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水果價格漲漲漲,為何果農和水果店都說沒賺錢?每個環節幾乎都是微利

水果價格漲漲漲,為何果農和水果店都說沒賺錢?每個環節幾乎都是微利

核心要點:

  • 1果園的生産投入,除了人工,化肥、農藥、包裝用品等等,都在漲價。還有跑物流運輸的,高速公路費、汽油也都在漲,甚至已經到了不超載就很難賺到錢的地步。
  • 2相比國外,我們的果農是非常有經驗的,但這些經驗很難用數字化來總結。這就類似西餐和中餐的差別,我們的廚師是憑着感覺炒菜,西餐可能是拿着儀器量,精确到加多少糖、加多少鹽。但可能憑着感覺做出來的菜會更好吃。
  • 3一般來說,水果好吃就要達到一個合理的糖酸比。但東方人确實比較追求甜口,是以很多水果在育種和種植管理上都一味朝着增甜這個方向使勁,這就導緻很多水果在越來越甜的同時,也越來越沒有風味了。

水果價格漲漲漲!據統計,今年1月至5月鮮果同比漲幅達到8.3%,位居漲幅第一。許多消費者都在感慨還沒等實作“車厘子自由”“榴蓮自由”,連普通水果也快吃不起了。水果漲價背後,果農們、水果店老闆們卻紛紛表示不賺錢。

水果為什麼會這麼貴?錢都被誰賺走了?網紅水果對市場又産生了哪些影響?騰訊新聞《一起來唠科》特約主持人段玉龍與中國農業大學農民研究所名譽所長朱啟臻教授和果樹技術專家、三農領域創作者魏铮一起來探索“水果貴”背後的原因,以及水果行業的困境與未來。

一、網紅水果值得高價追捧嗎?

段玉龍:說起水果貴,今年大家印象最深、讨論最多的是榴蓮。它的價格一度像過山車一樣忽高忽低,這背後究竟是什麼原因?

魏铮:榴蓮基本上是所有水果中的價格之王, 今年榴蓮價格比車厘子還要高。榴蓮貴主要是種植成本高。一棵榴蓮樹要達到豐産期,至少要五到八年的種植時間。如果在種植的時候遭遇一些氣象災害,比如暴雨、幹旱、強風,都會影響榴蓮的産量。

水果價格漲漲漲,為何果農和水果店都說沒賺錢?每個環節幾乎都是微利

貓山王榴蓮(圖源:duriandelivery)

榴蓮分為A、B、C級。A、B級屬于比較高品質的榴蓮,是以泰國農業部公布的原産地收購價格都在20美金左右。在海南種植榴蓮的種植戶表示,目前種植貓山王榴蓮,一顆苗的成本是160元,地租成本800元,再加上遮陽網和肥料成本,一畝地的榴蓮大約投入1.2萬,這還隻是前期投入。兩年後可以第一批挂果,還要再等4、5年豐産才能夠售賣。高投入伴随着風險,成本自然不會低。此外,榴蓮在運輸過程中損耗成本也是比較高的。

不過影響榴蓮價格最核心的因素還是供求關系。泰國每年大約有70萬噸能出口大陸,已經占到了整個泰國榴蓮出口量的90%。但大陸去年光蘋果就銷售了3600萬噸,指望泰國的70萬噸榴蓮就能滿足我們所有人的“榴蓮自由”是遠遠不夠的,是以今年也放開了越南的榴蓮進入,後續菲律賓、高棉等國家可能也會加入。但目前供應量和消費量确實還不對等,價格高也還會持續一段時間。也有人寄希望于國産榴蓮。今年海南三亞首批國産榴蓮已進入成熟期,但因為畢竟種植條件不是特别好,又是第一年,是以可能商品率會比較低,估計能夠上市銷售的也就4000斤左右。廣西目前也有一些榴蓮可能挂果了,但也還沒有商品果,是以指望國産榴蓮迅速拉低整體價格,短期來看還不太現實。

段玉龍: 這些年榴蓮消費量越來越多,喜歡吃它的年輕人也越來越多,已經成為網紅水果了。如何看待榴蓮、牛油果等這些網紅水果?它們值得大價錢追捧嗎?

