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是在Linux下裝linux版的quartus II和nios II ide,這樣友善是把所有uClinux的開發移植工作都放在Linux下做.因為隻用到NIOS2EDS的下載下傳和燒寫功能,我隻裝了沒破解的quartus和nios2eds,安裝後一般需要手動配置一下,主要是對環境變量的修改,以便于shell可以找到我們要用的指令和相應的動态庫.
(1)先把核心映像轉換成可以直接燒到flash的檔案,用以下指令:
elf2flash --input=zImage --output=xx.flash --base=0x..... --reset=0x..... --end=0x.... --boot=xxxx.srec
其中:
(a).zImage就是編譯好的uClinux核心映像,
(b).xx.flash是這條指令輸出的檔案,
(c).--base和--end分别對應flash晶片的基位址和結束位址.--reset是CPU複位位址,一般和--base相同.
(d).xxxx.src是bootloader,可以從安裝目錄下的ip/altera_nios2下拷貝,名字是:boot_loader_cfi.srec,若不知具體位置可以搜尋一下.
(2)把上面生成的xx.flash檔案下載下傳到目标闆flash中:
nios2-flash-programmer -g -c usb-blaster --base=0x... --program xx.flash
usb-blaster是用到的下載下傳電纜,-g表示下載下傳後複位目标闆,啟動核心.
那幾個位址可以從.ptf檔案中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