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人類不出手,大熊貓就滅絕了”,大熊貓自然繁育真的很困難嗎?

作者:動物速遞

在大量的文章和視訊裡,都提到了大熊貓繁育難度大,從多數的圈養大熊貓上來看,似乎還真是這樣子。比如香港海洋公園裡的兩隻大熊貓,曆經9年才成功交配,晉升父母。

也正是由于“大熊貓繁育困難”的觀點深入人心,以至于産生了“大熊貓進化已經到末路,如沒有人工幹預和保護,它們早就滅絕了”這樣的言論,那麼大熊貓在自然界真的繁育困難嗎?

其實這句話對,也不對,首先它們的種群繁衍相對于其他動物來說,的确要困難許多。一隻雌性大熊貓一生所誕下的後代屈指可數,而且它們幼崽成活率很低。不過它們隻是種群繁衍相對困難,并不是人們所想象得那樣,自然情況下它們交配并不難。

“人類不出手,大熊貓就滅絕了”,大熊貓自然繁育真的很困難嗎?

圈養大熊貓交配困難

為什麼圈養狀态下的大熊貓交配起來會這麼困難呢?甚至誕生了給熊貓看“黃片”這樣荒誕的做法?2013年3月10日,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的雌性熊貓“科琳”在發情期不配合交配,飼養員最終給它播放其他大熊貓交配的錄像,才使得“科琳”交配成功。

其實大熊貓在自然狀态下,它們的求愛過程是十分複雜的,到發情期時,會通過氣味吸引,然後聚集在一起,進行各種求愛活動,比如通過不停的咩叫、特定動作來表達愛意,雙方都看對眼之後,才有進一步發展。

大熊貓是的婚姻是多雄多雌制的,有時候多隻雄性為了争奪交配權而大打出手。圈養狀态下,從業人員想要它們一見面就開始交配,跳過了前戲,大熊貓們能樂意嗎?

“人類不出手,大熊貓就滅絕了”,大熊貓自然繁育真的很困難嗎?

另外,野生狀态下,大熊貓的交配現場可能會有一些亞成年個體在觀摩和學習,以掌握這項技能。而圈養狀态下,從未見過這種場面的“單純”大熊貓,一開始又怎麼會呢?

另外,圈養狀态下的大熊貓習性已經改變,生活環境無法與野外相媲美,行動受限,在面對飼養員包辦婚姻的狀态下,即使沒有看對眼也得強行交配,能不困難嗎?

“人類不出手,大熊貓就滅絕了”,大熊貓自然繁育真的很困難嗎?

産仔數量少,幼崽存活率低

在自然環境下,大熊貓的交配就要順暢許多了,畢竟它們被稱為動物界的活化石,在地球上生活了幾百萬年了,如果真這麼困難的話,早就滅絕了。

然而人家不僅生活得好好地,在更新世中後期,即巴氏大熊貓階段,其種群發展還達到了鼎盛階段,分布範圍除了大陸大部分地區之外,還一度延伸至越南、緬甸一帶。從遠古的始熊貓,到現代大熊貓,它們已經經曆了4個階段的演化,都沒有滅絕。

“人類不出手,大熊貓就滅絕了”,大熊貓自然繁育真的很困難嗎?

大熊貓自然繁育在客觀上也的确存在一些問題,比如它們的發情期很短,每年隻有一次,一次也就持續2-3天,如果沒有找到配偶,就意味着這年大熊貓無法留下後代了,這也是為何它們一生産仔屈指可數的原因之一。

另外,大熊貓剛生下的幼崽大家也都能夠看得出來,非常小,十分脆弱,稍有不慎就有可能會夭折,這就導緻大熊貓幼崽存活率極低,甚至當它們生雙胞胎時,會放棄掉比較弱小的哪一隻,集中所有精力去照顧另外一隻,以提高存活率。

“人類不出手,大熊貓就滅絕了”,大熊貓自然繁育真的很困難嗎?

求愛過程複雜,易受影響

前面提到過,大熊貓的求愛過程十分複雜,它們屬于獨居動物,平時雌雄之間并不來往,當發情時就通過氣味信号互相吸引。

大熊貓會在樹幹上标記屬于自己的氣味,然而在同一生境下,羚牛喜歡用樹幹打磨自己的獸角,野豬喜歡用身體磨蹭樹幹,兩者這樣的行為會導緻大熊貓的标記被抹除、覆寫掉,進而影響其個體、種群交流,導緻大熊貓繁殖受阻,種群繁衍自然變得更加困難。

“人類不出手,大熊貓就滅絕了”,大熊貓自然繁育真的很困難嗎?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