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一(7.10)三大指數迎來震蕩反彈,滬指終結三連跌,微紅收漲0.22%;創業闆指漲1.37%,領漲兩市。
盤面上,新能源賽道股集體走強,光伏、锂電池方向全天大漲;“免稅龍頭”中國中免一度封闆,帶動消費股回暖;醫療、電力、智能駕駛等表現活躍。CPO、機器人、ChatGPT概念等則深度回調。
經過二季度調整,目前A股市場估值再度回落至曆史偏低水準,市場短期處于震蕩磨底趨勢,等待積極因素催化。
伴随着上市公司中報預/報告在7月中旬至8月集中披露,業績出現改善拐點或超預期的行業和個股,可能逐漸成為投資者關注的主線。
根據中金公司統計和預測,二季度盈利同比增速較高的是零售、旅遊酒店及餐飲、非酒食品飲料、傳媒網際網路和輕工日化等。
具體方向上,中金公司建議關注三條主線:
1)基本面面臨拐點并逐漸觸底回升的複蘇主線,如泛消費行業、中遊制造和TMT的自下而上機會;
2)受益産業政策支援且産業趨勢向上的成長領域,包括科技軟硬體和高端制造;
3)中報業績超預期或環比改善的高景氣領域,如出口鍊等。
下面具體來看今天的行情複盤。
【市場熱點回顧及解讀】
今日A股三大指數集體收漲,滬指收漲0.22%,深成指漲0.5%,創業闆指漲1.37%。市場量能繼續萎縮,今日滬深兩市成交額不足8000億元,北向資金今日淨買入12.3億元。
從個股表現來看,今日兩市個股漲跌互現,2510隻個股上漲,2411隻下跌,279隻持平,賺錢效應“偏好”。
主力資金動向上,從申萬一級行業來看,今日電力裝置、商貿零售、基礎化工吸金力居前,分别獲主力資金增倉52.52億元、17億元、14.24億元。淨流出方面,今日主力資金重點減倉計算機、通信、電子等闆塊,分别淨流出19.01億元、9.45億元、8.41億元。
【ETF全知道熱點收評】今日重點聊聊化工、醫療和券商3個闆塊主題的交易和基本面情況。
一、【化工ETF(516020)】
今日光伏、儲能、锂電等新能源闆塊集體走強,“帶飛”上遊化工龍頭。細分化工指數早盤一度漲超2%,午後漲幅有所回落,尾盤收漲1.73%。
細分領域,氟化工、電池化學品等行業漲幅居前。三棵樹因半年業績預喜大漲7.86%領跑,氟化工龍頭巨化股份、多氟多分别漲6.49%、3.90%,電池化學品龍頭天賜材料、恩捷股份分别上漲3.27%、2.76%。
場内代表ETF方面,化工ETF(516020)早盤沖高後,全天維持高位震蕩,尾盤場内價格收漲1.59%,日成交額放大至2624萬元。7月伊始,該ETF已連續4日獲資金淨申購,或從側面反映市場對闆塊下半年複蘇回暖仍有較強信心。
1、碳酸锂期貨、期權上市在即,“白色石油”價格有望趨穩
消息面上,近日證監會同意廣州期貨交易所碳酸锂期貨及期權注冊。下一步,證監會将督促廣州期貨交易所做好各項工作,保障碳酸锂期貨及期權的平穩推出和穩健運作。
近年來,碳酸锂現貨價格呈現出“過山車”行情,對上下遊行業産生較大影響。像今年上半年,碳酸锂價格出現一波下跌走勢,價格由56.6萬元/噸的高位下跌至不足20萬元/噸,目前價格反彈至30萬元/噸附近。
國信證券認為,碳酸锂期貨和期權的推出,有望形成碳酸锂價格機制,提升現貨價格透明度,為産業企業提供有效的風險管理工具。
展望後市,華西證券指出,新能源車“金九銀十”消費旺季臨近,材料廠将進入旺季補庫階段,預計市場對于中下遊的采購預期将短期支撐锂鹽廠挺價。
2、中報視窗期,績優股或再成市場關注主線
