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對軍旅熱情不減,這是軍校學員“時光膠囊”裡的夢想

“時光膠囊”裡的夢想

對軍旅熱情不減,這是軍校學員“時光膠囊”裡的夢想

“我們畢業了!”鐘福明攝

“一轉眼又到畢業季,當你拿到這封來自圖書館的信時,也就意味着,你要和母校告别了。4年時光,藏在跑道上每一步堅定的跨越,藏在教室裡每一雙求知若渴的眼睛,藏在食堂前每一聲嘹亮的歌聲,也藏在圖書館每一本書頁的字裡行間。4年時光,軍校把你塑造成了一名軍人……”

火箭軍工程大學圖書館館員吳丹在鍵盤上敲完最後一個字後,心裡久久不能平靜。

這封信會和學員4年前寫下的“緻4年後的自己”青春寄語卡片一并送到2023屆畢業學員手上。

“讓新學員在卡片上寫下對4年後自己的期許,我們把這叫作‘時光膠囊’。”吳丹說,這項活動我們已連續開展6年,初衷是喚起學員們對大學、對軍旅的夢想和熱情,提醒激勵他們不迷失方向,激發他們對未來的思考。

“隻要認真,沒有幹不好的事”

“親愛的史排長:首先恭喜你順利完成4年學業,相信你在這4年沒有留下遺憾……”

當學員史夢想從學員隊教導員手中接過入學時寫下的青春寄語卡片時,就像是收到了遠方朋友的來信一樣興奮不已。

史夢想迫不及待地打開,反複品讀着當年的一句話——“一定不要被困難壓倒,隻要認真,沒有幹不好的事。”

時光穿越回4年前。當史夢想拉着行李來到火箭軍工程大學報到時,他向着刻有校名的碑石敬了一個軍禮。這一天,他實在是等得太久了。

“夢想是一定要有的,萬一實作了呢?”從營門到校門,史夢想說,他能為青春圓一個軍校夢,最強勁的推力來自“在深山當飛彈工程兵”的那段日子。

2017年聯考,史夢想報考的就是軍校,但因成績不夠,遺憾地與軍校擦肩而過。後來,他應征入伍,夢想着“執掌大國長劍”,卻一頭紮進深山,成為“長劍築巢人”。

埋設電纜、調試裝備、焊接管道……人員輪流倒班,機械晝夜作業,艱苦的坑道施工環境裡,老兵班長教給他一句話:“隻要認真,沒有幹不好的事。”得知他想繼續報考軍校時,還動員其他戰友分擔他的任務,為他創造學習條件,直至兩年後,他如願考上軍校。

“大家先走,我再把每個宿舍檢查一遍。”新訓結束後,史夢想被任命為副班長。從上任第一天起,史夢想就暗暗把老班長當作自己的榜樣:做一個認真的人,當一個盡心盡責的兵。

于是,每當同學們去上課時,史夢想都會留下來,看一看全班的内務衛生還有沒有“死角”。

“學校又不是天天檢查内務,沒必要把自己搞那麼累。”看史夢想總是最後一個氣喘籲籲地跑到教室,一名戰友忍不住勸他。

“學員隊規範内務秩序,提高内務标準,不是為了應付檢查。”史夢想回應道。

就這樣,從當副班長到當副區隊長,兩年時間裡,史夢想一天不落地堅持檢查内務。

“凡事認真了,一點一滴積累下來,最後也許會超乎你的想象。”軍校4年,因工作認真盡職,史夢想還擔任過兼職參謀、新訓旅參謀和演練時保障部助理員,多次獲得嘉獎,被學院評為“四有”優秀學員。

學員林宇欣不但認真,還愛較真。

“别人行,我為什麼不行。”學員隊第一次組織高等數學測試,在所有學員中“墊底”的林宇欣恨不得找個地縫鑽進去。

生性好強的林宇欣重新開啟“高三模式”,總結錯題、找同學和教員請教、理清每一個知識點,在第一學期期中考試中,林宇欣取得92分的高分。如今,她的學習成績一直保持在專業前10名。

