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垃圾分類追夢人|小手拉大手 分類“童”步走

垃圾分類追夢人|小手拉大手 分類“童”步走

開欄語:

垃圾分類和資源化利用是個系統工程,需要各方協同發力、精準施策、久久為功,需要廣大城鄉居民積極參與、主動作為。

在重慶,有這樣一群人,他們是垃圾分類指導員,讓垃圾“各就其位”;他們是“糾錯官”,為垃圾分類“找茬”督促整改;他們是一群孩子,通過“小手拉大手”,讓更多家庭養成分類習慣……

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垃圾分類追夢人!

即日起,上遊新聞開設專欄,講述他們的故事。這也是我們每一個人參與垃圾分類的動人故事。

垃圾分類追夢人|小手拉大手 分類“童”步走

教育一個孩子,帶動一個家庭,文明整個社會。垃圾分類從娃娃做起,這句口号正在重慶不少家庭逐漸實作。

垃圾分類追夢人|小手拉大手 分類“童”步走

7月13日,渝北區洛碛餐廚垃圾處理廠内,8歲的李荞貝正在參加一場學習垃圾分類知識的公益活動,與她同行的,除了500名同齡的孩子,還有被她“要求”跟來的媽媽。

“很多生活垃圾都是不容易降解的,如果随意亂扔,就會對環境造成危害。”處理廠的展廳裡,季翠認真地聽着女兒的“授課”,這樣的場景,她早已習慣。

從小做起

小朋友成垃圾分類“小能手”

自2020年小區增設生活垃圾分類投放點以來,家中扔垃圾的活兒就被女兒“承包”了。雖然不放心的季翠每次都要跟随下樓,但要問有着一個喜歡垃圾分類知識的女兒是什麼感受,季翠的回答就是“高興,高興,還是高興。”

垃圾分類追夢人|小手拉大手 分類“童”步走

雖然年僅8歲,但女兒李荞貝已經是垃圾分類“小能手”。通過學校垃圾分類知識教育、社群垃圾分類知識宣傳、參與垃圾分類社會實踐活動等方式,李荞貝在5歲時就開始接觸垃圾分類、學習垃圾分類,并逐漸喜歡上垃圾分類、習慣垃圾分類。

在李荞貝的家中,有着一套遊戲卡片,上面印着各種生活垃圾的圖案。“紙盒是可回收垃圾,廢電池是有害垃圾,果皮屬于廚餘垃圾。”什麼卡片投入什麼桶,李荞貝早已娴熟。對她來說,每一次正确地分類垃圾都是對自己學習成果的檢驗。

向家而行

乖乖女變家中長輩“監督員”

繪畫,是李荞貝從3歲開始學習的技能。在參觀完垃圾處理廠的當天下午,她就用手中的畫筆進行了創作。藍天、草地、鮮花,在四個分類垃圾桶之間,一個馬尾女孩的臉上洋溢着燦爛的笑容。

垃圾分類追夢人|小手拉大手 分類“童”步走

季翠說,女兒喜歡畫畫,也經常以環保為主題進行繪畫,在陪着女兒畫畫的過程中,自己也越發意識到垃圾分類的重要性。“連孩子都學會了垃圾分類,作為家長,我們可不能落伍。”

除了自己學習垃圾分類,李荞貝還經常帶着家人一起進步。“媽媽,廢棄的溫度計屬于什麼垃圾,給你三秒鐘回答。”“外公,礦泉水瓶不要丢到廚餘垃圾桶裡。”家中,這個8歲小女孩俨然變成了家人學習垃圾分類的“監督員”。在她的帶動下,一家人對垃圾分類越發了解。

對于女兒喜歡向家人分享垃圾分類知識的行為,季翠說,她很欣慰,這既是孩子的一次成長,也是家庭的一次美麗蛻變。

上遊新聞記者 馮銳 攝影 甘俠義

編輯:王光建

責編:秦雨

稽核:宋岩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