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選上方,選擇星标或置頂,不定期資源大放送

!
閱讀大概需要8分鐘Follow小部落客,每天更新前沿幹貨![]()
阿裡AI大牛聶再清重返清華,加入張亞勤AIR戰隊 ![]()
阿裡AI大牛聶再清重返清華,加入張亞勤AIR戰隊
“終于成為一名真正的老師了。”
這就是AI大牛、阿裡天貓精靈首席科學聶再清,最新官宣的新動向——重返學界,加盟清華。
更準确來說,是張亞勤組建的清華智能産業研究院(AIR)。
聶再清也表達了對阿裡的不舍和其“戰友們”的感激之情:
在過去三年多,有幸碰到一群非常優秀同僚(從他們身上我學習了很多),一起把人工智能最前沿技術真正落到千家萬戶,為千萬個家庭帶來歡樂和陪伴。
聶再清還強調:
阿裡還是很支援為國家培養人才的。
在阿裡三年多的時間裡,聶再清及其團隊從無到有把AI技術注入天貓精靈,并且留下了“受不了騷擾電話,業餘發起二哈AI,315爆紅”、“不能讓每個人無差别享受AI,是程式員的恥辱”等江湖佳話。
而且前往清華任教,對于聶再清來說,也是一次回家之旅。
誰是聶再清?
聶再清分别在1996年和1998年,于清華大學計算機系,獲得了學士和碩士學位。
并于2004年,獲美國亞利桑那州立大學計算機科學專業博士學位,師從美國人工智能學會前主席Subbarao Kambhampati教授。
畢業後的聶再清進入微軟亞洲研究院工作,主要負責微軟自然語言了解、實體挖掘的研發工作。這也是聶再清與張亞勤的緣分起點。
而這一呆,便是13年。
在微軟期間,聶再清帶領他的團隊,通過大資料挖掘和衆包等技術,提出一種全新的基于對象的網際網路搜尋技術。
簡而言之,就是搜尋到的結果,将是最終對象的集合,而不是雜亂的網頁清單。
基于此,聶再清和團隊共同做出了2款産品,分别是微軟學術搜尋、人立方。
在對象級别搜尋與大資料挖掘方面,也申請了國際專利十餘項。
△ 聶再清和他的關系圖
除此之外,企業智能助理 EDI 的發起人和負責人,也是微軟自然語言了解平台LUIS的技術負責人。
如果說在微軟的這段時間,是聶再清的1.0時代,那麼2017年,對于他來說,是屬于步入2.0時代的一年。
這一年,他做出了一個重要決定——轉戰阿裡巴巴,也成為達摩院第一批招攬的大神。
至于原因,聶再清在此前的交流中也有所透露:
在微軟做研究是很好的,但我有一點是想把一件事情從研究階段一直推到産品,想把它的影響力做出來。
聶再清在阿裡巴巴擔任人工智能實驗室北京研發中心負責人、語音助手首席科學家。
他帶領的團隊,通過遠場語音識别、視覺感覺、自然語言了解、個性化推薦等語音助手領域關鍵算法突破和創新,全面提升人機自然互動能力。
基于這樣的初衷,聶再清在阿裡的研究也頻頻上過“熱搜”。
例如,去年3.15晚會曝光機器人撥打騷擾電話黑色産業鍊後的數小時裡,阿裡就宣布推出防騷擾電話AI技術——二哈,稱機器人的問題交給機器人對付。
他也未曾料到,自己的業餘項目,就這樣受到如此空前的關注。
當然,聶再清對一些熱議問題的表态,也是廣受傳播。
例如量子位在今年7月與他交流的過程中,當問及“智能手機給人們帶來便利同時,也給一些老人們帶來了困擾”這一問題時,聶再清回答道:
不能讓每個人無差别享受AI,是程式員的恥辱。
是以在他看來,讓所有人無差别使用最新技術,技術應該幫助人去适應變化,是每一個程式員、工程師再正常不過的使命。
而他在阿裡的這三年,展現到他帶隊的最新技術和産品應用中,聶再清也是這樣做的。
清華聶教授,加入的是什麼樣團隊?
“很強。”
每一個看到陣容的人都這樣評價。
聶再清重返高校要加盟的團隊,在今年12月1日剛剛成立,由張亞勤發起組建的清華大學智能産業研究院——簡稱清華AIR。
其核心負責科學家還包括趙峰、馬維英和劉洋等各領域世界級科學家。
而根據披露的清華AIR學術顧問委員會陣容,更是凝聚了計算機領域的最強大腦,數位圖靈獎得主加持:
- 姚期智院士:唯一圖靈獎華人得主、中國科學院院士、美國藝術與科學院院士。
- David Patterson院士:圖靈獎獲得者、美國工程院、藝術與科學院院士。
- John Hopcroft院士:圖靈獎獲得者、美國工程院、藝術與科學院院士。
至于“清華AIR”的目标和願景,也是無比的清晰。張亞勤表示:
第四次工業革命的序章已開啟,而人工智能作為重要的賦能型技術和核心驅動力,将為各個産業創造出重大機遇,AIR的誕生則是對這一曆史程序的回應。
張亞勤表示,AIR聚焦于智慧交通、智慧物聯和智慧醫療三大産業,通過大學與企業創新雙引擎,突破人工智能核心技術,培養智能産業領軍人才,推動智能産業跨越式發展。
我們的戰略很清晰:一是推動關鍵核心技術的突破。二是培養技術領軍人才,特别是具備國際視野的CTO和具備系統思維的架構師。三是打造産業技術戰略的智囊團。
除此之外,張亞勤還表示,清華在計算機、電子、車輛與運載、生命科學等領域的積澱很深、科研水準很高,有不少著名學者,更不缺優秀學生,AIR可以更好地将AIR的研究與各個院系的優勢相比對;同時AIR也将成為企業和産業的“外腦”,以人工智能為核心,由“高校+企業”雙體系、雙引擎提供動能。
AI大牛正在重返學界
而類似聶再清這樣的“AI大牛重返高校”,今年已是屢見不鮮。
在聶再清之前,便有馬維英“因個人興趣”,決定離職位元組跳動,加入清華張亞勤團隊。也有海爾CTO趙峰,棄産從學,加入清華。
雖然馬維英、趙峰和聶再清,都離不開張亞勤的個人魅力。
但在産學研領域,還有其他一些知名大牛,也從産業界離開,回歸學術界。
曠視科技南京負責人魏秀參也因“家庭原因”,“跳槽”重返到南京理工大學。
但更早的,從吳恩達開始,後面李飛飛、張潼、賈佳亞等科學家不斷離職,陸續離開工業界回歸學術界。
這倒是與2012-2016年期間,學術大牛紛紛被挖角至企業,形成鮮明對比。
而背後驅動所在,也跟AI從黑科技成為産業通用技術,似乎緊密相關。
此外,對于年輕學子而言,特别是有志于AI領域學習的學生而言,這些大牛從企業界的回歸,也可能讓他們受益,畢竟産學研走一圈之後,大牛們可能會有更開闊的視野和更深刻的認知。
參考連結:
https://baike.baidu.com/item/%E8%81%82%E5%86%8D%E6%B8%85/491072?fr=aladdin
歡迎添加群助手微信,邀請您加入大佬雲集-深度學習技術交流群!
???? 長按識别添加,邀請您進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