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天,百度網盤的使用者激勵計劃曝光,讓普通使用者發現,自己天天用的免費軟體,居然在吸血!而付費使用者更虧:我交了錢,百度網盤還薅我的羊毛?

所有百度網盤的使用者,當你打開電腦上的百度網盤軟體,點選“進階設定”後,看到這個東西時,恭喜你!你已經成為百度網盤打工仔中的一員。
百度說,激勵計劃就是隻要使用者付出自己的“一點點”帶寬和存儲。
說白了,就是搶你網速,占你存儲,然後給你點積分,通過積分可以兌換下圖獎品。
有網友算了一筆賬,想通過會員積分換愛奇藝會員,你要付出的代價。
來源網絡
最騷的操作的是700萬分可以兌換iPhone,這要挂機700個月才行,分不夠不換?抱歉積分年底清零。
700萬咋攢啊,人家百度不是給大家提示了嗎,打開推薦的程式多殺分,下載下傳多殺分,完成xx任務多少分
百度你在逗我玩?那可以把激勵計劃取消啊!然而,百度說,你取消的,隻是自己的積分,至于百度是否會繼續偷你的網?沒明說。但是網友實驗發現,取消後,百度還在偷偷上傳流量。
網友的管家程式依然檢測到百度網盤持續上傳資料,大約為100kb/s左右
百度對該激勵計劃強制使用者參與發表了道歉聲明。
反正就是我道歉,我改,但是之前也沒損害你多大利益。
這種态度相信很多小夥伴是看在眼裡氣在心頭,想要拿起法律武器來制裁百度了。但是,會順利嗎?
首先,百度這次的激勵計劃,未經使用者同意預設開啟,而且開啟和關閉設定的地方極其隐蔽,還沒有任何提示彈窗,一定程度上的确侵犯了消費者的知情權。
其次,百度動不動就變更自己的規則,完全沒有所謂的“契約精神”,讓很多付費使用者“氪金體驗”極差,“白嫖使用者”完全沒體驗可說。
使用者激勵計劃之前,百度就給非會員限速,VIP提速;後來又推出個超級SVIP,就變成隻有SVIP才是“正常版”。
這次使用者激勵計劃,通過占用帶寬,很多使用者懷疑自己是不是被百度拿來當“殭屍電腦”,獻祭給SVIP使用者提速了。
百度為了減輕自己伺服器壓力,剝削别的使用者給SVIP提速這種操作大家懷疑很久了。
事實證明,管你“白嫖怪”還是“氪金大佬”,都是百度的“打工仔”。
SVIP的限速
SVIP享受極速下載下傳,到底怎樣算“極速”?
百度就算有錯,我們能輕松地對百度發起民事訴訟嗎?理論上當然可以。
但想要通過法律維權,如果僅是一個人或者幾個人發起,且不說百度這種體量的公司,連之前在拼多多第三方店鋪買手機翻車的大哥,維權成功都用了快200天。
想要人多力量大發起集體訴訟,可惜我們國家法律在這一塊的規定目前還很模糊。
《民事訴訟法》第54條:“訴訟标的是同一種類、當事人一方人數衆多在起訴時人數尚未确定的,人民法院可以發出公告,說明案件情況和訴訟請求,通知權利人在一定期間向人民法院登記。”
看起來好像一大群人因為權益受侵害可以一起發起集體訴訟維權,但是實際操作并不順利,原因有如下幾點:
1. 中國法律是不支援天價賠償的,導緻絕大多數侵權類案件律師介入無利可圖。
沒有專業律師介入,一般對上這種大企業的侵權案很難赢。
2.法院沒有動力立案
同公司的KPI考核一樣,法院也有自己的KPI考核體系,那就是結案率。
結案率=報告期内的結案總數/同期發案總數×100%。
年度結案率被作為法院、法官全年工作成績的重要名額,名額落後,全年的努力全白費。
仔細琢磨一下結案率這個公式,你覺得法院的動力是合并辦案還是獨立立案?
名義上的“集體訴訟”,實質上法院還是分别立案審理……
100個人的集體訴訟,如果分散立案,大同小異的案件,隻要審完一件,其他99件都可以适用了,但是結案率100%!
是以,從法院角度,也是沒有意願主動接受“集體訴訟”。
3. 百度的最終解釋權
各種你看不慣的百度違規操作,人家都可以用一個“最終解釋權歸百度所有”來化解,這玩意說白了就是霸王條款,但是你沒辦法。
你說我侵害使用者知情權,我百度道歉了,因為民法上針對法益侵害的補救方式:停止侵害、賠禮道歉、恢複原狀。是以,道歉有用。
你說我限速,我有一萬種理由來解釋你現有的速度符合我寫的規定條款,上面那個“極速下載下傳”隻要沒有明确寫規定下載下傳速度在什麼範圍算極速,人家能辯解的餘地可太大了。
這圖看看就好
是以,作為普通老百姓,更多的還是找百度網盤替代品或者繼續忍,畢竟,因為“超前點映”而被起訴的騰訊視訊,還在“拖延”開庭時間,如果不幸同時是“超前點映”和“激勵計劃”的受害者,哪來的時間、金錢和精力和兩大巨頭對抗呢?
——End——
背景回複關鍵字:1024,擷取一份精心整理的技術幹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