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胡厚崑:讓人工智能服務好千行百業,服務好科學研究

作者:華為中國政企業務

今日,2023世界人工智能大會在上海開幕。華為輪值董事長胡厚崑發表了題為《共赢人工智能新時代》的主題演講。他認為,人工智能的發展,關鍵要“走深向實”,賦能産業更新。目前階段,在人工智能領域,華為有兩個着力點:第一,打造強有力的算力底座,支撐中國人工智能産業的發展。第二,從通用大模型到行業大模型,讓人工智能服務好千行百業,服務好科學研究。

胡厚崑:讓人工智能服務好千行百業,服務好科學研究

發言全文

ChatGPT的出現,使人工智能成為目前最熱門的話題,整個社會對人工智能可以發揮的作用,産生了空前高漲的期待。我們堅信,在不遠的将來,人工智能尤其是通用人工智能,将會改寫我們身邊的一切。

推動人工智能走深向實

胡厚崑:讓人工智能服務好千行百業,服務好科學研究

對于華為來說,我們下一階段要全力推進人工智能走深向實。為了實作這個目标,我們有兩個關鍵舉措:第一,打造強有力的算力底座,支撐中國人工智能産業的發展。第二,從通用大模型到行業大模型,真正讓人工智能服務好千行百業,服務好科學研究。

深耕算力,打造堅實的算力底座

胡厚崑:讓人工智能服務好千行百業,服務好科學研究

人工智能的發展,算力是基礎。但在中國目前的情況下,算力在可擷取性和成本方面,都面臨着不小的挑戰。多年來華為深耕算力,主要聚焦在鲲鵬和昇騰的根技術上,通過架構創新、發展生态,以及靈活共建等手段,支撐未來算力底座的打造。我們希望通過與大家的共同努力,讓算力不再成為人工智能發展的瓶頸。

重新定義計算架構,突破算力瓶頸

胡厚崑:讓人工智能服務好千行百業,服務好科學研究

華為通過架構的創新,提升計算的效率。在計算節點層面,我們推出革命性的對等平構架構,突破傳統的以CPU為中心的異構計算帶來的性能瓶頸,進而提升整個計算的帶寬、降低延遲時間,使得節點性能得到30%的提升;

在資料中心層面,我們在2019年推出了昇騰AI叢集,發揮雲、計算、存儲、網絡、能源的綜合優勢,相當于把AI資料中心當成一台超級計算機來設計,使得昇騰AI叢集性能更高,并且更可靠。目前,我們在國内建設的規模最大的AI計算叢集在深圳鵬城雲腦II期,目前算力是1000P的規模,按照規劃,到2024年三期的時候,規模會達到16000P的水準。同時,在華為烏蘭察布的計算中心,我們部署了幾千卡的規模,實測發現通過叢集的方式,在同等算力的情況下可以得到10%以上的效率提升。

堅持開放協作,激活算力生态

胡厚崑:讓人工智能服務好千行百業,服務好科學研究

生态對計算産業的持續發展非常關鍵,也往往是個瓶頸。四年前,華為圍繞計算産業的發展,提出了“硬體開放、軟體開源、使能夥伴、發展人才”的戰略,四年以來,在全産業合作夥伴的共同努力下,已初步建構起完整的計算産業生态。

在硬體方面,我們堅持進一步開放,今年推出了更多樣化的模組和闆卡,30多家硬體夥伴基于昇騰AI,推出了上百款人工智能硬體産品,以滿足不同行業場景差異化的需求。

在軟體方面,我們堅持通過開源來做強基礎軟體。為目前大模型的創新,提供全流程的使能平台,支撐好科研機構和企業客戶,原生孵化了20多個基礎大模型,同時适配10多個業界主流的大模型。目前中國大模型中有一半是由昇騰AI來支撐的。在此,特别感謝選擇昇騰AI算力的公司和機構對華為的信任,及給予我們的信心。

多種模式共建算力

胡厚崑:讓人工智能服務好千行百業,服務好科學研究

在中國,客戶算力需求多種多樣,我們結合實際情況,采取多種模式來進行算力的建設。

在城市算力基礎設施方面,華為支援各地政府打造人工智能計算中心,提供普惠的算力基礎設施服務。目前,全國已有25個城市,如上海、武漢、西安等,基于昇騰AI建設了人工智能計算中心。

