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豬肉價格走勢為何持續低迷

作者:中國經濟時報

本報記者 周子勳

作為老百姓“菜籃子”裡的主要産品和影響CPI走勢的重要因素,今年以來豬肉價格持續走低。

國家統計局7月4日釋出的2023年6月下旬流通領域重要生産資料市場價格變動情況顯示,生豬(外三元)本期價格為13.8元/千克,比6月中旬下跌3.5%。

豬周期拐點尚不可見

“生豬價格持續低位運作,已進入過度下跌一級預警區間。”農業農村部生豬産業監測預警首席專家、國家生豬産業技術體系産業經濟研究室主任王祖力在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采訪時指出,中國養豬網資料顯示,自2022年10月下旬開始,豬肉價格大幅回落,從28.6元/公斤的高位快速下跌至2023年1月15日14.4元/公斤的低位,不到3個月的時間,價格跌去近一半,市場所期待的春節前消費旺季價格反彈并未出現。春節前後1周左右的時間,豬肉價格短暫提振後又再次下跌,市場開始呈現“磨底”走勢。6月下旬端午節期間,市場期待已久的豬肉價格反彈依然未能如期出現,養殖端出欄意願明顯增強,生豬價格進一步下跌,6月末跌破每公斤14.0元。

中國成本研究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何正清對中國經濟時報記者說,進入6月下旬,氣溫升高再加上養殖端生豬出欄量增加、屠宰場壓價、養殖戶虧損加劇、市場情緒變化,導緻近期國内豬肉價格連續下跌。

“今年上半年,豬肉價格整體呈現一季度大幅回落,二季度震蕩探底走勢。”植信投資研究院宏觀經濟研究員丁宇佳在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采訪時說,農業農村部豬肉平均批發價年内跌幅已超27%,全國平均豬糧比價低于5∶1,觸發收儲調節機制。目前豬肉價格下跌斜率已逐漸放緩,但豬周期拐點尚不可見,供給層面的壓力依然較大。

産能相對充足是根本原因農業農村部監測資料顯示,5月份全國能繁母豬存欄量為4258萬頭,較2022年12月4390萬頭的階段性高點下降3%,仍處于産能調控綠色合理區域的上沿,産能去化速度緩慢。

王祖力分析認為,生豬産能持續高于4100萬頭的正常保有量,市場供應相對充足,是豬肉價格持續低迷的根本原因。另外,每年上半年,都是傳統的豬肉消費淡季,期間消費對豬肉價格的支撐力都會比較弱。從某種程度上講,上半年豬肉價格持續低迷是受到季節性因素的影響。6月末豬肉價格有加速下跌的迹象,原因在于,養殖場戶對端午節前後豬肉價格反彈有一定預期,但市場表現不及預期,行業看好後市的信心逐漸消退,出欄意願增強,市場供應階段性增加。

“價格走勢持續低迷主要受供需關系、供強需弱、看漲情緒受壓和上漲空間受限、消費低迷等多方面的影響。”何正清表示。

在丁宇佳看來,目前生豬供給整體處在高位,一是對應2022年下半年的産能擴張(2022年5-12月能繁母豬存欄量持續回升),二是由于近期南方豬病引起的提前出欄。在豬肉價格快速跌破行業平均成本線及豬病擾動下,今年1-5月生豬産能有所去化但仍處于較高水準。市場出于挺價意圖以及對後市行情的看好,始終存在二次育肥補欄和壓欄行為,導緻本輪産能出清速度緩慢。疊加凍品庫存高位,下階段仍存出貨壓力。

近期豬肉價格漲幅有限

“豬肉價格低迷将會給中國經濟帶來一定影響。”何正清指出,豬肉價格下跌對經濟造成的影響不僅是單一性的,而是涉及到很多方面,比如對養殖業、加工業、消費者等産生不同程度的影響,特别是在通縮風險增加、農戶收入降低、食品安全等很多方面具有挑戰性,需要相關産業及時作出調整和應對。

丁宇佳認為,豬肉價格低迷勢必影響CPI,加劇市場對通縮的緊張情緒。5月CPI豬肉價格同比已經落入負增長,對CPI的影響轉為拖累。此外,豬肉價格低迷導緻養殖行業經營困難、虧損加深,中小散戶大量退場,對農民收入産生影響。

王祖力表示,整體來看,今年春節後市場行情持續低迷,生豬養殖處于持續虧損的狀态,部分養殖主體資金壓力進一步加大。按目前價格測算,養殖場戶每出欄一頭商品豬,虧損額在200元以上;一些養殖成本高的企業,頭均虧損可達500元以上。根據牧原、溫氏、新希望等13家上市豬企釋出的5月生豬銷售報告,截至5月底,13家上市豬企當月銷售生豬1230.38萬頭,1-5月共銷售生豬5680.72萬頭。據測算,僅就銷售的商品豬測算,13家豬企共計虧損25.63億元,可以說是賣得越多虧得越慘。受此影響,不少企業陷入經營困難的境地。僅一季度末,就有好幾家企業負債率高達80%以上,個别企業已面臨瀕臨破産的境地,預計二季度這些企業負債率會更高,面臨的困難會更大。

對于未來豬肉價格走勢,王祖力判斷,受前期出欄意願增強和近期國家凍豬肉收儲等因素影響,預計近期豬肉價格将觸底反彈,但市場供需雙弱的基本面沒有改變,短期豬肉價格漲幅或較為有限。

“短期來看,收儲對豬肉價格的提振不大,更多的是起到一種引導市場情緒的托底作用,引導供需格局有序改善,防止豬肉價格進一步下探。”丁宇佳預計,三季度末,随着生豬過剩産能進一步回調,餐飲業持續複蘇、學校開學、中秋國慶節臨近等穩步提升季節性豬肉消費,豬肉價格有望企穩回升,但年内豬肉市場供給依然相對充裕,豬肉價格未來上漲空間有限。

加強生豬生産和價格動态監測

面對豬肉價格持續低迷,王祖力建議,加強監測預警,加大政策性收儲,穩定市場信心。一方面,加強生豬生産和價格動态監測,形成飼料、檢疫、屠宰等生豬全産業鍊監測資料互聯互通、生産形勢互相佐證的監測預警體系。另一方面,适當擴大政府凍豬肉儲備規模,增強收儲(投放)及時性,加大對短期價格波動的調控力度。緊盯生豬期貨、證券市場苗頭性、傾向性異動,及時回應社會關切,開展資訊引導,穩定市場預期。

何正清認為,應從多方面着力。一是通過提高飼養管理水準和加強養殖技術,有效解決豬肉價格持續低迷。二是通過技術改造,有序擴規,轉型更新到高端養殖業,如有機養殖、生态養殖等,以提高豬肉的品質和附加值,以求更好的利潤。三是向政府申請财政支援,包括貸款優惠和稅收減免。四是主動作為,積極開拓新的銷售管道,擴大市場占有率。五是養殖戶可以考慮運用保險,如養殖保險、疫病保險等降低損失。

在丁宇佳看來,有關部門需要科學把握調控的節奏和力度,密切監測預測豬肉價格變化,前瞻引導市場預期,加強市場監督,防範市場非理性超調行為。此外,可以考慮适時加大對養殖企業逆周期金融支援,提振市場信心;做好重大動物疾病防控等,穩定産能合理調整節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