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張亞鋒:​翻秦嶺

翻秦嶺

張亞鋒

張亞鋒:​翻秦嶺
張亞鋒:​翻秦嶺
張亞鋒:​翻秦嶺

  高中三年,“力争翻過秦嶺”是老師為我們加油鼓勁的口頭禅,老師們殷切地希望我們能走出大山去長知識、見世面。秦嶺就像一面橫亘在眼前、人人争相跨越卻并非誰都可以輕松征服的高牆,讓人既有滿懷期待的興奮,又不乏失敗落魄的絲絲隐憂。

  那年聯考,我進入了“翻秦嶺”的行列。開學前,懷揣着夢想和希望,從沒出過縣城的我,獨自買了去西安的車票,跟着一衆不相識的人擠班車去大學報名。

  起初,我還趴在車窗上欣賞沿途陌生又新鮮的一切,許是眼睛睜得太久,或車裡人多太悶,慢慢地便睡了過去。車子時而颠簸、時而拐彎,迷迷糊糊中還要調整一下歪得生疼的脖子和窩得酸困的腰。

  “都下車了!想吃飯的吃點飯,要上廁所的抓緊上!”不知過了多久,車子停了下來,隻聽師傅大聲招呼着。

  揉揉惺忪的眼睛,随人流下了車,路旁的一處民房,旁邊有個露天廁所,空地上還停着幾輛早到的班車。人們吃飯、買水、伸懶腰、聊天、抽煙、解手,進進出出,甚是熱鬧。從旁人的言談中得知,到西安單程要7個小時,這才是一小半路程,倘若不解手和補充能量,是很難捱到終點的,我于是趕忙照做。

  再次啟程,車子穿行在秦嶺的溝槽裡,很多時候更是在山根兒鑿進去的路上,路下是狹長湍急的河流。一眼望不到頭的山路、單調的溝渠、漫長的時間,讓人又一次哈欠連天睡意蒙胧。在不斷升高的發動機轟鳴聲和一陣陣濃烈的汽油味中,我感覺到車子在爬坡,緩急相間,左搖右晃。突然一個急刹車,我被甩到了前排椅背上,猛地一驚,發現車下是深不見底的溝澗,遠處是連綿不絕的山頭,緊張的心瞬間提到了嗓子眼!聽車裡人說,是到了秦嶺山頂上。那情景恰如白居易《初出藍田路作》中所寫“絕頂忽上盤,衆山皆下視;下視千萬峰,峰頭如浪起。”駛出秦嶺,眼前變得開闊了許多,一望無際的平原讓人頓覺“雲開巫峽千峰出,路轉巴江一字流”的心曠神怡。

  就這樣,我完成了人生的第一次“長途跋涉”。報名後,同學們迫不及待地去新校園和周遭參觀,累得散架的我則美美地去見了周公。後來寒暑假回家、收假,每次都是還未出發便先生出無限的煎熬,總夢想着要是能有電影裡那種康莊大道該多好,那樣就少受好多罪。

  所幸,兩年後藍小公路開通,商洛至西安由7小時縮短為4小時。終于不用再翻山越嶺、擔驚受怕了!車子在忽明忽暗的隧道内穿梭疾馳,一下感覺順暢了好多,我為夢想的快速實作激動不已。又過了幾年,滬陝高速建成,逢山開路,遇水架橋,平直寬廣,雙向八車道,班車通行時間為2小時,私家車已逐漸普及,僅需1個半小時。早已工作的我時常出差往返西商兩地,很是便捷,有時辦個事當天就能回來,大有“坐地日行八萬裡,巡天遙看一千河”的淡定和從容。

  周末或假期,我偶爾也重走一下當年上大學的路,那條功臣級的柏油路雖然飽經滄桑,但因幽靜涼爽、景色秀麗,卻成了城裡人休閑打卡的網紅路線。途中,我也會給孩子講述自己求學時那段難忘的經曆,但彼時的心境,已然不再痛苦和煎熬,一如商洛天然氧吧的天空,早已安然閑适,雲淡風輕。

來源:商洛日報,版權屬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