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龍門花式避暑 近百條“美人魚”水中起舞

龍門花式避暑 近百條“美人魚”水中起舞

龍門花式避暑活動開啟,吸引近百條“美人魚”來打卡潛水。

溫泉養生、森林度假、漂流戲水……近日持續的高溫未能阻擋遊客出行的熱情,今年暑期,惠州龍門陸續推出“龍門十三湯·三伏浴”等“花式”避暑活動,整合“溫泉+森林+中醫藥”康養旅遊資源,圍繞“養眼、養肺、養胃、養身、養心”發展,走“生态+品牌+産業”城鄉融合之路,打造粵港澳大灣區生态旅居目的地。

具有“中國天然氧吧”之稱的龍門縣,已成為廣東省最受歡迎的夏季避暑旅遊熱門度假目的地之一。相關資料顯示,今年1-5月份,龍門共接待遊客達255.98萬人次,同比增長126.74%,實作旅遊收入約12.61億元,同比增長123.38%。

“溫泉+”融合發展優勢凸顯 主打“冬病夏治”

在無邊森海的襯托以及夏日天光雲影的映照之下,她們拖着五顔六色的“魚尾”,如同精靈般在水中起舞……近日,惠州龍門地派溫泉森林度假區的山谷懸崖心形無邊泳池,出現了震撼的一幕——近100條“美人魚”躍入心形泳池之中暢遊。據悉,該活動将計劃挑戰申報世界最大規模美人魚泳池表演秀吉尼斯紀錄。

近年來,龍門憑借得天獨厚的生态禀賦,榮獲“世界森林溫泉保養地”“中國天然氧吧”“中國溫泉之鄉”等諸多美譽。目前,龍門是國内五星級溫泉最多的縣(區),全縣擁有13家大型溫泉旅遊企業,其中4家獲評國家4A級旅遊景區、3家獲評中國五星級溫泉,是遠近聞名的溫泉旅遊産業集聚區。

由龍門縣文廣旅體局、縣發改局及縣大灣區辦聯合主辦的2023年“龍門十三湯·三伏浴”首浴活動,日前在永漢鎮南昆山溫德姆溫泉酒店正式啟動,各大溫泉企業推出形式多樣的活動和“三伏浴”溫泉康養套餐,主打“冬病夏治”的養生概念,“中醫中藥+溫泉”為遊客提供不一樣的養生體驗。

龍門縣副縣長邬淑娴表示,接下來,龍門将繼續錨定打造粵港澳大灣區生态康養旅遊目的地目标,持續推進生态康養旅遊産業強龍頭、補鍊條、聚叢集,豐富産品供給、提升服務質效、傳遞健康理念,推動“三伏浴”産品提質更新,加快龍門康養旅遊産業高品質發展。同時,強化資源整合、促進區域關聯,努力建構客源共享、資源互介、合作共赢的協同發展新格局。

“森林+”當地旅遊産業發展新模式 去年遊客量超百萬人次

龍門南昆山森林覆寫率高達93.95%,素有“北回歸線綠洲”“植物資源王國”美譽,這裡竹林成海,鳥鳴山間,草木吐翠,溪流潺潺,俨然世外桃源。

日前,第七季“龍門陣”——環南昆山生态康養旅遊高品質發展對話活動舉行,南昆山生态旅遊區黨委書記譚炳陽表示,接下來,南昆山将大力培育森林旅遊業态,推動森林旅遊向觀光旅遊與森林康養、森林體驗等多業态并重的方向轉變,讓“森林+”成為當地旅遊産業發展的新模式。

據譚炳陽等人介紹,如今,南昆山生态旅遊區已形成高中低兼具的民宿産業叢集,愛樹、花溪雨、雲侶堡等高端民宿群與二坑村特色民宿群、中坪尾家庭旅館群形成差異化發展格局。在此基礎上,南昆山将繼續發揮村企合作優勢,高标準規劃設計,集中資源打造營地休閑、特色民宿、森林度假、文化旅遊、農業觀光特色主題示範村,實作“淡季不淡,旺季更旺”的鄉村旅遊發展模式。

目前,南昆山擁有大型度假村(酒店)、民宿(家庭旅館)、農家樂共390家,依托大灣區内稀有的生态資源優勢和高端客源優勢,當地已經形成一定的康養度假氛圍,是省内知名的度假旅遊目的地。2022年,全區接待遊客量為113.8萬人次,旅遊收入4.54億元。接下來,南昆山計劃進一步擴寬招商選資方向,依托自然風光優勢和特色文化,盤活民宿周邊資源,打造具有南昆山特色的鄉村旅遊精品度假村,以民宿發展帶動鄉村振興。

