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時間的朋友「2020」序

新年快樂 

終于把羅胖 「時間的朋友 2020 跨年演講」給讀了一遍 。第一感受就是跟 19年跨年演講普遍吐槽販賣 「焦慮」相比 ,2020 年的内容相對來說柔和一點 ,但是絲毫沒有減輕我的焦灼 。

時間的朋友 —— 跨年演講 2020  (筆記)

1."做事的人",是躬身入局,把自己放進去,把自己變成解決問題的關鍵變量。

今年,我偶然翻到他講的一個故事。農村裡,有個人出門,看到在一條很窄的田埂上,倆人頂上了,誰也不讓誰,誰也過不去。為什麼不讓呢?因為倆人都挑着很沉的擔子,路太窄了,誰要讓,誰就得從田埂上下去,站到水田裡,沾一腳泥。

你作為一個旁觀者,想上去勸,咋勸呢?

你說,這位年紀大,你下去,讓他先過。他會說,憑啥。

你說,這位身上的擔子重,你下去,讓他先過。他還會說,憑啥。

你看,這不就頂死了嗎?

那曾國藩的故事裡,這個旁觀者是怎麼做的呢?

他走上前去說,來來來,我下到田裡,你把擔子交給我,我替你挑會兒,你這一側身,不就過去了嗎?

你看,隻要你的身份稍稍轉換一點,從一個旁觀者,變成一個置身其中的人,把自己放進去,是不是一個看似無解的事,就有了答案?

曾國藩管這種方法叫:躬身入局。

PS:有時候在想 ,我們每個人可能都把自己活成了 “旁觀者” ,不是上述躬身入局的旁觀者 ,而是事不關己的旁觀者 。之前發過一個朋友圈内容 “有一句話是當局者迷旁觀者清 ,我可能是迷的特别透徹” ,什麼意思呢 ?意思就是我對自己的事情都做不到躬身入局 。

舉個例子:19年我買了好幾個線上學習專欄 ,結果呢 ?因為學習沒有動力 ,或者因為學習有滞後性 ,或者是認知不到學習這件事長期的複利性 。最後就是一直渾渾噩噩的跟專欄和平共處 。    問一個問題 ,如果一個剛入職場的小白用崇拜的眼神跟你聊天說  “前輩 ,我是剛入行的小白 ,感覺自己需要學的東西太多太多了,好迷茫 。前段時間買了幾個技術專欄 ,但是學着學着也看不到未來反而更迷茫 ,我該怎麼辦 ?“ 。  希望每個人可以用心回答一下這個小白的問題 ,可能會很有意思 。

2.從電梯模式切換為攀岩模式

什麼意思?所謂電梯指的就是,那些穩定的、确切的通道。過去我們了解這個世界的方式,隻要搭上電梯,就能往上走,而且非常确定:好好學習,就能考上好大學;學曆越高,就越能進好機關;進了好機關,就肯定比賣口紅的掙錢多,今年這話,你在李佳琦面前再說說試試?

現在的中國已經切換到攀岩模式,下一步往哪裡爬,每一步都在考驗我們的創造力和選擇能力。

何帆老師在最新的報告中提出了一個詞:苟且紅利,意思是雖然看起來所有人都在做事,但是其中有大量的苟且者。你隻要稍微比他們往前一點點,就能享受到的那個紅利,就是苟且紅利。

我們稍有成就的人,可以扪心自問,我們的那些成就真的是因為天賦異禀麼?不是,是因為我們在某些時刻,比别人稍微認真了一丢丢,這就足夠了。在攀岩時代的中國,咱們比周邊人認真一丢丢,這就足夠了。别人的苟且,成就了我們的努力。是以苟且紅利準确來說,應該是不苟且紅利。

3.我們已經取得的進步,足以使人振奮。但與未來我們将擁有的一切相比,今天的一切微不足道。

4.錢從哪裡來 

要讨論這個問題,前提是我們必須得統一一下思想,從一個數字開始:73%。

這是個什麼數?就是2018年,中國居民的可支配收入中,有73%,來自于勞動所得。

這不是中國自己的現象,即使在美國最頂級的富人當中,勞動收入也占家庭總收入的一半左右。也就是說,錢生錢,其實是少數,人掙錢,才是多數;閉着眼睛掙的錢,其實是少數,睜着眼睛要花力氣掙的錢,才是多數。

我看完香帥老師的書之後就覺得很開心,沒有人能夠随随便便有錢,大家都得下地幹活。這讓我想起我們辦公室牆上貼的一句話:力不到,不為财。這才是個人财富的基本盤。

你看,關于财富問題,我們面前出現了兩條路。一條是73%,勞動所得;一條是27%,投資所得。你發現沒有,這就有意思了,過去我們一說錢從哪來,想的都是27%的事。這其實是個小頭。

矽谷的大神,保羅·格雷厄姆不是說過嗎,有錢人往往是因為胡亂投資,把自己搞破産的。

2019年我們看到這樣的事還少麼?大過年的,咱就不舉例子了,大家都明白我在說什麼。民間用一句話給它總結了:憑運氣賺來的錢,會憑實力虧光。

說到這裡,關于27%怎麼辦?你要問我,我就勸你,反正我是把它存到我心愛的招商銀行,委托給專業的人,然後就不惦記它了,少占用精力,把精力放在73%的大事上。

PS :首先是廣告的無縫銜接 。看到這個我想起之前看的一個截圖。

時間的朋友「2020」序

俺啥也不知道 。

5.:假如你覺得教育的成本太高,試試看無知的代價。

時間的朋友跨年演講 全文無删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