朱啟臻:我記得20年前,我出差從外面帶了幾個榴蓮給村子裡的人嘗鮮。可是所有人吃完以後,都表示十分厭惡,拒絕再吃,并疑惑為什麼會有人願意花那麼多錢去買這麼難吃的東西!現在越來越多的人接受了榴蓮。我不少同學來我家鄉村子裡聚會,大家帶的水果就是榴蓮。尤其是年輕人群體,把吃榴蓮當成了一種時髦。

物以稀為貴,需求者多,而榴蓮的供應相對較少,價格自然就會上漲。越貴越吃。我記得80年代到廣東出差,調研的時候他們就給我們每人兩顆荔枝嘗一嘗。因為那時候荔枝特别貴,48元一斤。你想想,那時候我一個月的工資也隻有46元,可見當時荔枝是很貴的,因為産量少。但現在荔枝産量起來了,價格自然也就下去了。榴蓮貴其實也是這個道理。

當然我們也不排除有些人通過營銷、壟斷等手段來制造短缺來擡高物價,這種現象也是有的,但主要原因還是稀缺。有些水果隻有在特殊的氣候和地理環境下才能夠生産出來,那麼這些特色水果就有成為網紅水果賣高價的潛質。另外,有些網紅水果确實講究特殊的栽培技術。從外觀上、口味上和我們一般技術産出來的産品是有差别的。有消費者願意為此花高價,即使可能隐含一種炫耀心理,為了彰顯自己的身份,這也是一種市場行為,無可厚非。

我記得之前看到一個新聞,說是南京有個超市賣某種橘子,标價128塊錢一個。有位消費者就把超市給告了,說憑什麼賣這麼貴。當時有新聞媒體問我怎麼看高價水果。我覺得超市是明碼标價,也不是欺詐。隻要這個橘子有特色,隻要不是超市造假賺高額利潤,隻要消費者還有多種選擇,就要允許特殊産品存在。

魏铮:現在的網紅水果我大緻上分為三個類型。一個是老品種翻新,以前的黃元帥蘋果都已經被淘汰掉了,現在又火起來成為了網紅。還有一些新品種,比如陽光玫瑰。再有一些國外的水果比如牛油果,剛來到中國是比較新鮮的,和其他水果的風味也不同,這樣的水果也有可能成為網紅水果。大家在推新品種的時候,可能會以較高的價格來吸引眼球,慢慢再往下降。

但是有一些比較特别,比如智利的車厘子,它價格比較貴的原因是消費者喜歡在冬天吃車厘子。在夏天,我們有200多萬噸的大櫻桃可以供大家吃,但很多消費者喜歡趕在春節的時候要吃,就隻能去南半球國家進口,價格肯定下不來。

二、水果的“奢侈品”之路

段玉龍:今年1-5月的CPI統計資料中,鮮果同比漲幅達到了8.3%,名列漲幅第一。有報道稱6月全國西瓜批發均價為2.22元/斤,創13年同期新高。水果價格漲漲漲,但水果産業鍊各環節卻都在說利潤空間不大,不掙錢。那到底錢被誰賺去了?

朱啟臻:水果真有可能成為未來的奢侈品。

一個方面是勞工和供給在減少。随着果農年齡越來越大,他們慢慢就種不動了,有些果園就會逐漸荒廢掉,而年輕人又不願意選擇農業,導緻這個行業的果農越來越少。另外,最近這些年,不少果園都把自己的果樹砍掉了,有的是因為不賺錢,特别是有些搞規模生産的老闆,趕上經營虧損,就把果園荒廢掉了;還有的是因為占了基本農田,需要退林還耕。

另一個方面,是成本增加。我們現在果樹的栽培機械化程度很低,像蘋果種植,套袋、剪枝、采摘這些步驟都依靠人工,而人工成本又越來越貴,已經從每天的幾十塊已經到了幾百塊,而且你還不一定就能雇到人。我知道有些地方的柿子,成熟了就挂在樹上沒人采摘。因為采摘的人工成本高,采下來以後去賣,賺的錢甚至還不夠工錢。

水果價格漲了之後,我們就在想到底是哪裡貴了?到果農那裡去問,刨去成本,他們說不賺錢。那是不是都給中間商賺啦?我們去考察,發現情況也不是如此。我們問到的每一個環節,幾乎都是微利。果園的生産投入,除了人工,化肥、農藥、包裝用品等等,都在漲價。還有跑物流運輸的,高速公路費、汽油也都在漲,甚至已經到了不超載就很難賺到錢的地步。你再看批發商、零售商,沒有任何一個環節是暴利的,都是微利。

農業有兩種,一種是保障老百姓基本需求的,價格要低,所有人都買得起,是由國家保障的!就像糧食。另一類農業是特色農業,是滿足特殊人群的特殊需要,一個願打一個願挨,價格不受限制。是農民增收的重要管道。

水果不像糧食,必須保證它的低價供應。我覺得未來水果的價格會越來越高。某種程度上,這是個好現象,特别是對果農。我是從小生長在果區,親眼見過果農的種種慘狀,水果賣不出去,眼睜睜看着它們爛掉,趕上這種時候,我們那的豬都吃水果。是以一個健康的産業,我們就必須讓它實作一定的利潤。