進入中報視窗期,首批化工半年業績預告浮出水面。近日,化工ETF成份股三棵樹釋出2023年半年度業績預增公告,預計2023年公司半年度實作歸母淨利潤為3億元至3.3億元,同比增加212.93%到244.22%;廣東宏大預計2023年半年度歸母淨利3.02億元-3.27億元,同比增長20%-30%;中簡科技預計2023年上半年歸母淨利2億元-2.2億元,同比增長8.33%-19.16%。目前看,在複蘇持續背景下,化工公司核心名額悄然好轉。反應在今日盤面上,這三隻成份股均不同程度飄紅,三棵樹更是大漲7.86%領漲闆塊。
野村東方國際認為,化工整體處于底部區域運作,企業通過主動控制開工負荷優化供需,具備技術、成本、管理行業領先優勢的化工龍頭業績韌性強,建議關注中報業績主線。
下半年,政策催化或仍将是目前行情修複的主要推動力,前期調整後的細分化工指數估值成本效益顯現,随着政策預期強化,經濟複蘇加快,化工闆塊有望迎來修複。
化工ETF(516020)跟蹤中證細分化工産業主題指數,全面覆寫化工各個細分領域。其中近5成倉位集中于大市值龍頭股,包括萬華化學、鹽湖股份、恩捷股份、華魯恒升、天賜材料、榮盛石化等,分享強者恒強投資機遇;其餘5成倉位兼顧布局磷肥及磷化工、氟化工、氮肥、煤化工、钛白粉等細分領域龍頭股,全面把握化工闆塊投資機會。
二、【醫療ETF(512170)】
政策與“複蘇”預期持續改善,A股醫藥醫療暖意漸生。今日醫療服務闆塊全線活躍,CXO概念股皓元醫藥大漲6.41%,CXO龍頭藥明康德漲0.94%,康龍化成、凱萊英跟漲逾1%;醫院概念強勢反彈,“眼茅”愛爾眼科大漲4.04%,“牙茅”通策醫療漲3.79%。
ETF方面,闆塊頭部醫療ETF(512170)早盤在醫療服務權重股帶動下,場内價格一度漲至1.69%,而後震蕩回落,主要受醫療裝置、醫美相關成份股拖累。截至收盤,醫療ETF(512170)場内價格漲0.72%,終結此前三連跌。
值得關注的是,醫療ETF(512170)價格回落區間場内再次出現溢價,午後溢價進一步走闊,反映買盤資金相對強勢,或有資金繼續進場。Wind資料顯示,上周醫療闆塊低迷區間,醫療ETF(512170)累計獲逾10億元資金逆勢增倉。
1、重磅檔案釋出!對醫藥醫療行業影響幾何?
政策面上,近日,國家醫療保障局釋出了《談判藥品續約規則(2023年版征求意見稿)》與《非獨家藥品競價規則(征求意見稿)》兩份檔案,這是2023年國家基本醫療保險、工傷保險和生育保險藥品目錄管理工作的重要配套檔案。
醫療ETF(512170)基金經理胡潔最新解讀:這兩份檔案的釋出有望修複醫藥醫療行業信心。醫保局從2018年開始,整體的政策趨勢一直是降價控費的方向,無論是創新藥、仿制藥、醫療器械均是如此,但此次檔案,針對創新藥的醫保續約談判,收縮了續約産品的降價幅度要求,對于醫保支付節點的金額也調高了50%(2025年落地)。對于創新藥企來說,無疑釋放了醫保會進一步加大對創新類産品支援的信号,給予了企業家和科學家們更多信心,對于醫藥行業的一二級投資者來說,創新類産品未來的價格降幅預期收縮,盈利預期提升,也有助于投資信心的修複。
再結合去年三季度以來的醫療耗材集采政策的邊際緩和信号,我們可以認為,醫保局最嚴厲的控費時代基本過去,後面無論是國談還是集采規則的制訂都會更加科學理性,也會更加從支援産業創新發展的角度出發。這對于整個醫藥醫療闆塊都是非常重大的利好。具體到細分闆塊,我們認為最直接利好的是創新藥闆塊及相關産業鍊,如CXO,以及上遊的創新供應鍊相關公司;其次,從醫保局對創新類産品支付限制放松這個角度去考慮,對于創新型醫療器械闆塊無疑也是利好的。
2、醫療能“上車”了嗎?中金:底部區間或可積極關注
自2021年下半年調整以來,醫療闆塊調整期已曆時2年,中證醫療指數估值水準已回落至曆史相對低位,Wind資料顯示,截至7月7日,中證醫療PE28.69倍,處于2015年以來9.13%分位點,較曆史中位數57.46倍低50%。
