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三體》程心,責任不是無能的遮羞布

作者:九九貝殼

程心向關一帆述說,她的責任的階梯。

我的一生,就是在攀登一道責任的階梯。

小時候,我的責任是好好學習,做一個好孩子,不要讓爸爸媽媽失望。

以後在中學和大學,我的責任仍然是努力學習,使自己成為一個有能力的優秀的人,不要讓社會失望。

從讀博士開始,我的責任變得具體了,我要為運載火箭的進步做出自己的貢獻,要制造出推力更大、更可靠的火箭,把很少的人和物資送到地球軌道上。

後來進入PIA,我的責任變成把一個探測器送到一光年以外的太空中,與入侵的三體艦隊相會。這個距離,是我以前參與研制的運載火箭飛行距離的百億倍。

然後,我得到了一顆星星,在新紀元,它給我帶來了以前難以想象的責任,我成為黑暗森林威懾的執劍人。現在看來,說那時自己掌握着人類的命運有些言過其實,但我确實掌握着兩個文明曆史的走向。

後來,責任變得複雜起來,我想讓人類插上光速飛行的翅膀,卻又不得不做相反的事:制止由此引發的戰争。

我不知道那些災難和太陽系最後的毀滅與我有多大關系,這是永遠無法證明的,但肯定與我有關系,與我的責任有關系。

現在,我将登上責任的頂峰,要為宇宙的命運負責了。當然,要為此負責的不止我們兩個人,但這責任有我們的一份,這樣的責任,在以前是絕對無法想象的。

我要對相信上帝存在的人們說,我不是它標明的;我也要對唯物主義者們說,我不是創造曆史的人。我隻是一個普通人,不幸的是沒有能夠走過一個普通人的生活道路,我的經曆其實是一個文明的曆程。

現在我們知道,每個文明的曆程都是這樣:從一個狹小的搖籃世界中覺醒,蹒跚地走出去,飛起來,越飛越快,越飛越遠,最後與宇宙的命運融為一體。

對于智慧文明來說,它們最後總變得和自己的思想一樣大。

看了程心的自述,内心五味雜陳。

責任是一個非常神聖的東西,不少古今中外的名人,都談論過責任。

1/責任就是對自己要求去做的事情有一種愛。(歌德)

2/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顧炎武)

3/凡是我受過他好處的人,我對于他便有了責任。(梁啟超)

4/真正進步的人決不以“孤獨”、“進步”為己足,必須負起責任,使大家都進步,至少使周圍的人都進步。(鄒韬奮)

5/我們不是為自己而生,我們的國家賦予我們應盡的責任。(西塞羅)

6/要使周圍的一切都大放光彩,自己也應該像蠟燭那樣燃燒。(高爾基《蟑螂的故事》)

7/人能盡自己的責任,就可以感覺到好像吃梨喝蜜似的,把人生這杯苦酒的滋味給抵消了。——狄更斯《馬丁·矍述偉》

8/我的職責是要我說出我認為公平的合乎人道的話。無論這會使别人喜歡或厭惡,那不是我的事情。我知道文字一旦發表了就會自動流傳。我充滿希望地把它們播種在血腥的泥土中。收獲的季節會來到的。——羅曼·羅蘭《超越混戰》

9/我們的使命是照亮整個世界,熔化世上的黑暗,找到自己和世界之間的和諧,建立自己内心的和諧。——高爾基《人》

10/精神不是任何人的仆從。我們才是精神的仆從。我們沒有别的主子。我們生存着是為了傳播它的光明,捍衛它的光明,把人類中一切迷途的人們集合在它的周圍。——羅曼·羅蘭《先驅者》

11/太陽像一塊畸形的紅炭,從雲堆中射出光來。這一切都懸在森林、燕麥田上空。一派歡樂景象。于是我想:不,這個世界不是一場玩笑,不是走向那個永恒天堂的苦難深谷,而是那些美好世界之一,它美麗、歡快。我們不僅能夠,而且應當使它更加美麗、更加歡快,為了我們的同時代人,也為了以後的世世代代。——《托爾斯泰論集》

12/當一個作家深切地感到自己和人民的血肉聯系的時候,這就會給他以美和力量。——高爾基《文學書簡》

13/我們的地位向上升,我們的責任心就逐漸加重。升得愈高,責任愈重。權力的擴大使責任加重。——雨果《笑面人》

14/為責任而責任的事,我們是從沒有幹過的,幹的隻不過是能使人感到滿意的那種責任。——《馬克·吐溫自傳》

15/責任感常常會糾正人的狹隘性,當我們徘徊于迷途的時候,它會成為可靠的向導。——普列姆昌德

16/堅毅而崇高的思想方式,能夠使一個人建立起生活目的和認識自己的生活職責。——列夫·托爾斯泰

17/每個人應該有這樣的信心:人所能負的責任,我必能負;人所不能負的責任,我亦能負。——林肯【美】

18/每個人都被生命詢問,而他隻有用自己的生命才能回答此問題;隻有以“負責”來答複生命。是以,“能夠負責”是人類存在最重要的本質。——維克多·費蘭克【英】

19/要知道責任是貢獻,并不是壓力。隻要實行實幹付出為大衆就會快樂,成績多少已經不重要,這樣反而自他兩利。——方海權

20/人生須知負責任的苦處,才能知道盡責任的樂趣。——梁啟超【中】

21/高尚、偉大的代價就是責任。——丘吉爾【英】

22/盡管責任有時使人厭煩,但不履行責任,隻能是懦夫,不折不扣的廢物。——劉易斯【美】

23/男性的第一魅力是責任感。——餘秋雨【中】

程心的經曆告訴我們,責任固然重要,如果一個人的能力平平,讓他(她)承擔超過自己能力邊界的責任,将會帶來災難性的後果。

趙括的能力無法勝任帶領40萬趙軍的責任,趙王強行把責任壓到他的肩上,結果隻能讓40萬趙軍男兒成為白起大軍的刀下冤魂。

程心述說自己人生經曆的時候,她沒有反思自己是否有承擔責任的能力,她也不承認自己做錯過什麼,而是避重就輕,舔着臉談責任,企圖把責任當作自己的遮羞布,掩蓋自己的無能和虛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