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夏天“心髒”負擔有多重?4個來自高溫的暴擊

夏天“心髒”負擔有多重?4個來自高溫的暴擊

據中央氣象台,今年以來最大範圍高溫天氣即将上線,7月5日起至下周初,很多地區都會迎來一輪超長待機的高溫天氣,甚至出現階段性三溫暖天氣。

夏天“心髒”負擔有多重?4個來自高溫的暴擊
夏天“心髒”負擔有多重?4個來自高溫的暴擊

此外,全球氣象預報顯示,世界各地都将出現創紀錄的高溫酷暑天氣。

持續高溫除了會導緻熱射病等重症中暑,還讓心腦血管也承受着極大考驗。美國心髒學會發文提醒,在極端高溫天氣下,人們應采取措施保護好自己和家人的心髒健康。

夏天“心髒”負擔有多重?4個來自高溫的暴擊

《生命時報》采訪專家,解讀高溫天是怎麼“傷害”心髒的,并總結一套護心方法。

受訪專家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心内科主任醫師 劉健

氣溫越高,心髒負擔越重

環境溫度改變,人體可通過血管和神經調節,使體溫達到穩定狀态。比如溫度較高時,皮膚下的血液流動會增加,出汗也會增多,以便散發熱量。

夏天“心髒”負擔有多重?4個來自高溫的暴擊

同時,由于核心體溫升高,人體代謝更加活躍,耗氧量随之升高。這些調節會使心髒承受更大壓力,心率加快,人體水分流失增多,血液處于高凝狀态,可增加血栓形成和心肌缺血風險。

如果心血管處于健康狀态,這些改變是可以承受的,但對年齡較大或心血管健康狀況不佳人群來說,這些改變可能引發心血管疾病。

《柳葉刀》雜志子刊近期發表一項研究,提醒大家在高溫天關注心血管疾病給健康帶來的影響。

夏天“心髒”負擔有多重?4個來自高溫的暴擊

這項研究對282篇研究高溫與心血管疾病關系的文獻進行分析發現:

  • 氣溫每升高1℃,心血管疾病相關死亡率升高2.1%,心血管疾病相關發病率升高0.5%,其中多由于腦卒中或冠心病緻死,65歲以上人群死亡率更高。
  • 如果出現高溫熱浪(一般指高溫天氣連續3天以上),心血管疾病相關死亡率将升高11.7%,并且會随着熱浪強度增加而上升。

夏天給心髒的4個暴擊

炎熱的天氣裡,心髒一不留神就會遭到一系列“打擊”。

易煩躁

心理學上有個名詞叫“氣象情緒效應”,是指人的情緒狀态會受到天氣的影響。

每年7、8月,持續的高溫讓心情更容易煩躁,嚴重者甚至會“情緒中暑”而導緻行為失控,容易與人發生摩擦或争執。

情緒激動會讓心跳加快,心肌耗氧量增加,心髒負荷變大。加上高溫讓全身血管擴張,血液循環加快,更加重了心髒負擔。

夏天“心髒”負擔有多重?4個來自高溫的暴擊

睡眠差

發表在《神經科學前沿》期刊上的研究顯示,人類會有季節性睡眠,夏季的睡眠相對較少。

炎熱的天氣也會讓人輾轉難眠,且晝長夜短,易睡眠不足,提高血壓和心率的平均水準,增大心血管系統的工作壓力。

出汗多

夏天氣溫高、氣壓低,空氣中含氧量下降,出汗較多,血液黏度升高,血液循環變慢,血流不暢,心血管易堵塞,可能出現心肌缺血,甚至引發心肌梗死、腦血栓等。

溫差大

低溫的空調房到高溫的室外,血管會突然舒張;從高溫的室外突然進入低溫的空調房,血管又會收縮。

反複折騰導緻血壓波動大,可能誘發心梗,特别是血管脆弱的老年人。

冷熱交替還容易受涼感冒,如果并發嚴重感染,也可能危及心髒。

需要注意的是,心梗常表現為胸骨正中間或中間偏左處疼痛,有壓迫感,通常持續5~15分鐘,可伴有出汗、惡心等症狀。

一些老年人有糖尿病等基礎疾病,胸悶胸痛症狀不明顯,但會感到全身乏力、耳鳴眼花、腹痛。出現以上症狀時,應及時到醫院排查是否為心梗。

高溫天學一套心髒保健法

氣溫太高會對心血管非常不利,尤其是65歲以上年長者和慢病患者。建議大家生活中加強防範,采取六項“護心”措施:

01

注意補充水分

補水是預防熱相關疾病的關鍵,即使不渴,身體也容易脫水。夏季應持續補水,而不是隻在運動前喝水。

外出或鍛煉之前、之中和之後都應喝水,不要等到口渴才喝,同時應避免攝入含咖啡因或酒精的飲品;最好喝常溫的白開水,不要喝冰水。

夏天“心髒”負擔有多重?4個來自高溫的暴擊

要注意觀察尿液顔色。如果飲水充足,尿液應為澄清或淡黃色;若出現渾濁或顔色加深,應警惕脫水。

02

吃“心髒友好”食物

适當增加蔬菜、水果、粗雜糧、瘦肉、魚類或低脂乳制品的攝入。全天食鹽總攝入量小于等于5克。少吃香腸、熱狗、火腿等加工肉類,煙熏、燒烤肉食也要盡量避免。

03

中午盡量避免外出

每天最炎熱的時間段,一般為中午12點到下午3點,應盡量避免戶外活動,這個時間段患上熱相關疾病的風險更高。

外出時不要一直曝曬,若需要在戶外活動,應隔一段時間在陰涼處休息幾分鐘,補充水分,然後再回到太陽下。

04

選對衣服做好防曬

盡量穿輕便、淺色、棉質、透氣的衣物,如需外出,可戴上遮陽帽和墨鏡,出門前塗抹防曬霜,在戶外應每隔兩小時重新塗抹一次。

05

遵照醫囑服藥

美國心髒學會提醒,常用的降壓藥可影響血壓反應或促進鈉排洩,影響人體的熱調節,導緻患者在極端高溫下更容易出現不适。

夏天“心髒”負擔有多重?4個來自高溫的暴擊

慢病患者應按照醫生指導服用藥物,高血壓患者切忌停藥,應注意服藥後的安全監測,如果出現異常症狀應及時就診。

06

識别中暑症狀

中暑初始階段,患者會大量出汗,然後逐漸無汗,繼而體溫迅速升高,一旦核心溫度超過40℃,便可出現嗜睡、驚厥、昏迷、面色潮紅、皮膚幹熱、呼吸淺快、脈搏加快等症狀,嚴重者可能休克。

若出現中暑症狀:

  • 首先讓患者盡快脫離高溫、高濕、低風速環境,可用20℃~30℃的溫水擦拭全身,幫助散熱;
  • 患者意識清醒,可及時補充常溫的糖鹽水;
  • 如果已暈倒,需要立刻送醫或撥打120急救電話。▲

本期編輯:王曉晴

版權聲明:本文為《生命時報》原創,未經授權謝絕轉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