立足目前時點讨論醫療闆塊投資政策,中金公司最新研報直言“底部區間或可積極關注”。中金指出,近期,以愛爾眼科、華廈眼科等為代表的醫療服務公司股價持續新低,估值已進入底部區間。我們認為,各類項目需求滲透率依然很低,且在目前背景下仍然強勁,尤其是以疾病類以及青少年類項目為代表,需求剛性,業績兌現度高;展望未來,各類項目技術仍處于持續疊代進步階段,有望推動項目滲透率及消費者支付意願的進一步提升;同時,各類頭部上市醫療機構市占率仍處于低位,醫院成熟及拓展空間較大;整體而言,長期量價齊升的邏輯并未發生變化,投資者可以考慮積極關注。
中信建投證券表示,預計2023年下半年國内診療量将會持續複蘇。此前醫療機構經營受疫情影響明顯,2023年2月以來,大陸醫院診療量逐漸恢複,上市公司一季報也反映出終端恢複态勢良好。預計在低基數效應下,2023Q2-Q4大陸醫院診療量同比增速将有較好恢複。
政策角度,中信建投表示,醫療器械闆塊圍繞院端複蘇、政策出清及格局變化,精選結構機會。醫療裝置:醫療新基建維持高景氣,看好内鏡、康複和裝置上遊投資機會。高值耗材:集采推動上市公司戰略調整,關注集采落地品種業績拐點。IVD:關注正常診療複蘇及政策落地。低值耗材:國内受益診療量恢複及産品更新,海外受益大客戶訂單的持續擷取。醫療服務:看好眼科及嚴肅醫療等細分賽道,2023年終端需求持續修複,眼科醫療服務彈性較大。
看好醫療闆塊估值修複預期及中長期投資價值,重點關注醫療ETF(512170)。資料顯示,醫療ETF(512170)跟蹤的中證醫療指數成份股全面覆寫了醫療器械和醫療服務領域的細分龍頭,其中醫療器械權重約4成,直接受益于後疫情時代醫療新基建;醫療服務+醫美權重約5成,覆寫9隻CXO概念股,直接受益于人口老齡化、醫療消費更新和醫美等時代大趨勢。醫療ETF(512170)是投資者“一鍵布局國民健康剛需闆塊”的高效投資工具。
三、【券商ETF(512000)】
今日券商闆塊多數時間維持窄幅紅盤震蕩,午後短暫綠盤後再度翻紅,囊括50隻上市券商股的中證全指證券公司指數收漲0.2%,個股漲跌各半,湘财股份漲1.79%、申萬宏源漲1.7%,中金公司漲1%,中國銀河、國聯證券、國泰君安等漲幅居前。
代表ETF方面,券商ETF(512000)早盤高開震蕩,最高漲0.82%,午後跌至水面下方後再度翻紅,最終平盤報收。全天成交額3.01億元,較前一日縮量近16%。
1、公募費改靴子落地,券商迎年内第二次配置時間視窗
消息面上,上周部分頭部基金公司相繼釋出公告,對旗下權益基金進行管理費和托管費下調。多家機構火線發表點評,普遍認為此舉對上市券商業績影響可控,利好機構業務占優的券商。
國泰君安觀點認為,政策初衷還是為了推動基金行業更可持續的高品質發展,盡管對部分基金産品降低了管理費,但綜合考慮到經營成本減少、少數股權等因素,對于持有基金公司股權的上市券商的整體利潤影響非常小。
同時,政策的落地有利于緩解此前市場對上市券商較為悲觀的政策預期,看好機構業務具備競争優勢的券商後續業績的超預期。
華西證券也認為,公募降費主要通過代銷、基金管理兩條途徑影響上市券商業績。根據2022 年資料測算得出公募降費通過代銷帶來的上市券商稅後利潤降幅約0.55%,通過基金管理帶來的稅後利潤降幅為1.89%,合計2.44%,整體影響可控。而随着投資端改革政策的出台,A 股市場發展長期向好,券商及公募基金将持續受益。
西部證券進一步指出,短期利空落地,券商闆塊或迎來年内第二次配置時間視窗。
1)“降費率”靴子落地,短期對于利潤影響有限,預測或與年初華泰證券配股方案出台的情形類似,短期會有沖擊,但是利空落地後,闆塊将迎來反彈。