魏铮:今年水果價格上漲幅度比較大,其實也和氣候因素有很大的關系。今年北方的西瓜由于霜凍,氣溫低,是以上市的時間就往後推遲了,導緻現在西瓜價格沒有回落。再像大櫻桃,今年也趕上了霜凍、雨水多、冰雹等災害,導緻裂果比較嚴重,産量也減少了。

像蘋果、梨,價格是從年初一直在漲。這兩種水果前幾年大宗價格一直不高,果農都不想種了,是以産量也是減少了。今年價格高起來也屬于市場調節下的正常現象。

從零售端來說,以前的水果一個品種就一兩種,現在超市的水果五花八門,光蘋果可能就有4、5種。這些都無形增加了零售端的營運成本,沒法像以前一樣實作薄利多銷,隻能賣高價。這不能說完全是壞現象,價格高了,但是可以滿足你對水果的個性化需求。這也是水果産業的一個進步。

水果價格漲漲漲,為何果農和水果店都說沒賺錢?每個環節幾乎都是微利

超市的水果種類五花八門(圖源:網絡)

三、小果園勝于大農場,标準化才是水果行業未來

段玉龍: 未來的水果産業是不是也有可能産生産品和消費分層?比如說一部分大衆的歸大衆,大家都能買得起吃得起,還有一部分特色精品水果往品牌化發展,走高端路線賣高價。

朱啟臻:一定會分層。農業安全裡面有個定義,就是說所有人都應該能買得起也買得到足夠的農産品。我們說水果越來越貴,甚至有部分水果可能會變成奢侈品,這沒問題,因為單單某種或某幾種水果并不是生活的必需品,貴一點也有其他的替代品。但如果所有水果都貴到一個階層買不起,那肯定是有問題的。是以,我相信水果一定會實作價格分層,滿足不同消費者的不同需求。有一般的西瓜也有特殊品質的西瓜,柿子有大衆化的,也有特色的。有些水果是什麼地方都能生産的,那它就一定會趨向便宜;而有些水果就隻有某個地方才能種,那它很可能就價格高,而且也很難實作低價,這也沒法強求。

魏铮:不是未來會分層,其實作在已經是這個現象了。我們說日本的水果做得很貴、很高端,因為那些不符合采購标準的水果不允許上市,可能就扔掉了。但在我們國家,有這麼大的消費群體,對水果的需求量是很大的。如果我們也采取像日本這樣統一的方式,把不符合标準的扔掉,那就意味着可能有一部分消費者就吃不到水果了,是以隻能分層來賣。根據水果品質分出價格的分層,好的就賣貴一點,差一點就便宜些。比如我們說的陽光玫瑰葡萄,也是分大衆版和奢侈版,奢侈版的可以賣到一百到兩百元一斤,而大衆版的話基本十幾塊錢一斤就能買到了。現在,基本上所有的水果都會向這個方向發展。

段玉龍:順着消費分層往下說,水果的高端化品牌化,必然對應着一整套嚴格的标準。比如我們從紐西蘭進口的猕猴桃,它基本可以實作上市的猕猴桃從個頭到口感都差不多。從種植到市場,高端水果背後的技術含量有多高?如何看待國内水果高端化的道路?

朱啟臻:和其他的農作物相比,水果種植的技術水準要求可以說是最高的。同樣一種水果,因為栽培方式不同、栽培技術不同,果品的品質也可以呈現出天壤之别。我們的水果要走向高端化道路,就必須培養出一支非常強的專業的果農隊伍。

果樹的種植,需要長期的經驗的積累。我接觸過很多種水果虧大錢的案例,根據咨詢公司給他的可行性報告,以為能賺大錢。結果一千多萬投進去,沒幾年就賠光出來了。為什麼?因為這幫搞水果的人不懂水果種植,也沒有找到懂種植的人去幫他們。有經驗的老農,果樹出現問題,一看心裡就清楚,往往能用很小的代價就及時地解決了。我有時候跟果農聊天,聽他們講僅僅給水果套袋都很有講究。要給哪個水果套、套在什麼位置上等等,都不是我們想當然的就能夠做的。

魏铮:紐西蘭的猕猴桃為什麼能做得這麼好,原因就在于标準化。第一是它的品種,選育出來的品種是比較優秀的。我們要想實作水果标準化,一定要從品種上入手。然後是種植技術。我們國家的一些果農,其實種植技術是非常強的,也是非常有經驗的,但這些經驗很難用數字化來總結。這就類似西餐和中餐的差別,我們的廚師是憑着感覺炒菜,西餐可能是拿儀器量,精确到加多少糖、加多少鹽。但也可能,是憑着感覺做出來的菜更好吃,是以國産水果有時候就像開盲盒,你有可能花很貴的錢買到很難吃的,也可能很便宜就買到了特别好吃的,不夠标準化。現在的問題是,以後這些有經驗的老果農幹不了了怎麼辦?就隻能學西方那種機械化和标準化種植。

