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聯考成績陸續公布,7月6日大學志願填報即将開啟,心儀多所茶學專業院校難以抉擇?不妨花三分鐘時間閱覽本篇文章。
日前,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公布第二批國家級一流大學課程認定結果,《中國茶世界之旅》《中國茶文化與茶健康》《茶葉感官審評》《茶葉審評與檢驗》等涉茶課程入選。截至目前,已有7門涉茶課程入選國家級一流大學課程。
△“說茶”制圖
茶産業高品質發展,茶業文化知識深入普及,社會對茶業方面人才需求量愈發增加,催生了不少名師與精彩課程,助力茶業人才培養。現如今,國内已有80多所院校開設了茶學方向相關專業(以下簡稱:茶學專業),此前“說茶”曾盤點過2021年全國開設茶學專業(方向)的院校(點選跳轉),為行業提供參考。
那麼,茶業是何時普及到全國各地院校?過往的茶學專業與現在有何不同?
△廣西職業技術學院茶學專業學生實訓期間
探尋茶學專業
從曆史深處走出的“蝶變之道”
茶學是大陸特色優勢專業,是一門以茶為研究對象,以生物學為基礎,并包含理工學、經濟學和社會科學(人文科學)的交叉學科。文理結合是茶學學科最大特色。茶學專業人才培養,不斷引領着大陸茶産業高品質發展。
△信陽農林學院茶學院授課期間
回溯“茶學專業”發展史,早在1899年就有迹可循,湖北省正式開辦農務學堂,并設定“茶務”一課,這是中國近代史上設定茶業課程的記載。1910年,四川灌縣開辦省茶務講習所,後改為省立高等茶葉學校,學制3年。這是大陸成立最早的茶葉學校。
茶學高等教育的創立則以1939年冬至1940年初,吳覺農等在複旦大學創辦茶葉組(大學)和兩年制茶葉專修科為标志,這是大陸在高等學校中獨立設定的第一個茶葉專業系科。後續浙江大學、安徽農業大學、湖南農業大學等院校紛紛開設茶葉相關課程、茶學專業,培養茶學人才的目标日趨形成。
△浙江大學茶葉研究所所長王嶽飛《中國茶學人才培育傳承與創新》PPT内容
而後茶學專業快速普及,在發展過程中也面臨了些許亟需解決的問題。譬如,早年間茶學專業的培養計劃偏向理論學習,缺乏實操訓練,相對于茶學專業,僅單靠理論學習難以掌握課程的“核心”,好比茶藝方面,除了基礎理論之外,還需因材施教,長久練習茶藝技藝、參與實景表演積累經驗。
△圖檔來源:圖蟲
除此之外,師資力量相對薄弱、課程體系未完善、茶學方面教育資金短缺等方面也呈現出當時培養茶學人才想取得實質性的進展,還需克服種種困難。
随着時代發展,人們對物質及文化需求逐漸提高,茶學專業的教育水準蒸蒸日上,從當下開辦茶學專業的各大院校中可窺見一二。
△圖檔來源:國務院學科評議組成員、浙江大學茶學學科帶頭人、浙江大學茶葉研究所所長王嶽飛PPT内容
“說茶”向國務院學科評議組成員、浙江大學茶學學科帶頭人、浙江大學茶葉研究所所長王嶽飛了解到,浙江大學茶學專業發展至今已有一套系統全面、應用性強的大學生課程體系。
強基礎,重交叉。重點突出基礎課程,橫跨一、二、三産,涵蓋了茶葉源頭、茶葉加工、觀光茶旅、茶館産業等子產品的學習。立足國内,拓展國際化教學與實踐。浙江大學茶學專業為培養具有全球競争力高素質上司人才,開拓境外高校聯合培養;鼓勵大學生“走出去”,實作學生全覆寫境外交流;引進海外名師名課,開展國際化教學。
信陽農林學院茶學院院長、黨總支書記、二級教授郭桂義表示,信陽農林學院茶學院基于OBE教育理念,着力推進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教育教學方法改革,課程體系設定突顯茶學全産業鍊發展的特色。從第一産業的茶樹栽培、茶葉加工與檢驗,到第二産業的機械化生産、商品設計與包裝,再到第三産業的茶葉營銷(包括大資料、電商),茶藝服務、産品策劃、文化推廣及企業管理等,形成茶學全産業鍊育人體系。強化茶葉加工、感官審評、茶藝、現代調飲茶、新媒體營銷等技能培養,并且還組織開展校内外茶藝大賽、炒茶大賽、評茶技能大賽、新媒體營銷大賽等,“以賽促學、以賽促教、以賽促創、以賽促研、以賽促管、以賽促服”,提高綜合育人效果。
甯德職業技術學院茶學院院長吳先輝表示,在人才培養方面,從80多年前張天福老校長施行的“建教合一”,到如今的“産教融合”,甯德職業技術學院茶學專業曆來注重實踐教學與茶業崗位能力的對接,形成“校企合作、工學交替,課證融合,逐輪遞進”的人才培養模式,并通過項目教學、實崗演練、生産應用等途徑和方法來提升人才的培養品質。
△甯德職業技術學院茶葉品質檢測中心 圖檔來源:甯德職業技術學院
廣西職業技術學院農業工程學院和茶學院院長、廣西茶葉學會副會長、廣西茶文化研究會副會長兼秘書長陳恩海表示,現培養茶學方向人才有兩種模式:專業實施“一徒多師,輪崗輪訓”的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專業建構“中高職”銜接人才培養模式并開展“中高本”一體化人才培養。
