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人類能在太空中進行性活動嗎?聽首例上太空的夫妻怎麼說:太難了

前言

人類對于太空探究的步伐從未有過停止。在目前人類所能夠探究到的範圍之内,隻有地球出現了生命的痕迹,而在地球上誕生的衆多物種之中,僅僅隻有人類産生了智慧、誕生了文明,探索到了人類肉眼可見範圍之外的世界。

然而人類的科技飛速發展,對地球環境的破壞也是越來越嚴重。尤其是自從工業革命之後,對空氣、水源、土壤等生态環境的負面影響越來越大,溫室效應、酸雨、土地沙化等問題不僅是對人類的生存造成了威脅,同時也在消耗着地球的壽命。

人類能在太空中進行性活動嗎?聽首例上太空的夫妻怎麼說:太難了

是以早就有研究表明,地球并不會一直适合人類的生存,不僅僅是因為人類對于地球的破壞,也是因為在未來,地球可能會發生一系列的巨變,甚至太陽也可能會急劇膨脹,直至吞噬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

來自各方面的危機迫使人類沖出大氣層,不斷向着太空去探索。但是宇宙廣袤無垠,我們人類所處的太陽系隻是宇宙這一廣闊天地的冰山一角而已,在太空中距離是用光年計算的,這就意味着以我們目前的技術,還需要成百上千年的時間來進行探索,就算是人類發展的基礎——繁衍後代也成為了需要克服的一大難題,那麼人類又是如何在太空中進行繁衍後代所必須的性行為呢?

人類能在太空中進行性活動嗎?聽首例上太空的夫妻怎麼說:太難了

太空環境帶給人類的挑戰

在太空中首先需要面對的就是真空環境這一問題。真空環境不僅是沒有了空氣,需要借助器具來提供氧氣,還有另外一個重要問題需要去克服,那就是失重。

可能有人會覺得失重的環境很好玩,走路可以“飛”着走,大家都是飄來飄去的,但是當人們處于失重的環境中時,因為腳挨不到地面,會天然地喪失安全感,在遊樂場中有些項目會讓人短暫地體驗到幾分鐘失重的感覺,但是在太空中可能要面對的就是成年累月甚至是一輩子腳不沾地的生活,這些都是太空環境所帶給人類的挑戰。

人類能在太空中進行性活動嗎?聽首例上太空的夫妻怎麼說:太難了

太空生活還會給我們的身體帶來一定的影響。有研究表明,太空中失重的環境不利于保持人類的骨骼密度,換句話來講,在太空中生活很有可能會造成骨質疏松甚至是骨骼變薄的情況。

科學家解釋道,這是因為在地球上,由于重力的刺激,我們的骨骼密度會保持在一個相同的水準,然而當人類處于真空的環境中時,便失去了重力的持續刺激,就會出現骨質流失的情況,而對于宇航員骨質的檢測結果也證明了這件事,他們每個月大約會流失1%的骨質,這相當于一個老年人在地球上一年的骨質流失量了,也正因如此,他們也更容易出現骨折等問題。

人類能在太空中進行性活動嗎?聽首例上太空的夫妻怎麼說:太難了

不僅僅是骨骼問題,真空環境還會導緻人類肌肉萎縮。太空的失重環境基本上對肌肉沒有任何的刺激作用,而人類的肌肉則需要日常生活中的收縮、承受壓力才得以存在的,是以在太空中走路靠“飄”的生活使得腿部肌肉幾乎失去了作用,隻需十幾天的功夫,身體1/5的肌肉都會逐漸萎縮,甚至回到地面之後,頸部的肌肉連支撐起頭部都有些困難。

在地球上血液從下往上流動時,需要心髒有力的搏動才可以完成,但是在太空中,受失重狀态的影響,心髒并不需要很努力地搏動便可以完成血液循環的過程,久而久之就會導緻心髒功能的減弱,還會造成血液的配置設定出現問題,是以宇航員在太空中出現心髒問題的機率就大大提高了。

人類能在太空中進行性活動嗎?聽首例上太空的夫妻怎麼說:太難了

另外,太空中存在的另一個可怕的現象就是輻射。宇宙中存在的輻射極有可能導緻人類的遺傳物質發生變化,如導緻染色體的部分片段出現基因資訊的倒置,據科學家的分析,這一年中由于高能宇宙粒子所造成的損傷換算到地球上,可能需要連續50年的輻射才能達到相同的程度。連基因片段都有可能發生變化,這對于我們人類的繁衍是非常不利的。