總體來說,我們國家的水果種植技術還是比較強的,主要是在水果采後處理上還有欠缺。比如水果采摘之後的分級,小農戶可能就是肉眼看一看大小,稍微有實力的可以搞一個簡單的分揀儀器,也是簡單的比大小。比如說我們的大櫻桃,如果要更好地保持它的風味,就需要在采摘兩小時之後進行預冷,但我們現在很少有人這麼做。整體上分級都不太符合标準。未來我們的水果要實作标準化,還是需要一些更高科技的分揀裝置,加強采後處理。比如現在已經有了無損的測糖儀器,可以在分揀的時候直接測水果的糖度,分級就不再隻是看大小了。其實分級做好了,國産水果也可以很好吃。在水果标準化上,我覺得更多是産業鍊的問題。隻是一味在種植上做提升,采後不提升,到消費者那裡還是一樣有問題。

水果價格漲漲漲,為何果農和水果店都說沒賺錢?每個環節幾乎都是微利

武鳴沃柑的标準化生産線(圖源:廣西壯族自治區農業農村廳)

段玉龍:剛剛也提到後續水果從種植到采後處理,對高科技裝置的要求越來越高。那水果業未來會不會越來越趨向集約化經營,全都由大的水果生産集團去做?

朱啟臻:我認為恰恰相反。大集團種水果不太現實。真正的把水果生産領域管好需要豐富的經驗,需要個體農民的高度責任心,很多大果園的失敗都在這個環節。未來果樹的高品質生産一定是微型的家庭農場。高水準的種植加上綜合性、規模化的服務,才有可能實作真正的高品質。一些采後的處理、包裝加工,可以通過合作社或者公司的規模化服務來實作。生産端還是交給最适合的農戶或者家庭農場,這是一個比較理想的選擇。

魏铮:現在很多人覺得大規模的果園種植成本低,這是完全錯誤的。從實際情況來看,大型果園的種植成本遠遠要高于小果園。地租、人力特别是高技術的人員要付出很大的成本。不過發展大果園也有一個好處就是抗風險能力強。比如大櫻桃,一下雨就容易開孔,國外有些是直接直升機開去烘幹,這是大型果園的優勢。

不過從成本上看,小果園未來還是更有優勢,因為它成本确實低。其實不存在說誰取代誰,以後可能是兩種模式并行,有的是集團化的生産,有的是小果園類似合作社這種模式,兩種都會有。

段玉龍:還有不少網友反應現在的水果好像變得越來越甜了,是因為加了什麼“科技”嗎?

朱啟臻:其實是栽培水準提高了,比如化肥的應用。過去老百姓用的化肥很簡單,主要就是氮肥。現在水果都有專用化肥了,确實是更精細化了。過去我們特别崇尚不用化肥的農産品,認為口感更好,最近我有一個觀念的轉變,科學施用化肥口感反而更好。

魏铮:再有一個核心的原因是品種。一般來說,水果好吃是要達到一個合理的糖酸比。但現在我們很多水果是一味求甜。比如我們說的陽光玫瑰葡萄,大家吃起來都覺得甜嗓子,就是因為這個品種一味追求甜度,糖的占比太高了,這就是它品種選育的方向。

我在國外吃當地的一些水果,比如蘋果什麼的,很多都是酸的。但東方人确實比較追求甜口,消費者就是喜歡吃甜,是以育種啊、種植管理啊也都朝着這個方向使勁。但一味吃甜也會膩,是以現在也有一些消費者回報水果越來越沒有風味了,一個原因就是糖酸比沒有控制好,隻有甜。水果隻有甜的話,它的味道其實也是非常寡淡的。這就像中國菜,大多數都是複合味的,各種酸甜苦辣複合在一起,這樣才比較好吃。

嘉賓介紹:

水果價格漲漲漲,為何果農和水果店都說沒賺錢?每個環節幾乎都是微利
水果價格漲漲漲,為何果農和水果店都說沒賺錢?每個環節幾乎都是微利
水果價格漲漲漲,為何果農和水果店都說沒賺錢?每個環節幾乎都是微利

整理人:羅怡然

本文系騰訊新聞《一起來唠科》獨家稿件,未經授權禁止媒體轉載,但歡迎轉發至個人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