就目前而言,越來越多的院校在不斷完善、豐富茶學相關課程,實作全面教育,開設多元辦學模式,拓寬人才交流空間,以此培養高素質、具有競争力的茶學人才,一定程度上展現了各院校對茶學專業、茶學人才培養的重視。
△廣西職業技術學院裡的廣西茶葉博物館 圖檔來源:廣西職業技術學院
用資料說話
看茶學專業時移世變的十年
茶學專業的更疊變遷,觸發了全國各地院校對其的設立與部署。“說茶”對2014年、2023年開設茶學專業的大學院校進行盤點,分析這十年間院校數量、院校地域分布等境況。
先來看看2014年全國開設的茶學專業的大學院校。
△“說茶”制圖
2014年,全國開設茶學專業的大學院校有21所,地域分布上,浙江省開設茶學專業院校數量占上風,其次是福建省、山東省、河南省等地。表中浙江農林大學、安徽農業大學、福建農林大學、西南大學、四川農業大學、雲南農業大學,在茶學專業基礎上,額外開設茶文化、茶業貿易、茶藝茶道有關的專業。
再來看看2023年全國開設的茶學專業大學院校。
△“說茶”制圖
從上述表中得知,2023年全國開設茶學專業的大學院校有34所,雲南省、浙江省、福建省、河南省、湖北省、貴州省開設茶學專業的大學院校數量最多,其次是江蘇省、山東省等地,且在各自的省份中分别分布在不同的城市,均衡發展,一定程度上反應當地茶學教育規模。
表中還有不少是入選第二輪“雙一流大學”名單的院校,譬如,浙江大學、華中農業大學、南京農業大學、華南農業大學等院校,在未來的發展上将得到國家、省市财政資金更多的扶持,教育資源方面占據上風。此外,近年評出的國家級一流大學茶學專業建設點院校已有7所,分别是浙江大學、安徽農業大學、湖南農業大學、福建農林大學、雲南農業大學、南京農業大學和華南農業大學。
專業方面,大部分院校的專業名稱以“茶學”命名,僅有4所院校具體呈現了主攻方向——茶文化,這或許可以定義為各院校在對茶學人才培養的方向上有了具體的細分、分類。表中“茶文化”相關的延伸專業,培養的是以茶文化為優勢的文化産業管理、研究等,聚焦“茶文化”方面的專業人才。
△圖檔來源:網絡
綜合2014年、2023年全國開設茶學專業的大學院校來看,在專業設定方面,2023年大學院校還是以“茶學”為主,基本沒有開設以茶藝茶道為主的專業,但此處不排除高職院校與其他機構辦學的可能性。那麼,茶藝茶道專業是否會在大學院校中“冷卻”?還有待觀察。
再來看看十年間茶學專業在大學院校内的普及情況。對比2014年、2023年大學院校設立茶學專業的數量,呈上漲勢态,當中,浙江省、福建省等地開辦的茶學院校數量無論是在2014年還是2023年,都是最高的。
從某種程度上來講,這些開設茶學專業的大學院校,均是茶産業規模強大、産業優勢突出、茶文化底蘊深厚、茶産業綜合條件在全國名列前茅的省份。譬如,“千億茶産業”隊伍,福建省、雲南省、湖南省和四川省的院校皆有開設茶學專業,院校數量可觀;浙江省則作為“中國傳統制茶技藝及其相關習俗”牽頭申報省份有着難以衡量的價值……這些足以說明大陸茶産業愈發壯大,是培養茶學人才的重要支撐,也為茶學教育提供源源不斷的産業資源。
茶學專業的十年蝶變,或許還能從“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申報中看出。甯德職業技術學院茶學院院長吳先輝提到,2019年前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指南》中,茶學領域的基金項目申請,僅在林學科經濟林學子目錄下設立的“茶樹培育”代碼,其他如茶食品、茶葉功能的研究,往往在醫學、藥學、食品科學等分類中申報。2019年“茶學”正式歸入“園藝與植物營養學”,獲得基金申請代碼“C1504”,成為園藝下設的二級學科之一,并設立三級代碼:茶樹生理生态與栽培學、茶樹種質資源與遺傳育種學、茶葉加工與品質。名目的确立和規範,将有助于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的成功申報,進而推動茶學的基礎研究和學科建設。
吳先輝還表示,近十年來,涉及茶學專業高校師資隊伍建設與人才培養成效顯著,學科建設與教學科研平台不斷提升。全國涉茶高校在校内都有本、專科生專有的教學實驗室和實習實訓基地,在校外也都有完成生産實習且歸屬于學校的茶葉加工廠、茶園基地或長期合作的生産企業,并有聯系穩固的大批茶葉生産企業為畢業實習提供強化、應用和驗正所學專業知識的場所。
新時代,茶學專業的發展與普及還在繼續,關于茶學專業十年變遷史,您有什麼看法?歡迎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