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人物傳記-項羽

作者:彪悍人生無需解釋82728263

項羽一位英武豪放、叱咤風雲的蓋世英雄,一句“彼可取而代之”的不屈高吼揭開了反秦戰争的序幕,幾番征戰,為推翻秦朝統治立下了汗馬功勞。

人物傳記-項羽

人物檔案

姓 名:項籍(字羽)

生卒年:公元前232 年一前 202 年

出生地:下相(今江西宿遷西南)

身 份:秦末農民起義軍領袖

時代背景

秦始皇統一六國以來,實行了一系列殘暴的統治。 他征召大量勞工,修建宮殿、園林和陵墓,殺害儒生,焚燒書籍。 他奢靡絕望,尋求長生不老藥,大規模遊曆各地享樂,無限制地征用岩工,征收重稅,肆意施以酷刑。 秦二世即位後,他的行為不但沒有收斂,反而變本加厲。 無數的仆人修複了阿房宮。 淫亂和暴虐引起了百姓的怨聲載道。 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陳勝、吳廣上司的農民起義終于爆發。 起義的燈火迅速蔓延,各地反秦勢力不斷壯大。 項羽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中長大、崛起的。

人物傳記-項羽

生平紀事

項羽生于一個軍事世家。他的祖輩世代為楚将,被封在項縣,故就以此為姓。祖父項燕是楚國名将,在與秦軍交戰時兵敗自殺。随後,楚國滅亡,項氏家族也随之衰落,項羽就由叔父項梁撫養長大。項羽從小就不願讀書,項梁教他寫字,結果半途而廢教他學習劍術,項羽還是不肯用心項梁很生氣,可是項羽卻說:“讀書寫字。隻不過記記姓名而已,劍法再高超,一次也隻能抵擋一人,都不值得學習。要學習,就要學能夠抵擋千軍萬馬的兵法項梁覺得這個孩子頗有志向,就教他兵法。可是,項羽學起來仍然浮躁輕率,不肯專心鑽研。

公元前 210年,秦始皇到會稽巡遊,23歲的項羽随項梁混在人群中觀看。望着秦始皇前呼後擁的樣子,他不禁說道:“彼可取而代之!”項梁不禁對這個侄子刮目相看。這時的項羽已是一個魁偉高大、出類拔萃的青年,成為吳中子弟的領袖。公元前209年,陳勝、吳廣在大澤鄉揭竿而起,天下豪傑雲集響應。項羽、項梁叔侄也在吳中起兵,加入到反秦鬥争中。叔侄二人聲望很高一路上有很多人加入他們的隊伍,項梁的隊伍迅速壯大起來,而年輕的項羽率領的部隊成為這支抗秦隊伍的主力。

人物傳記-項羽

陳勝死後,各路義軍各自為戰,經常被秦軍擊敗。于是,項梁召集各義軍首領在薛地集會。他重整義軍隊伍,把流落在民間放羊的楚懷王之孫心立為王,仍然稱作楚懷王,并建都時胎。項梁則自稱武信君,主持軍政大事。

正當義軍節節勝利之時,項梁不幸戰死,楚懷王遂決定兵分兩路攻秦:一路由宋義率主力教援趙國,另一路由劉邦率軍從武關偷襲秦都鹹陽。楚懷王以項羽“剽悍猾賊,所過無不殘滅”為由隻讓他做了宋義的副将。

公元前207年10月,宋義率領的楚軍故意停滞不前,隻對秦軍做觀望之态。項羽忍無可忍,殺掉了宋義,又被衆将士推舉為“上将軍”,從此,楚軍主力便掌握在項羽手中,項羽殺了宋義之後,立即下令渡河.楚軍渡過漳水後。破釜沉舟,死地而戰,大敗秦軍,這就是著名的巨鹿之戰。巨鹿之戰是推翻秦朝統治的決定性戰役,這次戰役的勝利為義軍西進關中,推翻秦朝統治開辟了道路。

