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作為程式員的一些感想

程式員這一職業一直以來都被外界認為是神秘的職業,被冠于各種标簽,而事實上,很多人對程式員本身工作的内容以及意義都是不清楚的,甚至包括程式員本人。

IT是一門很奇怪的行業,被普遍認為是搞高科技的行業,但是往往IT的門檻又不是像其他高科技行業那麼高,就比如生物學、實體學等等,最起碼你得有個985,211的碩士學曆才會被認可,而IT呢?報個4個月的教育訓練班,哪怕中學學曆都可以成功變成“圈内人”,“寫代碼的人”。

而差別是什麼呢?

有人說:“IT行業就是吃青春飯的,年輕時可以熬夜,加班,多攢點錢和經驗,然後30多歲轉到管理層或者轉行。”我并不排斥這樣的說法,但是也絕不認同。IT行業也同其他行業一樣,是以知識為基礎的,但不同的是IT行業新技術層出不窮,知識疊代的速度是其他行業遠不能比的,年輕時頭腦接受新知識快,固然是優勢,但是決定程式員前途的僅僅隻是技術能力嗎?我不這麼認為

記得前一段時間,我和一位從業十多年的技術大牛探讨過這個問題,我認為,一個程式員最重要的是擁有很強的技術能力,能夠熟練掌握最新的技術,隻有個人技術能力增強了,才會有更好的發展機會以及更高的薪資,大牛沒有直接給我回答,講了兩個故事。

第一個故事,是他當年剛畢業的時候,一開始進公司薪資是500,剛畢業的他什麼都不會,然後公司跟他說,給你一個月時間,給我開發出一款産品(應該類似于一種小工具),做不好做不出來都給我滾蛋,他做出來了,然後拿給客戶看,客戶一看,說:“你做的這個東西就是個垃圾!”,他說:“我哪裡做的不好您提出來,給我15天時間,我就在您這改,直到您滿意。”,15天過後,客戶和他朋友說,這個小夥子做的東西還不錯。

第二個故事,是關于他老闆的,他的老闆是某上市公司的創始人,大牛這樣評價他的老闆:“我們老闆不懂技術,市場和銷售懂得也不是太多,但是他說的話讓在座聽他說話的人都能夠感覺到鼓舞,這就是一種氣場,因為他了解他自己,因為他足夠純粹簡單。”

這兩個小故事深深觸動了我,我回想起大學在自學程式設計和剛工作的時候,一遇到不會的東西就會焦躁不安,生怕耽誤了開發進度或者遭受到别人的冷眼,關注點放在事情的完成上,而不是事情本身,造成了太多的焦慮。我們往往把太多的眼光放在了外界,别人的評價、态度都會使得自己驚慌失措,其實應該從内部發現自己,檢討自己,真正認可并了解自己的人,不會在意别人的評價,當時大牛的想法很簡單:不管你給出怎樣不好的評價和刁難,我就是要做好自己的産品。

我認為,程式員的價值不應該用對某一語言的掌控程度來衡量,程式員最大的價值是在于創造,職業的特殊性,使得我們和邏輯以及具有規律性的事務接觸更多,發現規律用算法公式表現出,然後設計資料結構和API去實作它,創造出可以解決目前存在問題的程式出來。代碼是活的,不是磚塊,也許你寫的是一整個項目程式,亦或者隻是其中某一個子產品,當它運作起來的時候,它也就被賦予了生命,它是你智慧的成果,甚至可以看成是自己的孩子一樣,因為隻有這樣,你才會真正熱愛你的工作,你所做的事情才會被賦予價值。

IT行業是一個很平等的行業,從中專到博士後都有人在,沒有任何一種高科技行業像它這麼低門檻跨度大,也沒有任何一種行業像它和商業這麼近距離,更沒有一種行業像它知識更新地這麼迅速,這麼多元化的背景下的行業,技術能力僅僅是一種表象,更深層次的其實是認清自己,從内發現自己,從學習和工作進行中提取出規律,填充自己的人生體系,隻有擁有了對自己的認知,學習,工作就會變成自然而然的事情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