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國際雙邊貿易正趨于“集團化”

作者:中國貿易報

2023年已近半程,全球經濟仍徘徊在艱難複蘇的軌道上,經濟增速處于曆史低位、金融風險持續上升、通脹回落慢于預期,國際貿易作為衡量全球經濟的重要名額備受關注。根據近日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最新釋出的《全球貿易動态》報告資料,2023年一季度全球呈現商品貿易和服務貿易雙複蘇的良好态勢,但同樣面臨貿易脫鈎風險上行的消極前景。

從全球貿易總額來看,經曆2022年下半年的持續低迷後,全球貿易在2023年一季度實作了積極增長,貿易額共約7.96萬億美元,與2022年(全球貿易總額約32萬億美元)的季度平均貿易額基本持平。2023年一季度商品貿易的增長主要受益于中國經濟活動的重新開放和全球航運能力的持續恢複,環比增長率從2022年四季度負6.6%上升至2023年一季度1.9%,貿易額增加了約1000億美元,達到約6.11萬億美元。2023年一季度服務貿易的增長則主要受益于全球範圍内旅遊業以及資訊和通信技術服務需求的快速複蘇,環比增長率從2022年四季度負2.3%上升至2023年一季度2.9%,貿易額增加了約500億美元,達到約1.85萬億美元。

從全球貿易依存或脫鈎程度變化來看,以2022年一季度為基期(指數=100)計算:基于地理臨近度,即以世界各國貿易的平均測地線距離來衡量,2023年一季度地理臨近度指數為99.9,說明國際貿易的地理關系在過去一年保持相對穩定,并未呈現明顯的“近岸化”或“遠岸化”趨勢;基于地緣政治緊密度,即以世界各國在聯合國大會投票所反映的外交政策立場相似性來衡量,2023年一季度地緣政治緊密度指數上升至102.7,說明影響國際貿易的政治因素有所加強,世界各國雙邊貿易流将面臨趨向“友岸化”的重新定位,即更多優先考慮轉向具有相似政治立場的國家;基于貿易夥伴多元度,即以測量産業市場集中度的赫芬達爾-赫希曼指數來衡量,2023年一季度貿易夥伴多元度指數降至94.2,說明世界各國的國際貿易趨于“集中化”,即更多依賴主要貿易關系。

從區域商品出口貿易額來看,2023年一季度北美、大洋洲和非洲呈增長态勢,環比增長率均約1%;東亞和歐洲基本無增長;其他區域的環比增長率均為負值,南亞為-1%、南美為-3%、俄羅斯和中亞地區為-16%。從區域商品進口貿易額來看,2023年一季度大洋洲的環比增長率達5%,北美為1%;南亞、非洲基本無增長;其他區域的環比增長率均為負值,東亞、南美、俄羅斯和中亞地區均為-1%,歐洲為-5%。從區域内商品貿易額來看,非洲增長最快,環比增長率最高達3%,北美、南亞、大洋洲為2%,歐洲為1%;其他區域的環比增長率均為負值,東亞、南美為-2%,俄羅斯和中亞地區為-9%。總體可見,大洋洲、非洲、北美的區域貿易增長呈領先态勢。

從主要經濟體貿易額來看,2023年一季度商品貿易額的環比增長率表現參差不齊:中國出口以11%領先全球,進口2%也表現亮眼;印度出口以7%位居第二,進口則出現下降為-4%;歐盟出口和進口分别為3%和-8%,美國出口和進口分别為2%和0%,日本出口和進口分别為-2%和-4%,俄羅斯出口和進口分别為-19%和6%。服務貿易2023年一季度資料尚未出爐,2022年四季度的環比增長率則普遍降低:日本出口和進口分别為2%和-7%,印度出口和進口分别為1%和-4%,美國出口和進口均為-2%,歐盟出口和進口分别為-2%和-8%,中國出口和進口分别為-15%和-3%,俄羅斯出口和進口分别為-6%和1%。總體可見,2023年中國進出口成為拉動全球貿易增長的最重要力量。

從主要經濟體雙邊貿易依存度變化來看,即以兩個經濟體雙邊貿易額占兩者貿易總額的比值來衡量:中國和美國雙邊貿易依存度從2022年一季度14.3%降至2023年一季度11.9%,預計2023年二季度将繼續降至11.6%;2023年一季度雙邊貿易依存度同比顯著下降的經濟體還包括,俄羅斯對歐盟下降5.6%、澳洲對中國下降2.2%,英國對歐盟下降2.0%;2023年一季度雙邊貿易依存度同比顯著增加的經濟體主要包括,烏克蘭對歐盟增長20.5%,白俄羅斯對俄羅斯增長8.5%,俄羅斯對中國增長3.5%,加拿大對美國增長1.2%。總體可見,與全球貿易地緣政治緊密度和貿易夥伴多元度測評結果基本一緻,主要經濟體雙邊貿易正明顯趨于“集團化”。

根據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估計,2023年二季度全球商品和服務貿易增長率将分别下降至1.0%和-0.4%,下半年有望繼續走低。可以預見,受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加劇、宏觀經濟疲軟、工業生産放緩、通脹壓力持續和債務脆弱性上升的影響,即使2023年一季度全球貿易總體呈現一定回暖态勢,但前景依然并不樂觀,全球貿易複蘇之路道阻且長。

來源:國際商報

作者:陳曦 系商務部研究院虹橋國際經濟論壇研究中心副研究員

投稿/建議:[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