随後,項羽率領四十多萬人馬直奔函谷關。到了關下,項羽得知劉邦已進入鹹陽,頓時大怒,令蹤布攻破函谷關駐軍鴻門,揚言要與劉邦決一雌雄,劉邦分析了當時的形勢。自認為無力與項羽争鋒,于是退軍霸上,并在鴻門之宴上騙取了項羽的信任。

鴻門宴後不久,項羽驅兵進入鹹陽,殺掉秦降王子嬰,放火焚毀宮室,将秦朝财寶,婦女全部掠去。随後,項羽又分封18個諸侯王,自封為西楚霸王将楚懷王立為義帝,遷都于長沙,途中就将之殺了。項羽滿以為如此,天下就太平了,沒想到剛回到彭城,劉邦便明修棧道、暗渡陳倉,占領關中,據關中之險,與項羽争奪天下。

公元前202年,楚漢雙方的力量對比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劉邦由弱變強,而項羽則由強變弱。公元前 202年12月,項羽被劉邦.韓信.彭越等在域下圍困。項羽經過苦戰,全軍覆滅,最後在烏江自刎,一代名将西楚霸王項羽就這樣悲壯地死在烏江之畔。

人物傳記-項羽

生活剪影

在中國曆史上,項羽可謂一個家喻戶曉的人物。說起他的威猛骁勇,赫赫戰功,談起他的率性直爽,人們莫不豎起大拇指,啧啧贊歎。但想起他的處事武斷,生性多疑,不善用人,以緻垓下慘敗,人們又禁不住發出遺憾的歎息。成也項羽,敗也項羽,英雄項羽,匹夫項羽,項羽成為中國曆史又一個争議人物。

軍事成就

項羽的主要軍事成就在于為推翻秦的統治做出了巨大貢獻,并在楚漢戰争中再次表現其骁勇善戰。其一生經曆大小戰役七十餘次,雖無精辟絕妙的戰略思想流傳後世,但其所指揮參與的幾次經典戰役一直為後人稱道。

影響評述

項羽是一位英武雄豪.叱咤風雲骁勇無敵的蓋世英雄。在反抗素朝暴政的戰鬥中當反秦義軍處于危難關頭的時候正是項羽以無畏的魄力,勇往直前的精神,率領楚軍破釜沉舟以少勝多,在巨鹿一戰全殲秦軍主力幾十萬,取得了關鍵性的勝利,從根本上扭轉了戰局,為推翻秦朝的統治楚軍聞聽四面楚歌集,黃劍白制。開辟了道路,項羽對于推翻秦朝的暴政居功至偉,他的曆史功績是不可磨滅的。

雖然他在戰争中有時也很殘酷,燒殺搶掠,茶毒百姓,而且頭腦簡單,生性多疑,是非不明,最終兵敗身死,成了楚漢戰争中的大輸家,但是,他叱咤風雲的英雄事迹,甯折不屈的剛烈性格,兩幹多年來,卻一直被後世傳頌。早在西漢時期太史公司馬遷就在《史記》中為他做了本紀将他列入帝王之中。司馬遷用充滿欽佩和痛惜的筆觸記述了這位悲劇英雄的壯烈事迹,在字裡行間給予他極大的肯定與贊譽。雖然唐代著名詩人杜牧曾經歎息項羽說江東弟子多才俊,卷土重來未可知.對他不能卧薪嘗膽,重整旗鼓的行為頗有微詞,但是中國百姓顯然是不喜歡以成敗論英雄的,對項羽甯肯刎頸而死也絕不苟且偷生的英雄氣概,人們總是充滿了欽佩仰慕之情。

南宋著名的女詞人李清照南渡之後,曾經寫過一首《夏日絕句》:“生當做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可謂高度評價了項羽悲壯的英雄舉動,至今還傳唱不休。時至今日,人們依然在為這位失敗的英雄高唱贊歌,為他的勇敢,為他的率性和功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