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WAIC2023|AIGC音畫實驗國樂演出首次亮相西岸

第六屆世界人工智能大會正如火如荼地展開,這段期間我們可以感受到科技的發展日新月異,但其所不變的核心恰恰是過去每一步深厚的曆史文化。如何利用科技承載藝術、文化和曆史,就是時下面對人工智能爆炸式發展速度的重要命題。今天在徐彙區西岸美術館内,上演了一出AIGC 音畫實驗國樂演出,讓老百姓近距離感受到賽博國樂表演與新媒體視覺互動帶來的AI藝術。

WAIC2023|AIGC音畫實驗國樂演出首次亮相西岸

下午一點,在西岸美術館B1層正在上演一場名為《啟點》的科技演出,作品集先鋒國樂演奏、裸眼3D動畫影像、AI 生成裝置藝術、虛拟與現實聲光互動表演于一體,以中國傳統文化及新媒體技術為載體,打造一個沉浸式且帶有科技感的國樂光影視聽表演。

可以看到,從演員的服飾、曲目以及音色的設計上,都做了科技嘗試。演員臉上畫的圖案是晶片或者顯示卡電路闆上面的紋路,服裝也都是AI和3D列印設計結合在一起,在全息環境下,他們身上的衣服反映出的顔色會跟視訊實時互動。而舞台上的兩架類似蝴蝶形狀和字元形狀的樂器骨骼裝置也都是基于AI設計,通過3D列印自動成型。人工智能藝術家曾晨介紹道,裝置的外結構輪廓以AIGC通過一張圖算出大緻結構,再通過延伸設計來完成它的結構比對,使它符合受力和結構學。整個流程是一套完全交給機器來操作的統一工作流。“這次的視覺部分大量使用了AI繪圖,把拼成的序列做成幀動畫,在過去微幀視訊其實很少把AI圖檔直接轉化為視訊,因為它的算量很大,一幀一幀計算耗時非常久,這次是一個比較新的嘗試。”

人工智能的痕迹處處融入在表演中。藝術家以數字藝術科技為媒介,國樂為載體進行藝術文化的探索。演出畫面都是用AI生成,開篇則是以裸眼3D的形式讓觀衆身臨其境,元素屬性則帶上了很多科技的色彩。其中有車輪裡加人的畫面,則是展現數字人與人機共生的創意。演員操作的樂器,則是連結LED大屏以及樂器骨骼燈光組,通過TD軟體生成實時互動變化效果。酷炫的演奏形式令觀衆看的十分投入。魏女士帶着孩子觀看後表示:“演員的着裝都很漂亮,我看到很多樂器周圍都有燈光環繞,視覺效果也特别引人入勝,再搭配音樂,就覺得科技和音樂能如此美妙地結合在一起,特别好看!”

WAIC2023|AIGC音畫實驗國樂演出首次亮相西岸
WAIC2023|AIGC音畫實驗國樂演出首次亮相西岸

除了感受到科技帶來的視覺與聽覺直面感染力,本場演出還着重保留了中國傳統文化,音樂以國樂為主,樂器則是馬頭琴、琵琶、古筝等民族樂器,演員服飾也是改良漢服。如何讓普通老百姓也能了解人工智能,這也是他們以這種形式給出的答案。“怎麼把高科技的東西和老百姓結合起來?我們覺得應該是藝術。因為藝術實際上是跟每個人都息息相關的。” 出品人李一表示,演出從音符的設計、音色的選擇以及基于國樂的配合和改編,既要展現中國的傳統文化和傳統樂器,也要跟高科技做好結合,形成具有AI和科技屬性的未來。

據了解,這場AIGC音畫實驗國樂演出是國内首演,明天是演出的最後一天,從下午1點至5點,每個整點都将會進行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