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畢馬威最新報告:新計算時代亟需“普慧”算力

作者:光明網

7月7日,在2023世界人工智能大會期間,畢馬威與聯想集團聯合釋出《普慧算力開啟新計算時代》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報告指出,未來算力發展趨勢将具備兩大特征:數字經濟的基礎設施和通用人工智能的核心動力。是以,算力将在兩個關鍵次元上加速發展:普适(Inclusive)與智慧(Intelligent),即“普慧”。

畢馬威首席經濟學家康勇表示,在算力供不應求的現實情況下,傳統計算架構正失去競争力,必須探索新的計算模式。普慧算力将開啟“萬物皆資料”“無數不計算”“無算不智能”的新計算時代。

放眼全球,算力已成各國科技戰略布局重點。報告初步測算,預計到2025年,大陸算力核心産業規模将不低于4.4萬億元,算力關聯産業規模可達24萬億元,算力有望崛起為國家數字經濟藍圖中繼電子資訊制造業和軟體業之後的又一超級賽道。

新計算時代呼之欲出 儲備算力成為必選項

随着數字技術全面融入人類經濟社會發展的方方面面,算力早已無處不在。今年以來, ChatGPT火爆全球,其幕後的核心引擎——算力更是走到了聚光燈下,成為各界熱議的焦點,也是此次世界人工智能大會的主題之一。

報告指出,目前,算力正由終端計算等需求驅動的“被動式”發展,轉向促進AI大模型訓練、實作通用人工智能、超越經典計算等代表的“主動式”發展。新硬體、新架構競相湧現,現有晶片、作業系統、應用軟體等都可能被推翻重來,新計算時代呼之欲出。

深度學習出現之前,用于AI訓練的算力增長大約每20個月翻一番,基本符合摩爾定律;之後,用于AI訓練的算力大約每6個月翻一番;2012年後,全球頭部AI模型訓練算力需求更是加速到每3-4個月翻一番,即平均每年算力增長幅度達到驚人的10倍;目前大模型發展如火如荼,訓練算力需求有望擴張到原來的10到100倍,算力需求的指數級增長曲線将更加陡峭。正如此前“ChatGPT之父”、OpenAI首席執行官山姆·奧特曼在社交媒體稱,一個全新的摩爾定律可能很快就會出現。

畢馬威中國數字化賦能主管合夥人張慶傑在解讀報告時表示,算力供給增速明顯難以滿足指數式爆發的需求,儲備算力成為各行各業的必要舉動。在實際商業環境中,大部分企業選擇根據業務場景、資料類型、支出成本選擇合适的計算架構,如何就新型計算架構的技術路線、标準體系達成行業共識成為必答題。

未來算力發展向何處去:3A基礎資源+3S智能

針對現實挑戰,報告認為,未來算力發展趨勢将具備兩大特征:“數字經濟的基礎設施”和“通用人工智能的核心動力”。是以,算力将在兩個關鍵次元上加速發展:普适(Inclusive)與智慧(Intelligent),即“普慧”。

“普适”意味着算力将成為人人可得(Affordable)、人人可用(Available)、人人适用(Adaptable)的“3A”型基礎資源,是發展數字經濟的基礎。“智慧”意味着算力将具備自适應(Self-adapting)、自學習(Self-learning)、自進化(Self-evolving)為代表的“3S”智能,是實作通用人工智能廣泛應用、推動數字經濟邁向更高階段的必然要求。

張慶傑表示,普慧算力意味着,算力要成為像電力一樣的公共資源,本質上是站在使用者的角度上,讓算力更好用。

報告指出,算力設施、算力應用、算力服務是普慧算力三大關鍵要素。其中,算力服務代表着算力的提供方式,算力應用實作了算力的軟體定義,算力設施是基礎中的基礎。

報告以上述三要素為一級名額,并進一步細分成13項二級名額,首次搭建了普慧算力行業評估架構,将各行業的算力需求潛力分為四類,分别是以ICT和制造業為代表的“普慧雙驅型”,以汽車行業為代表的“智慧拉動型”,以金融業為代表的“普适促進型”,以及以醫療和教育産業為代表的“發展醞釀型”。

其中,制造行将成為“普慧”算力最大的潛在市場;汽車有望成為下一代移動智能計算終端,軟體定義汽車的發展趨勢要求算力實作智能更新;金融行業回歸服務實體經濟本質,“場景+金融”要求接入廣泛且靈活的安全算力;至于醫療和教育的算力需求,目前還在醞釀階段,當“普慧”算力降本後有望迎來爆發。

算力産業将比肩新能源汽車 “普慧”将助力釋放資料紅利

放眼全球,算力已成為各國科技戰略布局重點。目前,美、中、歐、日基本穩居全球算力産業規模前四,美、中兩國處在領先地位且中國算力規模增速明顯領跑。各國算力投資或補貼計劃均超千億。

經初步測算,到2025年,資料中心、雲計算、人工智能市場規模總計将突破2.5萬億元,算力核心産業規模将不低于4.4萬億元,關聯産業規模可達24萬億元,成為與新能源汽車比肩的超萬億級高潛賽道。

結合《數字中國發展報告(2022年)》資料分析,目前中國數字經濟規模為50.2萬億元,其中,10萬億元以上的賽道隻有電子資訊制造業和軟體業。也就是說,算力關聯産業有望崛起為數字經濟藍圖中規模突破十萬億元的又一超級賽道。

報告認為,新計算時代,大國和大企業主導的算力競争将愈演愈烈,硬核的技術實力、雄厚的資金儲備、高水準的人才隊伍等都是參與競争的“加分項”。展望未來,“普慧”算力能夠強有力地推動跨層級、跨地域、跨部門資料彙聚融合、共享交換和開發應用,充分盤活資料資産,将中國的“人口紅利”轉變為“資料紅利”。在全球算力供給告急的背景下,“普慧”算力正在迎來規模化、産業化發展機遇。(柯岩)

來源: 光明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