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俠客行》的故事一開始,江湖人士都在瘋狂搶奪玄鐵令,得到它,“玄鐵之令,有求必應”,就可以請摩天居士為自己做一件最難辦的事情。
怎麼看待江湖中人對于玄鐵令的瘋狂癡迷行為呢?
這好比電視節目中的“圓夢計劃”一樣,選手一路過關斬将,獨占鳌頭,得到評委或導師的認同,獲得了晉級王牌,按照規則,此時可以說出自己的願望或夢想,導師或主持人就會滿足其圓夢要求。
因為資源稀缺,機會難得,是以很多人擠破腦袋也想得到這樣實作夢想的機會,《俠客行》中 的太多江湖人都想獲得這難得的機遇,擷取晉級王牌“玄鐵令”,請資深江湖大佬、大導師摩天居士謝煙客,替自己完成心願。一個燒餅引發的一場江湖行——金庸《俠客行》
衆所周知,摩天居士當年發出的玄鐵令是有求必應,是響當當的江湖承諾,而且發了毒誓,是以是言出必行,一言九鼎!謝煙客是以也收獲了江湖名望和聲譽,等于是做了“圓夢大使”,為自己賺足了人氣,整個江湖沒有人不知道“摩天居士”的大名。
細品金庸《俠客行》小說才發現,所謂的“玄鐵令承諾”,其實是一個華而不實的不靠譜誓言和承諾,玄鐵令主人摩天居士名不副實。
摩天居士,摩天崖,看到這些詞彙,你會想到什麼呢?
都市裡的摩天大樓,遊樂園裡的摩天輪,一種高大的形象立刻出現在你眼前!
其共同特點就是非常高大上,高屋建瓴,屬于巅峰!
摩天居士,那一定是一個德高望重,叱咤江湖,非常高大上的武林大佬!
但是,真實情況是什麼呢?
摩天居士雖然住在絕頂山巅之上,但是名不副實,思想一點也不高尚,甚至很邪惡。
首先,摩天居士不屬于好人,非良善之輩。
書上有這樣一個細節,當小乞丐石破天說謝煙客是個好人時候,謝煙客就非常憤怒,以為是在諷刺挖苦他,小說原文有這樣一段話:
這句話若是出于旁人之口,謝煙客認定必是譏諷,想也不想,舉掌便将他打死了。他一生之中,從來沒人說過他是“好人”,雖然偶爾也做幾件好事,卻是興之所至,随手而為,與生平所做壞事相較,這寥寥幾件好事簡直微不足道。
謝煙客亦正亦邪,殺人無數,做過不少壞事,做的好事寥寥無幾,稱不上俠客,稱不上是英雄,他頂多隻能被稱為“枭雄”吧。
《俠客行》玄鐵令告訴你:承諾需謹慎!大人物也有困擾
石破天獲得了玄鐵令,理論上來說,摩天居士需要真誠兌現他的“誓言”。
然而,我們從謝煙客對待小乞丐石破天的具體态度和行動上看,他做的很多事情非常不靠譜!
剛從石破天手裡收回玄鐵令之時,書上說,他就想對小乞丐不認賬,想蒙混過關,甚至想拍屁股走人,若不是雪山派衆人的公開質疑,他很可能一走了之,這點我們可以看出,他是有推脫的嫌疑的。
而謝煙客為了履行“玄鐵令承諾”,為了避免小乞丐石破天遭人利用,帶走了石破天,之後發生的事情,讓急于履行諾言的謝煙客哭笑不得,也充分展現了摩天居士的名不副實。
對于小乞丐,謝煙客一直想以簡單的方式,盡早完成玄鐵令承諾,于是就有了各種糊弄敷衍,甚至陰謀陷害。
他企圖讓小乞丐随便求自己辦一件事,就可以認定已經兌現承諾了。比如,吃饅頭付個錢,送一把劍,摘幾個大棗,請問我你是誰,企圖滿足這樣簡簡單單的一個要求,來履行玄鐵令承諾,這不明擺着是欺負未成年人嗎?
什麼叫一言九鼎,說句話掉地上可以砸出一個窟窿的,在小乞丐這裡咋就不适用了。
在摩天崖上,謝煙客和石破天一起共處了近6年時間,在這期間,小孩石破天為謝煙客砍柴,打獵,烹饪美食,做飯洗碗,忠厚樸實,無欲無求,對摩天居士相當尊敬、殷勤照顧。而摩天居士并沒有是以而對小乞丐石破天仁慈,他始終不忘的是,如何盡快兌現承諾,最後居然有了害人的陰謀,以傳授十八泥人中的“炎炎功”為名義,颠倒練功順序,企圖讓石破天練功走火入魔,内力沖心而死。
書中提到:什麼仁義道德,在他眼中一文不值。
相比一諾千金的江南七怪,謝煙客簡直就是天壤之别,人品高下立判!
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
人家江南七怪為了兌現與丘處機的打賭承諾,一咬牙離開江南,遠赴大漠,在大漠一呆就是18年,免費教素不相識的徒弟,其高風亮節,氣度胸懷,足以讓謝煙客自慚形穢了。
你謝煙客為了履行承諾,為啥不将自己的武功傳授給石破天呢? 什麼碧煙清掌,什麼彈指神通,哪一樣都是絕世武功啊。
黃老邪亦正亦邪,當年因為跟楊過投緣,就毫不猶豫地把“彈指神通”功夫教給了楊過,高風亮節啊。謝煙客與之相比,思想差了幾個檔次了。
你不傳授武功也行,偏偏要教石破天逆練“炎炎功”,若不是因為有“主角光環”,小乞丐差點就像當年西毒歐陽鋒一樣,走火入魔而死掉了,這不就是草菅人命嗎?
堂堂摩天居士居然這樣居心叵測,人品太低下了!細細想想,讓人細思極恐!
這樣的行為,怎麼對得起當初的玄鐵令誓言?怎麼對得起高大上的“摩天居士”稱号和形象?
當初發放玄鐵令是在沽名釣譽,玄鐵令讓摩天居士賺足了名氣,他隻想享受玄鐵令帶來的名利,卻不想履行義務,不想負擔責任,是自私自利的表現。
小乞丐石破天的天真無邪,與謝煙客的“處心積慮”和“陰謀暗算”,形成鮮明的反差。到了故事的最後,“天真無邪”制服了“陰謀詭計”,好在謝煙客沒有再犯錯,最終答應以教導石中玉兌現玄鐵令誓言。
毫無疑問,金庸描寫這樣的一個人物,是具有諷刺意味的!
《俠客行》告訴我們,看一個人,不能隻看表面,外在的名聲跟實際的人品道德是有差距的,有時候是名不副實的。名氣越大的大人物,越有多重濾鏡,越容易資訊失真,金玉其外,徒有虛名而已。
#一起重讀金庸# #金庸武俠文化解讀# #俠客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