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案例 | 中央企業數字化轉型實踐

從 2014 年至 2019 年,數字經濟對 GDP 增長的貢獻率始終保持在 50% 以上,數字經濟占 GDP 的比重也在逐年上升,成為驅動經濟增長的核心力量。随着數字化轉型深入推進,産業數字化在數字經濟中的主引擎地位進一步鞏固,為數字經濟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動力,中央企業作為企業數字化轉型的先鋒,積累了一定的轉型實踐經驗。 

數字化轉型的内涵與價值效益

數字化轉型是順應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趨勢,不斷深化應用雲計算、大資料、物聯網、人工智能、區塊鍊等新一代資訊技術,激發資料要素創新驅動潛能,打造和提升資訊時代的生存與發展能力,加速業務優化更新和創新轉型,改造提升傳統動能,培育發展新動能,創造、傳遞并擷取新價值,實作轉型更新和創新發展的過程。

數字化價值效益按照業務創新轉型方向和價值空間大小可分為生産營運優化、産品 / 服務創新和業态轉變三大類。

生産營運優化。基于傳統存量業務,價值創造和傳遞活動主要集中在企業内部價值鍊,價值擷取主要來源于傳統産品規模化生産與交易,通過數字化轉型促進成本降低與品質提高。

産品 / 服務創新。業務體系總體不大變,專注于拓展基于傳統業務的延伸服務,價值創造和傳遞活動沿着産品 / 服務鍊延長價值鍊,開辟業務增量發展空間,價值擷取主要來源于已有技術 / 産品體系的增量價值。

業态轉變。業務體系颠覆式創新,專注于發展壯大數字業務,價值創造和傳遞活動由線性關聯的價值鍊、企業内部價值網絡轉變為開放價值生态,價值擷取主要來源于與生态合作夥伴共建的業務生态。

數字化轉型架構模型

價值體系優化、創新和重構是數字化轉型的根本任務,參考 T/AIITRE 10001-2020《數字化轉型:參考架構》,中央企業應從發展戰略、新型能力、解決方案、治理體系和業務創新五個視角出發,建構系統化、體系化的關聯關系,系統有序地推進數字化轉型,創新價值創造、傳遞、支援、擷取的路徑和模式。

案例 | 中央企業數字化轉型實踐

發展戰略。根據數字化轉型的新形勢、新趨勢和新要求,發展戰略視角提出新的價值主張,把資料驅動的理念、方法和機制根植于組織發展戰略全局,包括競争合作優勢、業務場景和價值模式三個子視角。

案例 | 中央企業數字化轉型實踐

競争合作優勢:增強競争合作優勢的可持續性和戰略柔性,從過去的單向競争向建構多重競合關系轉變,推動新一代資訊技術、産業技術、管理技術實作融合創新應用,形成新技術、新産品(服務),強化模式創新與數字應用以資料為驅動,協同推進傳統業務數字化更新和數字新業務培育壯大,實作創新驅動和業态轉變。

業務場景:以使用者日益改變和個性化的需求為牽引,建構基于能力賦能的新型業務架構,分析業務場景、業務目标,根據競争合作優勢和業務架構設計端到端的業務場景。

價值模型:建構基于資源共享和能力賦能,實作業務快速疊代和協同發展的開放價值生态,以最大化擷取數字化轉型價值效益。

新型能力。中央企業應将新型能力建設作為貫穿數字化轉型始終的核心路徑,通過識别和策劃新型能力(體系),持續建設、運作和改進新型能力,支援業務按需調用能力以快速響應市場需求變化,進而加速推進業務創新轉型,擷取可持續競争合作優勢。

解決方案。實施涵蓋資料、技術、流程、組織四要素的系統性解決方案,支援打造新型能力,加速業務創新轉型,并通過四要素的互動創新和持續優化,推動新型能力和業務創新轉型持續運作與不斷改進。

案例 | 中央企業數字化轉型實踐

資料:完善資料采集手段;推進資料內建與共享;強化資料模組化與應用。

技術:有序開展生産和服務裝置設施自動化、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改造更新;部署适宜的IT 軟硬體資源、系統內建架構,推動 IT 軟硬體的元件化、平台化和社會化按需開發與共享利用;建設覆寫生産 / 服務區域統一的營運技術(OT)網絡基礎設施;自建或應用第三方平台,推動基礎資源和能力子產品化、數字化、平台化。

組織:根據業務流程優化要求确立業務流程職責,比對調整有關的合作夥伴關系、部門職責、崗位職責。

流程:開展跨部門 / 跨層級流程、核心業務端到端流程以及産業生态合作夥伴間端到端業務流程等的優化設計;應用數字化手段開展業務流程的運作狀态跟蹤過程管控和動态優化。