特色農産品 融入旅遊産業鍊 打造精品旅遊線路

南昆山海拔600米以上的高山雲霧中,生長着一種被當地人稱為毛茶的野生可可茶,它是目前世界上已知唯一自然生長不含咖啡堿的茶樹品種。

據譚炳陽介紹,目前,南昆山毛茶産業已經形成集種苗繁育、茶樹種植、精深加工、品牌營銷、茶旅休閑為一體的全産業鍊體系,是當地重點發展和推動鄉村振興的特色優勢産業。為進一步推動毛茶産業發展,南昆山生态旅遊區積極組織茶農規範種植,形成“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種植模式,大力培育綠色生态産業。同時,通過舉辦毛茶文化節,吸引衆多遊客到南昆山品嘗和選購毛茶,并全面啟動南昆山毛茶産業鍊标準化試點建設工作,申報國家農産品地理标志認證(南昆山毛茶)。

今年5月,南昆山毛茶文化體驗營被評為省級休閑農業與鄉村旅遊示範點,這是南昆山毛茶種植産業探索推動“茶旅融合”模式後取得的又一成果。南都記者近日在現場看到,南昆山毛茶文化體驗營建築融于原始森林之中,擁有500畝毛茶種植示範基地,建有“毛茶文化”長廊、主題雕塑等,是南昆山毛茶文化展示、推介、品鑒、銷售等的核心場所。

譚炳陽說,以“林—茶—遊”“林—食—遊”為抓手,南昆山還将着力培育好以毛茶、竹筍、馬桗為主的特色農産品,形成“一村一品”“森林+旅遊”發展模式,将特色種植産業融入創意旅遊經濟,讓來南昆山散步洗肺、入住精品民宿、領略毛茶文化、品嘗道地美食成為吸引遊客的新亮點。

文旅融合方面,南昆山計劃整合現有資源,發揮村企合作優勢,培育愛樹·南昆秘境、雲侶堡、花溪雨等一批精品民宿;立足龍門茶産業發展規劃,推廣毛茶文化,增創品牌,拓展市場。結合現有山、水、林、石、瀑五大特色景觀,規劃“聞香賞花”“聽瀑觀蜓”“森林養生”“親水觀石”“賞竹吃筍”等旅遊文化主題項目,将川龍瀑布、一線天、神鷹石、觀音潭以及沿線旅遊企業(翠蘭谷、十字水、雲天海等)連成一片,整體打造“十裡花路”“十裡林徑”等精品旅遊線路。

建議

華南理工大學旅遊管理系院長、博導吳志才

推動羅浮山南昆山一體化

積極融入大灣區發展格局

“羅浮山是5A級旅遊景區,而南昆山是國家生态旅遊示範區,這兩個國字号招牌聲名遠揚,而兩山直線距離僅40公裡。”華南理工大學旅遊管理系院長、博導,廣東旅遊戰略與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吳志才多年研究龍門,他認為,羅浮山、南昆山如果單獨作為旅遊亮點,接待力與吸引力有限,建議建構“環羅浮山-南昆山”旅遊一體化格局,形成“環南昆山—羅浮山”度假産業集聚區,真正實施兩山一體化,助力高品質發展。

“綠色是最亮的底色,生态一直是龍門最大的優勢。”吳志才說,優越的生态資源是公共生态産品,是以龍門不僅是惠州的龍門,也是灣區的龍門、全國的龍門,龍門應當更積極主動融入大灣區發展格局。而下一個20年,城鄉融合将成為龍門旅遊的主要突破口。龍門應當繼續發揮環南昆山三大優勢,推動縣域經濟發展。三大優勢包括:一流的資源,生态+溫泉的立體生态鍊已經形成;一流的交通區域,進一步拓寬發展格局;一流的資本入駐,進一步激活資源。

吳志才稱,事實上,龍門也正朝着這一方向前進,通過激發縣域經濟發展新動能,統籌抓好産業興縣、強縣富民、縣城帶動,積極推進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城鎮化建設。在文旅發展的浪潮之下,依托沿增江基礎設施、生态環境、文化底蘊等優勢實施17宗文旅體項目,打造增江沿江文旅體經濟帶,呈現美麗的增江百裡畫廊。

采寫/攝影:南都記者 黃海林 通訊員 龍門宣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