另一方面,針對有自建人工智能算力中心訴求的大型企業,我們可以幫助它們建構獨立的算力中心。目前,中國移動、科大訊飛、南方電網等企業,均在規劃和建設大規模的算力叢集,華為也積極參與其中。

同時,更多的中小企業,對AI也有很旺盛的需求。我們還能在華為雲上提供AI算力服務,這些企業就可以快速靈活地實作開發和應用AI,直接雲上擷取,随取随用。

從通用大模型到行業大模型

在深耕算力的同時,我們還要真正讓人工智能走進千行百業,服務科學研究。我們認為:一方面,要打好基礎,持續提升通用大模型的能力,另一方面,我們在此基礎上,要建好行業模型,将行業專有知識、經驗與大模型能力充分結合,為最終客戶提供更專業精準的解決方案。

例如,在回答“我住在福田區,家裡的78歲老人,請問政府能不能提供什麼補貼?”同樣一個問題時,通用大模型和行業大模型的表現是不一樣的。通用大模型會給出一些正确但籠統的資訊,但行業大模型能夠給出更精準、更有價值的答案,這也是我們要努力的方向。

AI for Industry,從讀萬卷書到行萬裡路

胡厚崑:讓人工智能服務好千行百業,服務好科學研究

華為首次提出了三層大模型架構,在不同層面,建構不同的能力。

最底層的基礎模型,做好海量基礎知識的學習,相當于“讀萬卷書”,打好基礎;

在此之上,針對不同的行業,不同的場景,進行專項知識和經驗的訓練,打造好用、易用的行業模型和場景模型,相當于“行萬裡路”。

知易行難,從“讀萬卷書,到行萬裡路”,還有很多挑戰需要克服。關鍵是要做好客戶及行業夥伴的行業知識與大模型的比對,解決好場景、技術、算法和資料的融合,讓大模型在行業的價值創造中發揮重要作用。

目前,華為雲盤古大模型已經深入金融、制造、政務、電力、煤礦、醫療、鐵路等10多個行業,支撐400多個業務場景的AI應用落地。未來,我們希望與更多的行業夥伴攜起手來,在更多的行業落地大模型,走得更深,真正做到走深做實。

AI for Science,助力科學研究

胡厚崑:讓人工智能服務好千行百業,服務好科學研究

華為希望大模型不僅能用在工廠、港口、銀行等行業場景,也能走進實驗室和研究所,助力科學研究。

AI通過學習海量的曆史資料,科學知識,并将數學方程編碼進大模型中,可以促進AI與基礎學科,如分子動力學,流體力學、傳熱學,生物學等結合,進而去發現更多科學的規律,解開更多自然界的密碼。

華為盤古科學計算大模型,目前包括藥物分子大模型、盤古氣象大模型和海浪大模型。我們與科學家共同合作,取得很好的進展。如在氣象預報領域,盤古大模型的預測可以在秒級時間内,完成未來全球一個小時到7天的天氣預報,又快有準。做到這點有兩個關鍵,一是充分學習全球40年的氣象資料,打牢基礎,就是“讀萬卷書”;二是在這個基礎上,再到行業裡去訓練,就是“行萬裡路”。比如預測台風路徑,大模型通過方程推算出的結果,要和真實的曆史台風路徑做校準,每一次校準,都需要算法和科學專家一起參與,通過不斷的調優,找到最佳比對。

我們希望,AI for Science,能為科學家、科學工作者帶來更多新思路、新方法、新工具,也為我們産業輸入新的動力。

盤古大模型3.0即将釋出

明天下午在華為開發者大會上,華為雲将釋出盤古大模型3.0,為千行百業創新提供無限可能,大家敬請期待。

我們非常有幸,共同見證科技革命的幾次浪潮,從網際網路,到移動化,從雲計算,到智能化,每一輪變革都帶來深遠的影響。毫無疑問,通用人工智能(AGI)正在開創下一個黃金十年,讓我們攜起手來,共同創新,服務好千行百業,服務好科學研究,共赢人工智能新時代。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