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媽媽誤拆女兒檔案袋,吐槽她是大小姐:這個動作,揭露育兒的真相

作者:米粒媽頻道
媽媽誤拆女兒檔案袋,吐槽她是大小姐:這個動作,揭露育兒的真相

文 | 米粒媽

媽媽誤拆女兒檔案袋,吐槽她是大小姐:這個動作,揭露育兒的真相

前幾天,四川泸州一名母親私自拆開了女兒檔案袋的封條。

女兒看到後情緒一下子繃不住了,大喊道:“媽媽,媽媽!你不能打開,打開了學校就不收了!”

那聲音之大,甚至還吓到了旁邊的小妹。

可孩子的媽媽卻表現得雲淡風輕,說自己不知道不能打開,就是想看看裡面有什麼。發現全是檔案,就沒動它了。

女兒急得不知所措,眼淚都快掉下來了,可媽媽完全不理她,而是徑直進了廚房。

甚至媽媽還自己把視訊發到了網上,吐槽女兒是“大小姐”,責怪她吓到了妹妹。

媽媽誤拆女兒檔案袋,吐槽她是大小姐:這個動作,揭露育兒的真相

看到視訊,米粒媽的心髒都快氣炸了。真是“無知者無罪”,這個媽媽根本不知道,自己一個無心的行為,可能會毀了自己的女兒!

媽媽誤拆女兒檔案袋,吐槽她是大小姐:這個動作,揭露育兒的真相

要知道,檔案袋這東西,除了檔案室裡的從業人員,就連本人都無權拆封。

這是因為檔案屬于機密檔案,隻有具備人事管理權的機關才有權拆開,其他機關和個人是不允許拆封的。一旦拆封,檔案的有效性就會喪失,對孩子以後升學、考公、就業都有影響。

媽媽誤拆女兒檔案袋,吐槽她是大小姐:這個動作,揭露育兒的真相

那如果像泸州這位媽媽一樣,不小心拆封了檔案袋,又該怎麼辦呢?

央廣網給出了權威指引:如果不小心拆掉了檔案袋上的封條,就需要到相關機關去重貼封條并蓋章。此前封條上蓋的是哪個機關,就得去找哪個機關。

不過這個過程是有風險的。因為檔案裡的内容有沒有更換、檔案是否缺失都很難核實,真實性也無法保證。一些正規公司,尤其是公務員之類的職業都需要個人提供密封、完整的檔案。

換位想想,一個剛讀大學的孩子,因為媽媽做錯了一個動作,自己将來就有可能去不了好機關、考不了公務員,她的心情該有多崩潰啊!

媽媽誤拆女兒檔案袋,吐槽她是大小姐:這個動作,揭露育兒的真相

令米粒媽感覺無語的是,像這樣無知的人還不是個例。

在熱搜的評論區裡,就有家長評論道:“别說了,我自己就拆開過,我以為到我手裡了,我總能看的吧。”

媽媽誤拆女兒檔案袋,吐槽她是大小姐:這個動作,揭露育兒的真相

我不明白,那檔案上的封條不是有“請勿拆封”的字樣嗎?這些人那麼大的字都看不見的嗎?

還有的網友,還想着給泸州那位媽媽“洗白”,責怪女兒把這麼重要的東西随處亂放。

媽媽誤拆女兒檔案袋,吐槽她是大小姐:這個動作,揭露育兒的真相

可米粒媽又想問了,那檔案袋上除了寫“請勿拆封”四個大字外,肯定還會寫孩子的名字。拆别人的東西之前,難道不該先詢問别人并獲得許可嗎?

媽媽誤拆女兒檔案袋,吐槽她是大小姐:這個動作,揭露育兒的真相

說到底,還是家長對孩子沒有邊界感的問題。在一些家長看來,孩子是我的生的,她的東西哪有我不能拆、不能看的道理?

媽媽誤拆女兒檔案袋,吐槽她是大小姐:這個動作,揭露育兒的真相

檔案袋也好,孩子的快遞、手機、日記也罷,很多家長都是想看就看,絲毫不尊重孩子的隐私,更别提有什麼邊界感。

就拿泸州這名媽媽來說,你看她拆檔案袋時那行雲流水的動作,被女兒呵斥後那滿不在乎的神情,都可以看出,她根本沒把孩子的隐私當一回事。

遺憾的是,這樣的家長太多太多了。

有統計顯示,7成以上的家長偷看過孩子的手機或聊天記錄。

在家長們看來,自己這樣做隻是為了關心孩子的内心世界,怕孩子走上歪路。但他們不知道的是,自己的行為會給孩子帶來多大的心理創傷。

很多家長根本不認為自己翻看孩子手機有什麼問題,還振振有詞地給自己找理由:“我是為她好,怕她學壞”、“小屁孩有什麼隐私”、“看個日記就那麼生氣,真矯情!”