大一時,林宇欣因為膝蓋積液、半月闆損傷,體能一開始也是“後腿”。

身體恢複後,林宇欣決定追趕上大家。于是,每天下午,總有一個奔跑的身影出現在操場上,風雨無阻。

隻要認真付出就會有所收獲。最終,她以五項全優的好成績通過畢業聯考。“4年後的我,會不會學業滿分,獲得全優?”看着4年前自己寫的卡片,林宇欣笑了。

“等風來,不如追風去”

“你的單杠及格了嗎?你有沒有成為跑得最快的人?你心裡的那份執着依然在否?”學員郝雲波入學時寫下的青春寄語,開頭便是一連串的問号。

“你想破5000米長跑紀錄?!那可是校紀錄,10多年來沒人打破它!”郝雲波清楚記得,當年,寫下這句話時,新訓班長仝智乾那既驚訝又懷疑的表情。

沒想到,2022年運動會上,郝雲波真的打破了這個紀錄。

“當時特别想寫一篇文章記錄下來。”郝雲波打開電腦,敲下“追風少年”幾個字。

為了尋找靈感,郝雲波來到那條他愛過、恨過、懼過,卻從未放棄過的跑道。

一路上,郝雲波走得很慢很慢,腦海裡浮現的是18分06秒、17分30秒、16分53秒、16分31秒這一串串熟悉的數字。

“都是你自找苦吃,少跑點兒,你也是優秀的标準。”2020年,郝雲波剛被選拔進學校田徑隊時,每天都會拖着疲憊的腳步回到宿舍,舍友表示不解。

“痛并快樂着。”腳步聲、呼吸聲與心跳聲的鼓動交織在一起,在别人看來可能會覺得苦,郝雲波卻樂在其中。

2021年校運動會上,郝雲波嘗試多種跑法,但與紀錄成績還差11秒。

“最後一圈!可能要破紀錄了!”2022年校運動會上,在前面還有兩個從沒赢過的對手情況下,郝雲波咬緊牙關,不顧一切,奮力追趕。最終,他第一個撞到終點線。

“獲得5000米長跑冠軍的是十六隊學員郝雲波,他打破了保持16年的學校5000米長跑紀錄。”廣播響起,郝雲波如願站在領獎台上。

“比起成績和名次,更為之熱淚盈眶的是追逐的過程。等風來,不如追風去。與其抱怨生活的枯燥無味,不如慢慢跑起來,跑起來才有風,才會看到更加斑斓有趣的風景……”郝雲波在電腦上寫道。

對于學員馮林來說,4年前寫給自己的話,開頭多少有點消極:“4年後的林吸吸,你好呀!今天的我,很難想象你那時的心境如何……”

馮林稱自己為“林吸吸”,是因為自己特别愛哭,一邊哭,一邊還愛使勁吸氣。新訓結束,大家都在期待即将正式展開的軍校生活,馮林卻在思索離開的問題。

“我怎麼這麼笨,連個被子都疊不好?”馮林抱着被子走出宿舍,眼淚又一次不争氣地流出來。入學伊始,馮林幹什麼都比同學慢“半拍”。

“馮林,能不能上一次台,為了我們班‘戰鬥’一次?”班長讓馮林代表全班出戰學員隊組織的演講比賽。可在試講中,原本通宵做的準備一時間化為烏有,馮林死死地看着稿子,一句話都講不出來。

“除了流眼淚,我還能做什麼?”馮林對能不能邁過這道坎,心裡很沒底。

“4年後的天地如何,取決于今天的你。用淚水、還是用汗水,你必須做出選擇!”馮林在卡片的另一側專門留下空白區,留給4年後的自己來書寫。

那段時間,馮林和自己“較上了勁”,先從張開嘴入手,對着鏡子,一次又一次地複述講稿。熟悉講稿後,又找來一波波聽衆,幫助他糾正錯誤,直至把演講比賽的獎杯捧回班裡。

“釋放你的壓力,發現自己的熱愛,并堅持下去。”他又相繼參加了科普講解大賽、紅色故事分享大賽、校史館講解員等一系列活動和比賽,逐漸變得更加自信,同學們都說他“像變了一個人”。

“我要像風一樣奔跑,去追逐心中的夢想,活出自己的人生。”4年後的今天,拿到卡片,馮林在空白處寫下這段話。

“吾志始于此,而不止于此”

