年估值和盈利比對度來看,PEG<1行業集中在中遊制造(電力裝置及新能源、國防軍工、機械),消費服務(商貿零售、輕工制造、紡織服裝),以及部分周期行業(鋼鐵、房地産、交通運輸、電力及公用事業等)。

中信建投陳果在研報中表示,6月港股低點顯現後,近期公布的美國7月非農資料降溫、6月CPI低于預期,前期制約美聯儲貨币政策的就業和通脹兩個錨均往利多方向前進;國内方面,近期中美關系有所緩和,同時國内穩增長政策預期積極,下半年經濟有望持續複蘇。目前困擾港股市場的流動性問題邊際顯著改善,後續預計港股将重拾升勢。方向上,預計價值成長齊發力,央企AH溢價已至曆史高位,後續有望收斂;網際網路龍頭景氣反轉已經确認,後續随AI逐漸從海外産業鍊邏輯轉向國内産業鍊邏輯逐漸展開。

天風證券研報稱,厄爾尼諾來襲,2023H1中國高溫日數創同期曆史新高,中電聯預測2023年全國用電最高負荷新增0.8-1.0億千瓦,但近一年中國新增穩定能源(火電+核電)僅0.52億千瓦。綜合來看,2023年預計全國電力供需總體緊平衡,部分區域用電高峰時段電力供需偏緊。該機構通過對比夏季各概念指數與上證指數的超額收益,以及考慮到夏季用電偏緊的背景,預計電力保供、負荷側靈活調節或将為電力行業值得關注的賽道。

每日經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