如果說以上因素都是客觀方面帶來的影響的話,那麼僅僅從夫妻二人的主觀方面來講,夫妻生活是需要達到一定條件才可以進行的。

人類能在太空中進行性活動嗎?聽首例上太空的夫妻怎麼說:太難了

由于真空環境的影響,所有物質都失去了重力往上飄,血液也不例外,是以宇航員在傳到地面上的畫面經常可見的就是面部充血,這也就面臨着一個問題:很難保證男性在真空環境中還可以保持下體充血,進而完成夫妻生活最終完成受孕。

在1991年的美國航天局的一次航天任務中就出現過夫妻二人共同去往太空的例子,這也是唯一一對共同去往太空執行任務的夫妻。在他們完成任務回到地面上時,記者們聞訊趕來對夫妻二人進行了采訪:二人在航天過程中是否發生過一些“不可告人”的事情?然而兩人都表示,在空間站中沒有發生也不可能發生任何工作之外的事情。

人類能在太空中進行性活動嗎?聽首例上太空的夫妻怎麼說:太難了

這其實仔細想想就能明白,空間站十分狹小,還有其他的任務夥伴存在,這基本上杜絕了兩人獨處的可能性,而且還需要和地面上做實時回報,是以監控裝置也是無處不在的,兩人之間想也不可能發生什麼過分的事情。

1994年的另一個例子更是驗證了這對夫妻話語的可能性。一位來自俄羅斯的宇航員需要執行一次時長為将近438天的任務,俄羅斯航天局考慮到一些正常的生理需求,也非常“人性化”地詢問了他是否需要一些“小電影”,但是該航天員表示了拒絕,并且表示完全沒有那種“世俗的欲望”。

人類能在太空中進行性活動嗎?聽首例上太空的夫妻怎麼說:太難了

是以這也就帶來了一個更加現實的一個問題,太空中的環境連夫妻生活的欲望都已經是幾近于無了,更不要想進一步的受孕問題了。不過現在問題已經提出來了,科學家們也通過相關的實驗開始着手解決這個問題,然而暫時還沒有什麼突破。

太空中的繁殖實驗

早在1994年就有科學家進行了太空中的繁殖實驗,幾位來自日本的科學家為了驗證生物是否可以在太空進行交配,于是便将幾條魚類帶到了太空中進行了觀察實驗。

人類能在太空中進行性活動嗎?聽首例上太空的夫妻怎麼說:太難了

由于魚類是屬于體外受精的類型,這也友善了科學家們對其進行實驗與觀察,最後的研究結果顯示,魚類在太空中可以正常的進行繁殖、孵化活動,而且它們的後代也是十分正常。

然而正因為是魚類,才讓這份實驗結果對于人類而言并不十分具有研究意義。因為人類屬于哺乳動物,生産方式是體内受孕,這些不可控性因素也就意味着或許哺乳動物在太空中的繁殖會困難得多,于是科學家們又開始了關于哺乳動物的實驗。

人類能在太空中進行性活動嗎?聽首例上太空的夫妻怎麼說:太難了

實驗室裡面的慣用實驗動物是小白鼠,它們是哺乳動物,而且這種生物還有一個特性,就是會抓緊一切時間去進行繁殖行為,然而在這對小白鼠到達太空之後,太空的環境讓這些實驗鼠也喪失了這種“世俗的欲望”,它們不僅沒有發生交配,而且還拒絕與對方發生關系。

在數年之後的另一個太空鼠繁殖實驗中,這對老鼠雖然成功受孕,但是又出現了新的狀況:不僅胚胎發育率比在地球上低得多,而且還出現了發育不正常的胚胎和畸形胚胎,發生率比在地球上時要高出來很多。

人類能在太空中進行性活動嗎?聽首例上太空的夫妻怎麼說:太難了

就算是生出來的成熟胚胎,也帶有很大的問題。在太空中出生的小白鼠不僅在對重力的感應方面出現了一定的問題,還不會自己翻身,這些都是地球上出生的正常小白鼠沒有出現過的問題。而且它們與地球上的正常小白鼠生出的後代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發育遲緩和器官發育異常的問題。

以上種種實驗共同表明,太空中的失重環境對于小白鼠的繁殖欲望以及胚胎的發育都造成了一定的負面影響,這也回報出來一個問題,人類在太空中或許會面臨着與小白鼠相同甚至更加嚴重的情形。

