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華為有關專利最新表态:收取專利費,“反哺”創新

作者:通信世界
華為有關專利最新表态:收取專利費,“反哺”創新

自學者和學生的差別,不在于知識的廣度,而在于生命力和自信力的差異。

——米蘭·昆德拉

在這個“小米專利與印度”“華為專利與小米”“華為專利與日本中小企業”話題不斷的炎炎夏日,闊别一年的華為創新和知識産權論壇又回歸了。

過去:知識産權保護的覺醒

說起華為與知識産權的故事,還要将時針撥回2003年。

那一年,華為正積極開拓海外市場,全球通信行業的“龍頭老大”——思科卻用一紙訴狀将其送上了美國法院。

思科有備而來、來勢洶洶、胸有城府。一方面,思科向得克薩斯州東區聯邦法院上訴,稱華為及其美國子公司Future Wei盜用部分思科網際網路作業系統源代碼,并應用至其Quidway路由器和交換機的作業系統中,訴狀質控長達77頁;另一方面,在上訴之前,思科還公布了一項在全球投放1.5億美金的廣告計劃,在輿論場上制造聲量,“道德綁架”被你給玩兒明白了。

更有意思的是,盡管思科總部位于加利福尼亞州的矽谷,但它卻選擇了在沒什麼科技公司,但民族保護主義卻格外嚴重的得克薩斯州(特朗普的票倉)起訴。由于這裡的群眾普遍敵視大型企業和外部企業,是以在這裡專利案件的原告更容易獲勝。

見招拆招。華為在這場“世紀大戰”中的表現也是可圈可點。華為積極舉證,資料顯示華為的VRP平台有200萬行源代碼,而思科的IOS則用了2000萬行,其中華為VRP舊平台中僅有1.9%與思科的私有協定有關,事實證明200萬的軟體是不可能去抄襲一個大10倍的軟體的。另一個對策可謂是神來之筆。在與思科僵持不下時,當年華為就與3Com 公司共同成立了H3C,其中3Com 公司出資 1.65 億美元,而華為以相關技術和研發人員入股。因為3Com與思科一樣也是美國本土企業,加之時任3Com公司CEO的克拉夫林出庭作證,是以華為的信譽成功扳回了一局。

此後,在雙方反複舉證又經過了兩次聽證會後,雙方于次年聯合向美國法庭送出終止訴訟申請。這一場“專利的世紀之争”也終于告一段落。

在“踩了這麼大一個坑”之後,華為更加重視自有知識産權,在尊重他人知識産權的同時,也堅持開放式研究與創新,用實力消除謠言。從2004年推出業界首款分布式基站産品,到堅定支援Polar碼研發,從釋出裡程碑的Huawei Mate7,到今天與車企合作問界汽車,華為一直在不斷地創造着奇迹,也持續指引着人們觸摸未來世界的模樣。

現在:知識産權拒絕“雙标”

時至今日,華為已經成長為名副其實的專利大戶,尤其在5G方面,中國資訊通信研究院釋出《全球5G标準必要專利及标準提案研究報告(2023年)》指出,華為5G标準必要專利全球排名第一。

近日,有些日媒爆料稱華為正在向涉及搭載“無線通信子產品”的通信裝置制造商和系統公司的約30家日本中小企業收取專利技術使用費。在收費标準上,有消息透露是每台裝置50日元(約合2.5元人民币)或以下的固定費用,或者按照裝置價格的0.1%或以下比例進行收費,這個收費标準與全球相當。

知識産權保護是再也正常不過的事情。華為在為别人的科研成果付費的同時,要求别人為華為的勞動成果付費時也應順理成章。正如華為創始人任正非在2022年4月簽發的《專利許可業務彙報》會議紀要中所說的那樣,專利收費不能為了收費而收費,投入研發的人,都期望收入比投入要多一點,投入研發必然有很多失敗,失敗的費用也要包含在成本裡,這樣大家才會願意持續投入深度研發,形成正循環。但收費不是最終目的,最主要的是我們通過溝通和談判,理清雙方的關系。

近日,華為與小米的專利紛争也引發了大家的讨論。據國家知識産權報第02版刊發的《重大專利侵權糾紛行政裁決受理公告》顯示,國家知識産權局于1月17日受理了華為起訴小米專利侵權的案件。從公告内容來看,涉及糾紛的4個專利分别為:“發送控制信令的方法和裝置”“載波聚合時回報ACK/NACK資訊的方法、基站和使用者裝置”“一種擷取全景圖像的方法及終端”“一種鎖屏方法及移動終端”。