“大一,學好英語;大二,練習書法;大三,參加定向越野;大四,練好軍體。”學員趙先軒在卡片上給自己每年都定下一個“小目标”。

2020年4月,隊幹部讓趙先軒寫一篇文章,記錄下同學們居家抗疫的日日夜夜。于是,趙先軒聯系同學,組了一篇叫《好久不見,十分想念》的文章。文章在學校官方微信公衆号“火大青春”刊出後,被朋友圈刷屏轉發。

“大家的留言、點贊讓我很受鼓舞,體會到一種強烈的價值觀、歸屬感。”在學長的推薦下,趙先軒臨時調整自己的年度“小目标”,加入了學校融媒體中心。

真正成為編輯部的一員時,趙先軒發現,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引言部分過于抒情,中心意思表達還不夠……”那一次,學員隊組織一項活動,當他信心滿滿地将一篇自己采編的稿件送審時,學校新聞文化室主任周傑的回複,給了他當頭一棒。

針對周傑主任指出的問題,趙先軒先後兩次對稿件進行修改完善,可是仍未通過。

“主任,實在不行就不發了吧?”趙先軒感到有點崩潰,一條想放棄的資訊打進對話框,又删掉,反反複複好幾次。

深夜兩點,周傑把修改後的引言發給了他。

趙先軒認真品讀,這幾句話既高屋建瓴,活動的目的、意義一目了然,又很“接地氣”,活潑的網言網語為青年學員們所喜聞樂見。文章釋出後,又一次被刷屏轉發。

經此一事,趙先軒才意識到做公衆号并不是簡單的圖配文,更不是僅為了完成任務,而是一份事業,甚至是一種使命。

“技多不壓身,每一次突破都是在成長。”趙先軒拿出“三更燈火五更雞”的勁頭苦練文筆,跻身“火大青春”主力編輯之列。但他并不滿足,最近又自學了圖檔處理、視訊剪輯等。正如他在青春寄語中寫下的最後一句話:“吾志始于此,而不止于此。”

不止步于“小目标”的,不僅是趙先軒一人。

學員楊轲心在青春寄語卡片上,一口氣寫下一連串來自靈魂的拷問:“26歲的你,還是那樣‘心寬體胖’嗎?26歲的你,還在堅守初心嗎……”

接過卡片,楊轲心拿出筆,在每個問題後堅定地寫下答案。

楊轲心在大學“百名學員話成長”征文中分享自己的成長經曆時,曾這樣寫道:“所有幹過的活,流過的汗,熬過的夜,都是為了成為更好的自己。”

“報告,我來點評!”新訓期間,隊裡組織新聞點評,楊轲心第一個舉手。那次自告奮勇地亮相,給她極大的鼓勵,她是以被評為“思政之星”。

2022年3月,該校舉行基層政工幹部崗位練兵比武活動,楊轲心作為學員代表走進賽場。

“一杯水有多重,拿上幾分鐘,你可能不會感覺很累,但10分鐘、20分鐘呢?”與其他選手不同,楊轲心端着一杯水走上講台,告訴大家,心裡的壓力如同一杯水,要學會慢慢放下。

這樣新穎的開場白,一下子吸引了台下的評委。

為了備好這堂《讓心靈陽光灑滿從軍之路》,楊轲心做足了功課。

其實,第一次試講時,楊轲心講得雖然很流暢,但聽衆反應平平。

“是追求完成,還是追求完美?”成為擺在楊轲心面前的一道難題。

參加比武、正常操課、備戰運動會……那段時間,楊轲心格外忙碌。

“抱着當炮灰的心理,拿出争第一的狀态。”楊轲心決定推倒重來,多講自己身邊人的故事。

最終,楊轲心脫穎而出,成為大學10名優秀政治教員中唯一一名學員。

軍校4年,楊轲心先後3次被評為優秀學員,1次榮立三等功,還奪得第十三屆中國大學生實體學術競賽三等獎。

四載春秋,楊轲心已蛻變成為各方面能力都很強的“六邊形戰士”。

(■解放軍報特約記者 鐘福明 通訊員 倪博文)

來源: 中國軍網-解放軍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