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生成式AI瘋狂湧入這個世界,今年以來職場打勞工不禁頻頻發出上述疑問。不可否認,AI确實給職場打勞工帶來了一定的恐懼,就連高盛釋出的報告也預計全球将有3億工作崗位會被生成式AI取代。
然而,市場中仍然存在另一種聲音,他們認為AI正在賦能千行百業,幫助産業端提高工作效率。而單就AI而言,越來越多的職場打勞工正在享受AI工具為日常工作帶來的“紅利”。360集團創始人周鴻祎曾表示,ChatGPT是地球上最聰明的“人”,不會用ChatGPT的人未來會被淘汰。
如果說,年初AI還處于混沌世界的時候“取代論”占據了主導,那麼近幾個月以來,“提效論”則開始在行業達成共識,也開始被更多職場打勞工所接受。而這種思維的轉變,則來源于AIGC工具的日益增多以及能力的不斷躍遷。
據速途網了解,包括AI問客、靈感島、萬能AI等為代表的AI智能問答與内容創作助手,正在成為越來越多職場打勞工提升效率的工具,它們不僅可以随時随地解答人們工作生活中的困惑,更可以高效完成内容創作。其中,“AI問客”在近期上線後,受到了行業的廣泛關注。
問客從何處來?
“客”一字最早出現于西周,本義為前來探訪的人或被邀請受招待的人,與“主”相對。此後“客”又引申指為一定目的而從事某種活動的人。
近年來,網際網路技術的發展已經讓我們見證了許多個性各異的“客人”職業的誕生,例如黑客、部落格、播客、極客等,這些“新客”的誕生也讓“客文化”深入人心。一個“客”字,已經不僅僅是原始英文位元組“er”的音譯,更在于一種“說話投機”的認同感。
而回到“問客”一詞,則是近段時間出現的新名詞,其英文為Prompt Engineer(提示工程師)。在《2023年全球生成式AI産業研究報告》中,“問客”與人機互動師、人工智能訓練師等被認為是生成式AI時代的新職業。
衆所周知,在生成式AI的語境中,Prompt的價值在于引導,使用者如果想要用好生成式AI工具,Prompt至關重要。而在當下很多從事人工智能以及大模型的人士看來,Prompt已經成為模型與模型之間的競争壁壘,凝練了整個公司的核心價值。
“AI問客”也是帶着使命而來,其團隊負責人告訴速途網,“AI問客”意在為使用者提供更便捷、個性化的服務,并基于團隊的内容優勢,以及結合人工智能技術的最新進展和應用場景,為使用者打造一個24小時移動“掌上助手”,幫助大家輕松應對各種内容問題和創作難題。
“AI問客”團隊負責人的表述中明确了“助手”的定位。事實上,盡管AI的到來在此前引起了職場打勞工一定的恐慌,但随着“助手”定位的不斷被認同,AI的價值也開始逐漸被放大。此前,微軟将AI定義為“Copilot”(智能副駕),其認為“智能副駕”以“助手”的身份,連接配接多元的生産力工具,員工能夠 “無縫”地進行工作,減少“割裂感”,專注更多時間在創新性的重要工作上。
可以預見,“AI問客”的出現讓職場打勞工又多了一種提效“利器”,也讓更多人享受AI為這個世界帶來的“紅利”。
AI問客,答您所問
據微軟最新釋出的《2023工作趨勢指數》調查結果顯示,員工的工作節奏和工作量呈指數級增長,68%的員工表示他們在工作日沒有足夠的不間斷專注時間,每天都會接收比以往更多的郵件、會議、消息和資料,這讓他們無暇創新。人們需要更加簡化且高效的方式,将自己從基礎性的工作中解放出來,上司者和員工都渴望AI幫助減輕負擔。在未來,AI将改變人們的工作方式,每個職場人都應該具備AI素養。
“AI問客”的出現直擊了上述職場打勞工的痛點。據速途網了解,“AI問客”通過搭建百餘個垂直化的應用場景,能夠應對職場、生活、文學、教育等領域遇到的各種疑問和難題。
速途網在“AI問客”中看到,其職場辦公場景中包括“履歷”、“面試回答”、“獲獎感言”等分類;在生活社交場景中,則涵蓋了“生活百科”、“旅遊攻略”、“律師咨詢”、“寵物醫生”等分類;在其他場景中,“AI問客”甚至還能以李白、李清照與魯迅的口吻與使用者對話。可以說,豐富的功能場景正在助推“AI問客”觸達更多使用者。
此外,“AI問客”在内容創作方面也能夠助力職場打勞工更好地面對寫作需求。無論是新聞稿、朋友圈文案、小紅書文案,還是商業計劃書、影評等,“AI問客”都能很好地呈現。“AI問客”還可以幫使用者的品牌起名,設計slogan,激發創作靈感。
值得注意的是,“AI問客”還具備聯網功能,這意味着使用者可以擷取更多行業精準的資訊,深入了解所需領域的知識和趨勢。“AI問客”産品團隊告訴速途網,如果聯網與問答兩個功能組合使用,則會帶來更智能、完美的體驗。
如今,AI已經深入千行百業,越來越多的職場人也從最初的抵觸,變為了當下的試用,AI工具在職場中的滲透正在越來越深。而AI問客們的出現,則有利于AI與日常生活進一步融合,而這些帶着先進AI技術的客人,将在很短的時間内為等待它們的使用者顯而易見地提升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