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四德總經理一共給我打了196個電話,時長310分鐘,最多的1天打了42個電話,在6月28日那天淩晨3點多,正跟我打着電話他就聽到我的鼾聲了,其實當時我也不知道,隻感覺自己像是打了個盹兒……”中儲糧新鄉直屬庫有限公司石婆固分公司經理程大魁掰着手指用沙啞的聲音說今年夏糧收購期間他接聽電話的經曆,程大魁跟新鄉直屬庫總經理張四德說:“剛才做了個夢,咱有一粒糧食出問題了,它就像孫悟空的如意金箍棒一樣,變成了一個跟人一樣大的淘氣包,他的身上白一塊、黃一塊、綠一塊、紅一塊的斑點,他的鼻子上挂着一條黃色的鼻涕,不時的抽回去一下,一股潮潮的味道撲面而來。他戴着一副眼鏡,用手扶了一下鏡框,義正言辭地告訴我說,你看你看,你們常說‘甯流千滴汗,不壞一粒糧’今天你們卻出了一次錯,把我收進了糧倉,太不稱職了。他一張嘴,沙啞的嗓音操着一口濃烈的方言,當他摸到我手臂的一刻,我觸電似的吓醒了……”
接聽196個電話、身心受到極限挑戰。做了一場荒誕的夢,夜以繼日的擔心是否能保質保量的收到合格糧源、擔心收的糧食是否安全。“甯流千滴汗,不壞一粒糧”的信心和確定百分百合格糧源的執念,早已刻在心頭血肉之中。2023年“搶收奪糧”故事還要從今年的夏糧收購說起 。
因為遭受“爛場雨”導緻合格糧源緊張,加之輪換驗收辦法由原來的梯次驗收變為整倉一體驗收,意味着收購時間收窄。今年夏糧收購可以說是“急”“難”“重”,“急”是時間緊,要在該倉最早批次輪換架空期前完成入庫任務;“難”是糧源基本是外省采購;“重”是收購數量大。
夏糧收購啟動是6月7日,石婆固分公司3号倉要在6月底之前入庫12000噸,數量之大、時間之緊,建庫15年來前所未有。由于場地受限隻能敷設1條作業線,員工隻有9個人,其中有3名同志是3月份改革新調入不久,還沒來得及熟悉情況,是一支新組建的隊伍。滿足入庫的時間隻有20天,并且要一次性通過驗收。在困難面前,經過晝夜奮戰,把不可能變為“可能”,他們用“實幹”書寫了合格答卷,他們以“敢于鬥争、善于鬥争”的精神打赢了這場攻堅戰。“攻堅戰”勝利的背後是他們太多的付出。
連續奮戰28小時的趙振鵬
6月19日到30日,是最艱難的時期,24小時卸車入庫。黨員、分公司副經理趙振鵬在連續28小時工作後鼻子血流不止,回到辦公區簡單地擦了擦血、洗了把臉,轉身又回到了工作崗位。同時由于長期夜間上崗,大腿被蚊蟲叮咬,都被手撓爛了,鮮血滲出,身邊的同僚都說,誰看了他被汗水和鮮血浸濕的衣裳,都會忍不住勸他幾句,讓他快回去休息,但是都被他“我的身體我知道,還可以堅持,沒問題!”的話語一一回絕了,決然地堅持到工作結束,全員短暫休息的那一刻。
一線接受“烤”驗的預備黨員高繼輝
預備黨員、3号倉保管員、現場監倉員高繼輝,白天地表溫度一度能達到44°C,沒有遮陽棚,在指揮車輛、入庫檢視落糧位置、巡查安全、協調裝卸等流程節點不停地往返。機械的噪聲、灰塵的彌漫、高溫的炙烤讓人喘不過氣來。在26日10點40分左右,正在一線崗位上的他,由于休息不好,血壓突然高達150,頭部劇烈疼痛、眩暈,出現了短暫性失聰、視力模糊等狀況,他趕緊和同僚換班,由于其他人都離不開崗位,隻好一個人到鎮衛生院進行檢查,經初步診斷是由于長時間勞累心肌受損所緻,醫生建議休息。他短暫休息,症狀逐漸消失後,拿了點藥悄悄地離開了醫院又回到崗位上來,誰也沒告訴去醫院這個事兒。收購期間,因為同宿舍的同僚“二陽”,他在24天的收購工作中,有15天是睡在車裡,有3天趴睡在辦公桌上;24天内因為小孩發燒,隻回一次家待了6個小時。
不珍惜自己的張珍
6月29日淩晨12點,化驗員張珍在結束手頭工作後因特殊原因在返家途中,突然出現了心悸嘔吐的症狀,她拖着疲憊的身體、邊走邊吐,驅車一人來到了附近醫院的急診室,在醫生檢查完她的身體、了解完情況後,要求她必須好好休息,告誡她如果強撐工作,後果會很嚴重,她這才留在了醫院治療休息到了天亮,卻在一大早又重新傳回了工作崗位。