治理體系。建立比對的治理體系并推進管理模式持續變革,以提供管理保障。治理體系視角包括數字化治理、組織機制、管理方式、組織文化。

數字化治理:數字化上司力培育、數字化人才培養、數字化資金統籌安排、安全可控建設。組織機制:建立流程化、網絡化、生态化的柔性組織結構;建立覆寫全過程和全員的資料驅動型職能職責動态分工體系。

管理方式:管理方式創新(流程驅動的矩陣式管理、資料驅動的網絡型管理、職能驅動的價值生态共生管理);員工工作模式變革(自我管理、自主學習、價值實作)。

組織文化:價值觀;行為準則。

業務創新。企業應充分發揮新型能力的賦能作用,加速業務體系和業務模式創新,推進傳統業務創新轉型更新,培育發展數字新業務,通過業務全面服務化,建構開放合作的價值模式,快速響應、滿足和引領市場需求,最大化獲得價值效益。可從業務數字化、業務內建融合、業務模式創新、數字業務培育方面推進。

央企數字化轉型實踐

1

中國海油

中國海油積極推動數字化轉型工作,正式釋出了《中國海油數字化轉型頂層設計綱要》和《智能油田頂層設計綱要》,2020 年,集團公司召開“數字化轉型、智能化發展”專題座談會,進一步明确了數字化轉型的方向和路徑,并從以下四個方面開展數字化轉型實踐。

案例 | 中央企業數字化轉型實踐

一是加強IT基礎設施建設( 資訊高速公路)。中國海油全面推進資料中心建設,目前已建成國内“四地五中心”的資料中心體系,并建構了集團級雲平台,建立系統全面上雲,實作了海油雲應用從 IaaS 雲向 PaaS 雲的跨越。同時,更新改造海上通信鍊路和基礎網絡,開展工業網際網路建設,研究和深化北鬥導航應用。

二是加快智能油田建設步伐(智慧大腦)。建成勘探開發一體化資料中心,打造智能油田“一湖資料”,為資料內建統一共享打下堅實基礎,完成國内首個海油工程數字化技術中心建設。積極開展海上平台無人化、少人化試點改造,加快推進生産操控中心和生産指揮中心建設。

三是加強網絡資訊安全防護(防火牆)。積極建構中國海油網際網路出口的多層防禦體系,加快推動安全營運中心建設。全面部署終端安全管理軟體,強化網絡資訊安全防護能力。

四是加強經營管理資訊系統建設(營銷生态圈)。以 ERP 系統為核心,搭建全面覆寫集團管控核心業務流程的管理資訊系統架構,完成财務共享、資金管理、審計大資料平台等系統建設。

02

中國石油

中國石油堅持“價值導向、戰略引領、創新驅動、平台支撐”總體原則,按照業務發展、管理變革、技術賦能三大主線實施數字化轉型,通過工業網際網路技術體系建設和雲平台為核心的應用生态系統建設,打造“一個整體、兩個層次”數字化轉型戰略架構。

一是業務數字化。打通油氣生産、貿易、煉化、物流、銷售、産品貿易等各環節資料,促進油氣業務鍊協同優化;利用人工智能、大資料等新的數字工具,助力新産品研發、提高科研成功率。

二是管理數字化。按照數字化思維重塑經營管理和綜合管理架構與流程,建設相應的數字化支援體系,促進管理系統變革。深化财務、人力資源等服務共享能力建設,逐漸擴充到物資采購、客戶服務、法律合同、資訊技術等領域,實作專業技術人員集中共享。

三是數字技術平台(工業網際網路技術體系)。集團層面通過建設“三地四中心”雲資料中心和統一的智能雲技術平台,建構統一的資料湖、邊緣計算等技術标準體系以及适應雲生态的網絡安全體系,以支撐總部和專業闆塊兩級分工協作的雲應用生态系統建設。在總部層面,重點推動決策支援、經營管理、協同研發、協同辦公、共享服務支援五大應用平台建設;在專業闆塊,發力專業雲、專業資料湖、智能物聯網系統建設,以及資料中台、業務中台、工業 App 應用體系十大領域。

03

中國煤科

中國煤科是一家為煤炭行業提供全産業鍊服務的科技創新型企業,其高度重視數字化轉型工作,成立了集團公司加快推進數字化轉型工作上司小組,系統謀劃數字化轉型發展路徑。

一是促進研發數字化轉型。成立中央研究院,搭建內建研發系統(IPD)、實驗室“一張網”管理數字化平台,推動科技研發協同高效、高端實驗室共建共享共用。

二是推動生産制造數字化轉型。發展智能制造、高端制造,打造煤機裝備、鑽機裝備、安全儀器儀表、選煤裝備智能制造基地,廣泛應用産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統(PLM)、工廠中的房間制造執行系統(MES)、供應鍊管理系統(SCM),提升核心産品上雲能力。

三是加快設計開發數字化轉型。積極應用BIM、CIM、GIS 等數字化技術搭建三維協同設計平台,促進勘察、設計、建設、營運等各環節的資訊共享和業務協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