人類能在太空中進行性活動嗎?聽首例上太空的夫妻怎麼說:太難了

不僅僅是動物,科學家們也對植物進行了相關的繁殖實驗。其一是對菜豆進行了相關的繁殖實驗,最後的實驗結果和小白鼠差不多,菜豆在太空中的繁殖速度變慢,植株的高度也遠沒有達到在地面上的平均值,不僅僅是開花時間往後推遲了,而且結籽能力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負面影響。

人類能在太空中進行性活動嗎?聽首例上太空的夫妻怎麼說:太難了

這幾項實驗似乎都表示在太空中的繁殖行為沒有産生什麼正面的影響,然而在2014年另一項繁殖實驗卻打破了這個局面。

歐洲航天局做過水藻的相關繁殖實驗發現,水藻在太空中的條件下繁殖速度出現了明顯增快的情況,并且後代的數量也發生了明顯的增多。

人類能在太空中進行性活動嗎?聽首例上太空的夫妻怎麼說:太難了

各種實驗似乎都在表示一個結果:不同的生物在太空中所受到的影響是不一樣的,而且正面影響和負面影響的程度也很難預測,人類也沒有大膽到去用自己做相關的實驗,甚至各國航天局也都不同程度地禁止夫妻共同執行航天任務。

人類能在太空中繁衍後代嗎

之是以用小白鼠和其他生物在太空中進行繁殖實驗,就是為了給人類未來可能在太空中進行的繁衍後代的行為進行測試。

但是無數結果顯示,當雌性的小白鼠進入太空中時,承擔着維持妊娠任務的黃體就會減少甚至是完全消失掉,這也就會導緻一個結果:雌鼠即使是已經受孕,也有很大的機率會出現流産的現象。

人類能在太空中進行性活動嗎?聽首例上太空的夫妻怎麼說:太難了

如果按照這個結果來推算,人類的女性也出現了這樣的情形,也就意味着人類女性在進入太空中之後,即使是受孕了,也有很大的機率會流産。

男性的情況則不同于女性,之前有提到男性在進入太空之後,那種“世俗的欲望”會減退甚至消失掉,但是男性的精子活躍度卻是完全相反的情形。

據說美國進行過一次相關實驗,他們的科學家采取了12位健康男子的精液樣本帶到了國際空間站中,并且模拟了卵細胞的信号對精子進行刺激,可能是太空中物體失重的原因,結果表示精子似乎比在地球上時要更加的活躍,它們的移動速度要快得多。

人類能在太空中進行性活動嗎?聽首例上太空的夫妻怎麼說:太難了

然而正如前文所提到的,在太空中很難進行夫妻生活,因為失去了重力,人類的一切行為都會受到限制,各種液體也會由于失去了重力而團成球狀在半空中亂飄,而精液也是液體的一種,再加上更加活躍的精子在失重的狀态下,遊動的方向是完全不受控制的,這也就導緻了在太空中人體内的受孕過程會變得更加的艱難。

先不說人類的女性在發生黃體減少甚至是消失之後産生的影響,僅僅是受孕之後漫長的懷孕過程就會變得更加的艱難。

人類能在太空中進行性活動嗎?聽首例上太空的夫妻怎麼說:太難了

人類女性十月懷胎,在地球上都算得上是艱難,那就更不要說本就萬分兇險的分娩了。更何況對人體進行的實驗基本上都是完全禁止的實驗,更遑論是針對于胎兒的實驗了,這也是人類在太空中進行繁衍活動不可逾越的鴻溝。

以上這些基礎問題如果無法解決,我們也就喪失了在太空中生存的基礎,那就更不要提在太空中進行人類文明的延續了。

人類能在太空中進行性活動嗎?聽首例上太空的夫妻怎麼說:太難了

就算解決了這些問題,太空中還存在着各種射線的輻射,我們也很難保證這些輻射不會對孕期的女性和胎兒産生不利影響,更不能保證生出的孩子會不會和實驗的小白鼠一樣産生什麼器官發育之類的問題,或者是後代患上一些還未發現的基因病。

總結

人類的科技在不斷發展,文明也在不斷進步。

對于太空的探索,人類從未停止過步伐,雖然目前對于太空的了解還知之甚少,我們同樣還面臨着很多的問題,但是科技的發展是日新月異的,雖然現階段的人類對于如何在太空中繁衍還沒有一個成形的解決方案,但是人類的智慧是無窮無盡的,現在所面臨的問題都是今後研究和探索的動力。

不管是重力還是輻射,又或者是人體在太空環境中無法控制的變化,相信今後的發展都會給出一個完美的解決方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