2)券商闆塊情緒&估值已經跌落最低點,後續大機率将反彈。目前券商闆塊估值處于曆史低點,7月7日證券公司指數的估值為1.28xPB,處于過去十年以來的8.54%分位點;同時證券股交易量縮到低點,7月5-6日券商股成交額為88億元,較5月9日高點下降超過90%。
3)費率改革落地後,将緩解市場對于券商政策悲觀預期,後續關注政策邊際改善。
2、中報業績關注度升溫,機構:看好券商估值低位修複機會
行至年中,中報季已至,市場對券商中期業績情況的關注度不斷升溫。機構普遍認為,券商上半年将實作盈利。
中金公司預計,2023年二季度,上市券商營收同比降低14%,環比降低3%;淨利潤同比降低18%,環比降低7%;2023年上半年,上市券商累計盈利同比增長15%。
華創證券預計,2023年上半年上市券商實作淨利潤808.1億元,同比增長12.9%;Q2淨利潤380.9億元,同比降低21.7%,自營業務收入修複推動其上半年業績成長。
中航證券表示,從業績表現來看,由于市場整體表現優于去年同期,自營業務預計仍将成為大部分券商的業績支撐點,是以券商總體的營收和淨利潤仍有較大機率實作正增長。目前券商估值處于曆史底部,具有較高的配置成本效益,建議關注中報業績對估值的提振作用。
展望後市,廣發證券指出,短期壓制行業的利空落地,期待泛财富管理底部回暖。低估低配孕育機會,靜待市場環境催化,機構化優勢的龍頭券商具有穩健禀賦,優質區域低估值的中型券商具有彈性優勢。
資料顯示,券商ETF(512000)跟蹤的中證全指證券公司指數,一鍵囊括50隻上市券商股,其中近6成倉位集中于十大龍頭券商,“大資管”+“大投行”龍頭齊聚;另外4成倉位兼顧中小券商的業績高彈性,吸收了中小券商階段性高爆發特點,是一隻集中布局頭部券商、同時兼顧中小券商的高效率投資工具。
風險提示:化工ETF被動跟蹤中證細分化工産業主題指數,該指數基日為2004.12.31,釋出日期為2012.4.11;醫療ETF被動跟蹤中證醫療指數,該指數基日為2004.12.31,釋出于2014.10.31;券商ETF被動跟蹤中證全指證券公司指數,該指數基日為2007.6.29,釋出于2013.7.15。指數成份股構成根據該指數編制規則适時調整,其回測曆史業績不預示指數未來表現。文中提及個股僅為指數成份股客觀展示列舉,不作為任何個股推薦,不代表基金管理人和本基金投資方向。任何在本文出現的資訊(包括但不限于個股、評論、預測、圖表、名額、理論、任何形式的表述等)均隻作為參考,投資人須對任何自主決定的投資行為負責。另,本文中的任何觀點、分析及預測不構成對閱讀者任何形式的投資建議,亦不對因使用本文内容所引發的直接或間接損失負任何責任。投資人應當認真閱讀《基金合同》、《招募說明書》、《基金産品資料概要》等基金法律檔案,了解基金的風險收益特征,選擇與自身風險承受能力相适應的産品。基金過往業績并不預示其未來表現!根據基金管理人的評估,化工ETF、醫療ETF、券商ETF風險等級均為R3-中風險。銷售機構(包括基金管理人直銷機構和其他銷售機構)根據相關法律法規對本基金進行風險評價,投資者應及時關注基金管理人出具的适當性意見,各銷售機構關于适當性的意見不必然一緻,且基金銷售機構所出具的基金産品風險等級評價結果不得低于基金管理人作出的風險等級評價結果。基金合同中關于基金風險收益特征與基金風險等級因考慮因素不同而存在差異。投資者應了解基金的風險收益情況,結合自身投資目的、期限、投資經驗及風險承受能力謹慎選擇基金産品并自行承擔風險。中國證監會對本基金的注冊,并不表明其對本基金的投資價值、市場前景和收益做出實質性判斷或保證。基金投資需謹慎。
本文源自金融界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