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西安始終把“菜籃子”工程建設作為重要的政治任務和民生工程,全力為老百姓建好“菜園子”,拎穩“菜籃子”。
走進“西北大棚第一村”高陵區通遠街道何村,從蕃茄的供銷兩旺,看西安如何豐富和保障市民的“菜籃子”。
蕃茄“養成記”
近年來,因果肉飽滿、沙瓤多汁、酸甜可口,陝西本土大量種植的普羅旺斯蕃茄一路暢銷,成為“網紅蕃茄”,有人說,一口就能喚醒記憶中的味道。
今年的普羅旺斯蕃茄收獲季已接近尾聲,再不嘗嘗就要等明年了。一個蕃茄從播種到采摘,這過程可嬌貴、可講究了。今天,為你破解小小蕃茄的“養成記”。
現在吃到的普羅旺斯蕃茄,是去年12月中下旬播種的,經曆了35天左右的育苗期,今年1月中下旬至2月上旬定植,2月下旬—3月開始坐果,4月中下旬開始成熟采摘,結4—5層果,一般畝産量在4500—5000公斤。
一個蕃茄從播種到采摘,經過播種、苗期管理、植株定植、田間管理階段,這小半年的成長曆程中,菜農要随時注意溫度、光照、濕度等環境調控,還要做好水肥管理、植株調整、保果疏果、病蟲害防治等工作。包括以下方面:
在光照管理方面,高陵地區早春季節陰雨天氣多,光照弱,是以,要盡量早揭晚蓋覆寫物,連清潔薄膜上的灰塵都要注意;
在溫度管理上,進入結果期以後,要控制白天溫度在20~25℃,前半夜10~13℃,後半夜7~10℃,地溫18~20℃;
花期要保花保果,在噴花保果時,不能在中午氣溫高的時候噴施,防止發生藥害和畸形果的出現;
植株調整也很講究,整枝打杈最好選在晴天植株上沒有露水時進行,有利于傷口愈合,減少病菌的侵染;
病蟲害防治上,更是要細心,低溫潮濕、不放風會引起灰黴病流行,高溫幹旱時容易發生病毒病,高溫高濕時容易發生葉黴病和晚疫病,低溫澆水後悶棚或連續陰雨雪天,會出現生理障礙等,要特别注意水肥氣熱的綜合調控。
此外,采收期也是學問多多。番茄果實自然成熟過程可分為白熟期、轉色期、成熟期和完熟期,以轉色期收獲最佳,而且要在清晨采摘。
怎樣保證“舌尖上的安全”?
從采摘到售賣全流程大揭秘!
在何村菜農呂師傅的大棚,呂師傅說,他近幾年都種的普羅旺斯蕃茄,因為品質和銷路都不愁,基本兩三天采摘一次。
蕃茄從采摘到交易,這中間有個關鍵的環節——農藥殘留檢測。于是,高陵區農産品品質安全檢測監測中心檢測科科長白健進行現場檢測。
白健表示,針對目前上市的農産品,會把農産品品質快速檢測車直接開到田間地頭,到每個大棚的不同位置采集樣品,進行農藥殘留快速檢測,既為百姓把好品質安全第一關,也不耽誤菜農銷售。
農藥殘留快速檢測的項目包含有機磷以及氨基甲酸酯等,整個過程在車上就可完成,從采摘樣品到出結果隻需要15分鐘,檢測完畢之後,根據檢測結果發放農産品合格回報單,這是農産品進入市場的通行證。
通過檢測、拿到合格證的蕃茄,才能到市場上進行交易。在何村蔬菜自由交易市場,陸續有農戶開着三輪車過來送菜。
以前,菜農賣菜都是自行聯絡和交易,會出現拖欠菜款、價格不公道的問題,而何村這個蔬菜交易市場看着不大,卻為菜農解決了後顧之憂。
何村蔬菜交易市場負責人王強說道,交易市場四季營業,從早上六點半到晚上八點,全天不斷。目前這個季節,量大的是黃瓜和蕃茄,每天走貨量在五萬到十萬公斤左右。全國各地的客商過來拉菜,最多的時候,一天有二百輛車。
菜農隻要把菜送來,就都能賣掉,以品質來論價格,高陵地區的菜品質好,客商願意來,菜農也能賣個好價錢。而且,菜農早上把菜送來,晚上就拿到菜錢,從不拖欠。對于西安及周邊地區來說,早上采摘,當天就能上飯桌。
建好“菜園子” 拎穩“菜籃子”
據了解,高陵區設施蔬菜産業規模化發展,形成以何村為中心,輻射帶動鹿苑街道張家村、張蔔街道張蔔村等10個設施蔬菜生産基地。作為西安“北跨”的重要承載地,高陵區以建設沿渭現代設施蔬菜産業帶為契機,打造一個萬畝蔬菜産業基地、一個千畝特色果業基地,全力打造蔬菜全産業鍊“高陵樣闆”,加快建設具有高陵特色的都市型現代農業強區。
高陵區農業農村和林業局副局長郭增虎表示,高陵區立足“菜籃子”穩産保供,制定出台《推進農業産業高品質發展獎補措施(試行)》,每年安排農業生産發展專項資金 3000 萬元,全力保障現代農業産業高品質發展。
2023年西安市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落實“菜籃子”市長負責制,建設提升設施蔬菜3000畝,打造百億級蔬菜全産業鍊。
據悉,今年一季度末,全市蔬菜種植面積超22萬畝,蔬菜産量超過40萬噸。西安市先後引進辣椒、番茄、綠葉菜等11個蔬菜種類、175個新品種,精選推廣種植的新品種和新技術,有力促進了西安蔬菜産業提質增效。
與此同時,西安市紮實推進百億級蔬菜全産業鍊建設,全面提升蔬菜供應能力,突出抓好全市70家蔬菜保供基地和15家鍊主龍頭企業提檔更新,全市建成1000畝以上蔬菜專業化生産保供基地6個、100畝以上蔬菜專業化生産保供基地64個。
為進一步提升“菜籃子”的保供能力,西安市印發了《“菜籃子”市長負責制有關任務分解及生産基地名錄》《西安市“菜籃子”商品保障應急預案》等工作方案,讓百姓不怕沒菜地,不愁沒菜吃,越來越多的生鮮農産品實作朝采夕至。
為確定市民“舌尖上的安全”,今年春季,西安市“2023綠色農業藍盾行動”全面啟動,以“源頭治理、依法管理、綠色農業、保障安全”為抓手,強化蔬菜等重要農産品安全生産。西安市農産品品質安全追溯系統常态化提供實時線上資訊查詢,農産品也有了“身份證”,讓市民吃得安心。
通過一系列工作的紮實開展,西安“菜籃子”工作成效明顯,連續兩次在全國36個大中城市“菜籃子”市長負責制國家考核中位列優秀等次。
編輯:席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