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白廠房、機器轟鳴、臭味難聞”,這是群眾對于垃圾轉運站的普遍印象,也正是因為“鄰避效應”的不斷滋生,讓垃圾轉運站這類公共基礎設施的發展舉步維艱。如何改善群眾對垃圾轉運站的固有印象、促進行業的正向發展以及更有效地保護生态環境成為了值得思考的問題。
工貴其久,業貴其專。依托20多年的經驗和實踐的積累,盈峰環境提出了新一代垃圾轉運站的三大設計建設目标——去垃圾站化/去工業化、無異味、智能化。以此為目标建設的福州市三江口清涼山垃圾轉運站成為了促進垃圾轉運站建設向好發展、實作垃圾轉運站與生态環境和諧共存的優秀範本。
01
建築“花園式”蛻變
重新定義垃圾轉運站
面朝烏龍江、背靠清涼山,有綠草菁菁、花團錦簇,也有可供市民休閑散步的石路,還有匠心設計的園林景觀。作為盈峰環境新一代垃圾轉運站設計建設目标落地的标杆項目之一,三江口清涼山轉運站将場區打造成了與清涼山相融合的城市休閑廣場及數字化環衛綜合基地,實作立體綠化以及公共服務設施“大隐于市”的建設效果,完成“花園式”蛻變。
三江口清涼山轉運站設計轉運規模為600噸/天,工藝路線為“水準直壓式垃圾壓縮機+上料機+勾臂車轉運”。土建設計上采用半地沉式的建築形式,同時優化了站内設計與布局,并将進站通道、排氣煙囪、作業車輛停放區等隐藏化或景觀化,真正實作了去工業化的設計理念。
02
環境“無異味”發展
告别傳統髒亂差現象
行走在站内,整潔的環境及清新的空氣與傳統垃圾轉運站“髒亂臭”的形象大相徑庭。三江口清涼山轉運站不僅在土建方面做到對污染控制的“未雨綢缪”,還從臭氣源頭隔離與封閉、臭氣收集以及臭氣消除等三大方面進行綜合防治,真正實作垃圾轉運站内外均無異味。
整站主機裝置采用全密閉結構設計,有效杜絕垃圾外露,真空吸污系統将污水進行密閉收集後輸送至污水處理系統進行處理,垃圾及污水都不會與空氣接觸,以此從源頭控制了臭氣産生。
卸料及轉運工廠中的房間采用負壓抽風+離子新風+植物液噴淋的組合工藝,科學設計工廠中的房間内部換氣次數,對臭氣進行收集與消除,保證氣體達标排放的同時做到站内感官上無異味。
03
系統“智能化”加持
營運效率全方位提升
為逐漸實作垃圾轉運站智能化、少人化的管理目标,該項目運用了盈峰環境多套獨有系統。中央控制系統可實時顯示各處理裝置的目前動作、系統資料、運作狀态等資訊,界面簡潔直覺,操作簡便;數字化管理系統可與智慧環衛雲平台資料互聯,整個垃圾收-轉-運流程可以在雲端互聯,實作整個流程的智能規劃與排程,使整站管理更直覺、便捷;智能交通指揮系統可實作全自動指揮收集車輛到指定卸料位卸料,無需人工幹預,減少站内排隊現象,提升作業效率。
近年來,為加快推進生态城市建設,“看不到廠房、聞不到異味、聽不到噪聲”的花園式垃圾轉運站逐漸成為趨勢。盈峰環境作為垃圾轉運站領域的先行者,将不斷提升研發力度與産品創新,為客戶提供更優質的轉運站成套解決方案,化“鄰避效應”為“利鄰設施”,持續引領行業發展。
來源:盈峰環境
聲明:來源:盈峰環境 著作權歸原作者所有!靈動核心環境服務平台轉載此文目的為傳播更多資訊,如文圖有侵或者來源标注有誤或者不讓轉載,可在今日頭條私信我們,我們會第一時間删除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