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十四世紀的歐洲人想象中的中國“國旗”和“國徽”

作者:老伊先生談史

約1385年,西班牙的卡斯蒂利亞王國出現了一本地理百科全書叫《一切邦國知識之書》(Libro del Conosçimiento de todos los rregnos),全名《世上一切邦國、地域與封邑之知識,及各地域、封邑或其君王領主之紋章旗幟之書》

( Libro del conosçimiento de todos los reynos y tierras y señoríos que son por el mundo, et de las señales et armas que han cada tierra y señorío por sy y de los reyes y señores que los proueen)——那個時代的歐洲書名都這樣無限制的長!

此書採用第一人稱寫作,以虛拟的遊記形式介紹了當時歐洲人所知的世上所有國家,并繪有其中大部分國家的旗幟和紋章(歐洲中世紀的封建國家大都有紋章和旗幟,不過國旗、國徽、國歌到十九世紀才成為國際慣例)。其中就有“契丹”(Catayo,中世紀歐洲人對中國北部的稱呼)皇帝的旗——難道是中國第一面國旗!?

以下圖像來自Nancy F. Marino的1999年英譯本The Book of Knowledge of All Kingdoms

十四世紀的歐洲人想象中的中國“國旗”和“國徽”

右上角是中國的旗幟,畫着中國皇帝,一手持弓,一手拿着金蘋果;左下角是爪哇的紋章,書中說爪哇臣服于中國皇帝,是以他們的紋章上也畫着中國皇帝。

其實,當時歐洲紋章學家的一大惡趣味就是為古代名人、遙遠的國度和傳說中的地方杜撰紋章或旗幟,是以信不信由你。

下面來看看這書是怎麼描寫中國的。

“(爪哇島)人民膚黑,崇敬契丹皇帝,将其形象畫在旗幟上。”

十四世紀的歐洲人想象中的中國“國旗”和“國徽”

注釋把Byabalec解釋成Cambalec汗八裡——元大都的别稱,似有誤,因為文中該城市并不在中國。

十四世紀的歐洲人想象中的中國“國旗”和“國徽”

此處稱黃河為Magot,可能與《聖經》中不知何在的兩個地名Gog和Magog(和合本《聖經》譯作“歌革”和“瑪各”,一說為兩個巨人)有關。

十四世紀的歐洲人想象中的中國“國旗”和“國徽”

“鞑靼裡亞的智者們說,當亞當的紀元滿了7000年時【當時一般相信天主創世是在公元前4000年左右】,他們會成為全地的主宰,并使所有民族遵守他們的律法和他們的自由。但當然,他們并不踐行任何律法,也不守天主的誡條,不過互相也不作惡【就是不信基督,但是也不壞】。”

十四世紀的歐洲人想象中的中國“國旗”和“國徽”

“Trimic【吐蕃?】王國完全為群山所包圍,山中流出衆多泉水與河流。這片土地氣候宜人,agubilada【阿拉伯語“壯大”之意】,故此間生長之人相當長壽。這些人悟性強、記性好,精通科學,依律法而生活。

他們說這是最早知曉科學和學問的一群人,波斯人又從他們那裡知曉了此等事物。是以他們比别人更當受榮譽,因為在科學和學問方面無人能與他們比肩;也是以,他們當受高于其他任何人的榮譽,因為别人在科學和學問方面不能與他們比肩。這是因為他們處在東方以及其餘通邑大都的誕生之地,且此國完全建立于宜人的氣候之上,這種氣候調和其身體,進而益于其精神,給了他們更強的了解力和更好的記性。是以他們當受更高的榮譽。”

十四世紀的歐洲人想象中的中國“國旗”和“國徽”

蠻子國(南宋)是個大島……台灣叫天堂島……這資訊大概比馬可波羅的消息還落後了。

------------------------------------------------------------------

再看看十五世紀的中國國徽

德意志巴伐利亞有部畫工粗糙但很出名的紋章圖鑒——Wernigeroder Wappenbuch(又名Schaffhausensches Wappenbuch),作于1486—1492年。裡面畫了很多國家的紋章,還出現了中國的好幾種“國徽”。

十四世紀的歐洲人想象中的中國“國旗”和“國徽”

左上角:契丹皇帝

右上角:Shephin(?)帝國

中間兩個:印度(中間的字看不清)帝國

下面兩個:契丹大皇帝兼大汗及Cattarey侯爵

(左下的是一個紮辮子的人的背影——元朝和明朝都不是這種發型吧?還穿着歐洲帝王的貂皮袍子……右下角為什麼跟梵蒂岡的那麼像……)

十四世紀的歐洲人想象中的中國“國旗”和“國徽”

上面兩個:君士坦丁堡帝國(東羅馬帝國)

中間兩個:巴伐利亞(中間一個字看不清)國王兼皇帝(巴伐利亞國王兼任神聖羅馬皇帝)

下左:汗八裡(?)大(看不清。為啥是挂在牆上的一塊毛巾?)

下中:“契丹汗”

下右:(看不清)

基于前面說過的原因,我還是甯願相信這是開腦洞的産物……

中世紀的這些作者們想象力确實豐富,靠腦補彌補了他們資訊來源的缺乏問題。

--

參考作者:紫杏 來源:知乎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