不用揚鞭自奮蹄的孺子牛牛葆萍
統計、質檢員牛葆萍,明年2月份就退休了,今年是她最後一次參加夏糧收購。她說,面對這樣特殊的年份,更應該站好最後一班崗、帶好最後一個徒弟、驗好最後一車糧,不給自己留遺憾。在夏收的最後階段,她兩天一夜沒合眼,或是在化驗台前聚精會神地工作,或是在指導徒弟、分享經驗,她是真的想把自己的經驗毫無保留地留下來、傳下去。父親住院,她沒辦法去醫院照顧,隻好請親戚幫忙,為此父親很是埋怨。親人的不了解,隻有她自己知道,她隻有一個信念,那就是驗好最後一車糧,給自己中儲糧的事業畫上圓滿的句号,因為明年再也不能聞那熟悉的麥香味道了。交談中她哽咽的聲音和濕潤的眼眶,感受了她的真心流露與不舍的中儲糧情懷。
讓孩子停課的别萍萍
結算、司磅員别萍萍是一位有兩個孩子的母親,丈夫出差3天,因為24小時卸車,她走不開,孩子沒人接送,隻好讓兩個孩子都停課,把兩個孩子都接到機關。由于辦公用房緊張,結算和檢斤在同一個房間,外間是工作室、裡間是沒有空調的住室,不是自己的班時躺在裡間休息。作為女同志因為外間有人在上班沒法用空調,母子三人擠在1.2米寬的床上休息,忍耐炎熱、噪聲的煎熬,幾乎沒有休息。她三天裡隻睡了5個小時,精神接近崩潰。
最帥的“光杆司令”羅帥
青年職工羅帥,集多個崗位于一身,制卡、扡樣、維護車輛秩序,同僚們都說“他是庫區裡唯一一個24小時不脫崗的‘光杆司令’”,沒有人可以跟他交替工作,隻有自己來扛,必須24小時随時在崗。當時他耳朵上還患有皮脂腺囊腫,始終毫無怨言、埋頭苦幹,在他的工作範圍内沒有出現過任何問題。
機械裝置的“120”李方濤
電工、機修工李方濤,為保機械運轉,24小時全天候待命,随時出“急診”。定時到一線“巡診”,唯恐機械停轉,趁不卸車或者是下雨天,抓緊把各種機械保養一番,如果裝置臨時壞了,最多半小時便修理完畢。他收購期間一次沒回過家,80多歲的母親,6月份本應輪到他家照顧了,因為收購,卻隻好先讓姐姐接走照看。
喊破了嗓子、甩開了膀子的程大魁
共産黨員、石婆固分公司經理程大魁全面負責今年的收購。方案制定、措施執行、裝卸人員協調、現場作業、後勤保障、員工思想、安全生産等等工作,無一不是他需要考慮的事情。他也是在今年3月份從财務崗位上轉任的,基層現場工作經驗尚淺,第一次任職分庫負責人,便攤上了“大事兒”。從庫區大門口到3号倉,直線距離150米,他日複一日地奔走,每天行走大約17公裡,用同僚的話說“程經理不是在收購現場,就是在去現場的路上,你想找他很容易,監控裡随時都能看到他”,他自己講“我必須随時了解到最新的工作進展和大家的整體情況,我必須走過去看,去聽、去說,因為咱是黨員,因為我是庫區負責人”。因為沒日沒夜連續工作,他的嗓子幾乎說不出話來,實在難受就簡單買些藥吃吃,最多一天喝了1瓶“念慈庵”;因為無暇顧及兒子聯考,被兒子誤會、不了解。對家人吝啬但對群衆非常慷慨,經常自掏腰包為員工、裝卸工購買雪糕、冰棍兒。他說,雖然對家庭有虧欠,但把工作做好了,也算是值得!
6月30日上午8:07,新鄉直屬庫張四德總經理給程大魁經理撥通了第196個電話:石婆固12000噸輪換小麥整倉大功告成!今日扡樣驗收。感謝外采糧源的同志們的辛苦努力!感謝石婆固分公司全體幹部員工夜以繼日的辛勤付出!今天夜裡可以睡個安穩覺了”。
糧食歸倉,心裡不慌。是他們一個個的感動,守住了“大國糧倉”。他們是收糧一線最美的人,他們的故事,沒有驚天動地的震撼,隻有默默無聞的奉獻,他們之是以能夠圓滿完成任務,沒有什麼秘訣,“活兒到了,必須拿下”保管員高全良的話也許就是他們成功的密碼。(作者:中儲糧新鄉直屬庫 袁曉妮 王建光)
供稿:肖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