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Google,Yahoo,MSN,ASK市場分額變化及分析(四)

Google,Yahoo,MSN,ASK市場分額變化及分析(四)

由于10月份就得參加大面積的筆試考試,為了有更多的時間研究算法和計算機基礎知識,這裡不再具體列舉各種資料,隻是做一下簡單分析。

毫無疑問,在搜尋行業,google仍然是當值無愧的老大,但是他在2005-2007年兩年間組建拉開了與yahoo,MSN的差距,2005年幾乎是三足鼎立,到今天似乎是google一枝獨秀了。

為何會出現這種情況?google在前幾年專注于搜尋,能給使用者提高更好的搜尋服務,在搜尋領域逐漸建立起搜尋找google的概念。2005年左右, yahoo和MSN占領的市場主要來自周邊産業的帶動。yahoo作為國外第一大資訊網站,人們在浏覽網站時自然會就近選擇yahoo搜尋進行相關資訊查 詢,而MSN也由于和通訊工具綁定(沒使用過,瞎猜的),提出的是一種即時搜尋的概念,也能滿足使用者需求。

但是随着時間的推移,越來越多的使用者更傾向于google所搜尋比對度高帶來的體驗,專注于搜尋的google逐漸成為人們的首選。

以下是引用:

世界排名第四(泉注:美國第四,百度知名度還有待提高,尤其針對國外市場)、同時也是發展速度最快的搜尋引擎Ask.com的老闆Jim Lanzone不得不承認:“Google已經形成了自身巨大的品牌效應。”這種品牌效應對他來說既是打擊,同時又是福音。說它是一種打擊,這展現在:即 使人們使用Ask或者别的搜尋引擎時,他們仍然說:“讓我去Google一下.”;毫無緣由地(在Jim Lanzone看來),Google被認為是壓力之下的安全的選擇;很多人不願意改變,他們僅僅是出于慣性而堅持使用Google.

但Google的這種品牌效應對于競争對手來說也未嘗不是一個福音.Google樹敵太多,日子并不好過.可能是由于它太過自信,發展模式顯得過分的分 散.比如本月,Google推出一款免費的線上電子報表軟體,同他們最近的許多産品一樣,又是與他們的主業"搜尋"風馬牛不相及.這種舉動顯然是在向微軟 挑釁.後者作為世界最大的軟體商,憑借Excel幾乎壟斷了整個電子報表市場.對此,Mr Lanzone表示:Google的确有着強大的力量,但好的戰略家可以四兩撥千斤.他說:"在引擎市場,我們運用的是合氣道的戰術."

動量=品質×速度.考慮到Google的這兩個因素:規模和發展速度,它的領先勢頭确實不容小觑.Google的市場分額迄今為止世界第一.在四月份,它 占有了美國市場的43%,如果再加上同樣使用Google技術的AOL-美國線上-這一比例将達到50% .相比之下,微軟旗下的雅虎和MSN分别占有28%和13%;由大約60家網絡公司組成的大集團企業IAC/Interactive Corp旗下的ASK隻占有6%.再來看發展速度:截止到今年春季的第四季度中,Google的市場分額增長了17%,而Yahoo!和MSN都是負增 長. Ask雖然發展勢頭最猛同比增長了35%,但是它的規模又太小.

There are also other, even smaller search engines, such as Clusty.com, a service that displays results in thematic bundles, and SNAP.com, an engine founded by Bill Gross, a pioneer in the industry. But because barriers to entry in the search business are high—the engineering talent is limited and data centres that can simultaneously support millions of searches are expensive—most analysts think that the four big search engines will stay ahead of the tiny ones. The industry is young and switching-costs for users are low (a click, in effect), so there is still the potential for a change in leadership among these four. The contest is fierce, because search results, which display highly targeted advertisements, are the most lucrative pages on the internet.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