媽媽誤拆女兒檔案袋,吐槽她是大小姐:這個動作,揭露育兒的真相

還有更過分的家長,窺探隐私就算了,還要強行插手孩子的事。就比如我們之前在文章裡分享過的:媽媽竄改孩子的聯考志願,造成孩子抱憾終身。

媽媽誤拆女兒檔案袋,吐槽她是大小姐:這個動作,揭露育兒的真相

這些家長不知道的是,哪怕是年紀再小的孩子,他也會有自己的心理邊界。無論是窺探隐私也好,插手私事也罷,其實都是在侵犯孩子的心理邊界。

為了維護自己的心理邊界,孩子們往往會用激烈的方式反擊,要麼變得叛逆;要麼陷入自我封閉的黑洞,甚至用自毀的方式報複父母。

媽媽誤拆女兒檔案袋,吐槽她是大小姐:這個動作,揭露育兒的真相

更嚴重的是,父母沒有邊界感,還會影響孩子的心理健康和親子關系。

美國天普大學心理學教授勞倫斯·斯坦伯格指出:“大量研究表明,那些在兒童期受到父母窺視的人更容易罹患精神疾病。其中部分原因是,父母的窺探會削弱孩子對自己能力和自主性的信心。”

香港中文大學的社會心理學家Skyler Hawk則認為,孩子需要一定的自主空間,如果父母沒有邊界感,他們就可能不再信任父母,哪怕心裡有事,也不會告訴父母。

不知道大家發現沒有,很多孩子在遇到了麻煩事的時候,是不敢告訴父母的。甚至有些孩子都已經自殺了,父母還覺得孩子平時挺乖的,根本看不出有什麼異常。

媽媽誤拆女兒檔案袋,吐槽她是大小姐:這個動作,揭露育兒的真相

不禁想問,父母不是孩子最堅強的後盾嗎?為什麼孩子在生活中遇到難事卻不願意找父母傾訴,非要自己扛下所有呢?

其中一個可能的原因就在于:一些父母在平時生活中随意侵犯孩子的心理邊界,造成了孩子的反叛心理。孩子會想:你越是想知道我在想什麼,越是想插手我的事兒,我就越是不想告訴你。

其實,身為父母的我們,與其偷偷摸摸地窺探孩子的隐私,插手孩子的私事,還不如坦坦蕩蕩地和孩子溝通。

米粒媽曾在網上看過這樣一個真實故事:

有個女孩從小就成績優異,可到了高三之後成績卻下滑得特别快。

結合孩子平時的表現,爸爸心裡有些懷疑:孩子可能是早戀了。

可這位睿智的爸爸并沒有偷窺孩子的隐私,也沒有随意和孩子的老師、同學打聽,而是把女兒約到了咖啡館,像朋友一樣和孩子随意聊聊。

等到孩子的戒備心放下來,爸爸就直截了當地問:“說吧,那個讓你神魂颠倒,從重本線摔到專科線的人是誰?”

女兒先是一愣,接着歎了口氣,苦惱地說:“是我們班長,可是他根本看不上我。”

媽媽誤拆女兒檔案袋,吐槽她是大小姐:這個動作,揭露育兒的真相

雖然女兒說這話的時候,爸爸就像吃了蒼蠅一樣難受,但他還是像朋友一樣跟女兒盤算:“你要不要爸爸從男人的角度來給你分析一下,為什麼你們班長看不上你?”

接着,老爸語重心長地幫她分析:

“大部分男的都喜歡小鳥依人的類型,你想追上班長,就得每天早晨起來晨跑,好好減肥。”

之後,老爸又從外在講到了内在:

“除了外在形象,你還得有内在的氣質,要多讀書,磨練特長。你還得讓自己能力出衆,先讓他佩服你。你看你現在成績和班長差那麼遠,别說愛了,就連友情都是奢望。”

爸爸的一番話,說到了女孩的心坎裡。從那天起,女兒在爸爸的陪伴下堅持晨跑、學習、練特長,最終她以639分的好成績考到了中國傳媒大學,追她的人也不少。

看完這個故事,米粒媽忍不住要為這位智慧的爸爸點贊。

他不僅尊重了孩子的心理邊界,而且還能像朋友一樣和孩子平等交流,最終走到孩子的心裡,成功地幹預了一場危機。

這讓我想起米粒外婆,在我國小高年級的時候,米粒外婆神神秘秘遞給我一本日記本,還是帶鎖的那種她說,“你已經到了這個年齡了,可以把你的秘密記錄下來,我們反正不會看。”

給予同理心和信任感,這是親子關系的基礎。

媽媽誤拆女兒檔案袋,吐槽她是大小姐:這個動作,揭露育兒的真相

還記得《有限管教》一書中提到:“99%的養育問題,源于父母缺乏邊界感。”

在缺乏邊界感的父母眼中,孩子隻是他們生命的延續,而不是一個有獨立人格的平等個體。

而有智慧的父母則能意識到,孩子不是父母的附屬品,他們擁有獨立的人格和屬于自己的天賦和使命。

這樣的父母,不僅會尊重孩子的物品所有權,在征得孩子同意之前不随意翻閱孩子的東西;而且也會尊重孩子的獨立思想,不過分幹涉孩子的私事,讓他們有權利選擇自己的人生。

因為他們相信,有邊界的愛,絕不是冷漠,也不是不管孩子,而是用一種更成熟的心态陪伴孩子成長。

媽媽誤拆女兒檔案袋,吐槽她是大小姐:這個動作,揭露育兒的真相

最後,讓我們用胡适給孩子的一封信來結束這篇文章:

“我并不是你的前傳,你也不是我的續篇。

你是獨立的個體,是與我不同的靈魂。

你并不因我而來,你是因對生命的渴望而來。

你是自由的,我是愛你的;

但我絕不會“以愛之名”,去掌控你的人生。”

作者簡介:@米粒媽愛分享(歡迎關注哦),美國海歸,海澱家長,當當新書總榜第一名《影響孩子一生的親子英文書》作者。專注于0-5歲寶貝的科學養育、學習啟蒙,以及全世界的新奇好物推薦,歡迎關注!(5-12歲寶媽請關注:@米粒媽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