本月初,國家知識産權局釋出的口審公告又有新顯示,小米就華為名稱為“一種鎖屏方法及移動終端”的專利發起了無效宣告請求,将于7月21日口審。也就是說,小米對華為起訴的最後一個專利進行了無效請求。

小編仔細琢磨了這項專利,越琢磨越迷惑。在我看來,這就像鎖屏畫報,點選一次可以更換一張新的。究竟誰對誰錯,或者說這是在混亂中制造談判機會的方式,咱也不懂,咱也不敢說。

不過,話說回來,打鐵還需自身硬。科技永遠是第一生産力,隻有不斷地創新知識産權,才能在風雲變幻的“商戰”牢牢地站穩腳跟。

将來:保護知識産權就是保護創新

自2019年開始,華為的創新和知識産權論壇已經舉辦了四屆。去年的論壇還釋出了包括“大幅 提 升 算 力 的 高 效 能 乘 法 器 和 加 法 神 經 網 絡”“風筝方案”等在内的華為公司第四屆“十大發明”,令人印象深刻。

在今天的2023華為創新和知識産權論壇上,華為首席法務官宋柳平表示,華為持續加大研發投入,2022年研發投入達到1,615億人民币,占全年收入的25.1%,處于曆史高位,十年累計投入的研發費用超過9,773億人民币。在高額的研發投入之下,截止2022年底,華為在全球共持有有效授權專利超過12萬件。

華為堅持長期投入研究與開發,不斷豐富自身知識産權積累,是目前全球最大的專利持有企業之一。宋柳平談道:“華為反對過高的專利收費,支援合理的專利保護和技術分享。華為與全世界主要ICT企業達成了專利交叉許可,并積極通過自身實踐緻力于行業和國家的創新和知識産權環境的完善。華為願意與産業夥伴一同推動建構合理的專利保護氛圍,實作産業的共同發展。”

更為重磅的是,在本次論壇上,華為還公布了其手機、Wi-Fi和物聯網專利許可費率。華為緻力于遵循公平、合理、無歧視(FRAND)原則進行标準必要專利許可。華為是這些領域标準必要專利最大的持有企業之一。華為對4G和5G手機設定的許可費率上限分别為每台1.5美元和2.5美元,對Wi-Fi 6消費類裝置設定的許可費率為每台0.5美元。對于以物聯網技術為核心的裝置,華為設定的許可費率是淨售價的1%,每台費率最高不超過0.75美元,而對于通過物聯網增強聯接的裝置,許可費率則為每台0.3~1美元。

華為副總裁、知識産權部部長樊志勇在論壇上強調,華為并不是唯一一家願意分享技術的企業。和其他志同道合的企業一樣,華為在積極分享其最具價值發明的同時,也期望我們的知識産權能得到保護。在産業夥伴分享專利技術時,也将收取專利許可費,這些專利許可費會被用于反哺未來的創新,形成一個讓行業持續發展的良性循環。在這個過程中,知識産權保護在保持創新者和使用人之間良好的平衡以及促進技術開放方面發揮着至關重要的作用。

截至目前,華為已累計簽署近200項雙邊許可協定。此外,超過350家公司已認證專利池獲得華為專利許可。華為曆史上累計支付的專利許可費約是許可收入的三倍。2022年,華為專利許可收入為5.6億美元。

此外,華為還在本次活動上釋出了其官方許可網站。該網站提供了華為雙邊許可計劃的詳細資訊,涵蓋手機、Wi-Fi和蜂窩物聯網領域。

“知識産權是技術合作的重要引擎,可以推動技術進步,并讓每個人都能從中受益。”美國聯邦巡回上訴法院前任大法官蘭道·雷德在論壇上表示。

結語

米蘭·昆德拉曾在《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中提及,自學者和學生的差別,不在于知識的廣度,而在于生命力和自信力的差異。在很多時候,主動的創造遠比被動的追逐要有能量得多。在知識産權這條路上,更是如此,尊重、保護、創新,永遠相信生命力和自信力,永遠在路上!

華為有關專利最新表态:收取專利費,“反哺”創新

END

作者:蓋貝貝

責編/版式:包建羽

稽核:舒文瓊

監制:劉啟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