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回憶Maya

回憶Maya

前言

回憶一下大三學的Maya的筆記。

文章目錄

  • ​​回憶Maya​​
  • ​​前言​​
  • ​​筆記​​
  • ​​動畫原理筆記​​
  • ​​一、漸進和漸出​​
  • ​​二、預備動作​​
  • ​​三、跟随及慣性動作​​
  • ​​《動畫師生存手冊》筆記​​
  • ​​一、緒論​​
  • ​​二、走路​​
  • ​​三、跑步、跳躍與踏跳​​
  • ​​四、柔軟度​​
  • ​​五、重量​​
  • ​​六、預期性​​
  • ​​七、對話​​
  • ​​八、表演​​
  • ​​九、動物的動作​​
  • ​​十、導演​​
  • ​​帶尾巴小球的動畫​​
  • ​​一、實驗目的及要求​​
  • ​​二、實驗環境​​
  • ​​三、實驗内容​​
  • ​​四、實驗步驟​​
  • ​​五、實驗總結​​
  • ​​總結​​

筆記

動畫原理筆記

迪士尼的動畫師長久積累下來的動畫繪制經驗得出的動畫原理規律:12條運動規律。這是制造生動動畫的基礎;

\1. 擠壓,拉伸Stretch and Squash;

\2. 預備動作Anticipation;

\3. 布局布景Staging;

\4. 連續動作,關鍵動作Straight ahead, pose to pose animation;

\5. 跟随動作,重疊動作Drag and follow through/ overlapping action;

\6. 漸進和漸出Slow in (Deceleration) Slow out (Acceleration);

\7. 弧線運動Arcs;

\8. 第二動作secondary action;

\9. 節奏timing;

\10. 誇張exaggeration;

\11. 立體造型Solid Drawing;

\12. 吸引力Appeal;

一、漸進和漸出

回憶Maya

它的主要含義是指,當物體或者角色的動作開始加速時,首先會有一個從靜止到快的緩沖階段,這段我們稱作慢出。相對的,當一個角色要從快速運動中靜止,那麼它也同樣需要有一個緩沖減速的過程。

這一要素在某些程度上接近與動畫的時間性,但是動畫的時間性更強調整體動作的節奏,而慢入漫出則更強調動作的細化處理。當動作的細節具有了慢入漫出效果,整個動作會顯得更加細膩、真實可信。

二、預備動作

1.讓原本的動作有更大的幅度

回憶Maya

2.動作之前的預備給觀衆一個預告資訊,讓觀衆對接下來的動作提前有了解和想象

動畫中人物所表現之情緒(emotion)與訊息(information)必須以觀衆,也就是人類共通的肢體語言來傳遞,讓角色的動作帶給觀衆清楚的 〝預期性〞,這個角色作出了這個預備動作,觀衆就能推測他接下來的行動。反之,則難以說服觀衆将認知投射在角色上。

三、跟随及慣性動作

1.人在走路中的手臂揮動,其實也是具有動作跟随效果,這樣可以讓角色走起來更加自然生動,

回憶Maya

2.身體中跟随主體運動的部分延遲而造成的跟随動作

回憶Maya

如果A、B兩個物體相連。那麼當A物體開始運動時,B物體會有一定的運動滞後,啟動時間要慢于A物體。同樣,當A物體突然停止運動時,B物體會繼續保持慣性向前繼續運動一小段距離。我們将這種動作現象成為動作跟随,英文稱為Curve Flow。

《動畫師生存手冊》筆記

肯.哈裡斯

一、緒論

1.時間與間距。如彈力球

2.兩個極端與三個中間幀(不是在中間的幀);加快與減速

3.制作動畫的三種方法:一氣呵成、畫關鍵幀,兩者結合。如撿東西的動畫。腳本-塗鴉-關鍵-極端-細分位置-不同部位的連續動作

4.間距的掌握:大多數動作均跟着圓弧而行,通常是波形圓弧或八字形。直線可以表現力量

二、走路

1.走路是絆倒與及時阻止自己的過程

2.取得重量感:身體的上下位置賦予了重量感。身體往下,我們感受到重量感。

3.設定節奏:一般十二格的節奏走路1,4,7,10,13走一步。也可以十六格1,5,9,13,17走一步。也可以八格1,3,5,7,9走一步。

4.随性步法:手臂與腳步相反、臀部與肩部傾斜(伸手部位低)、頭部傾斜、身體傾斜(下位傾斜、上位平衡)。(得瑟、生氣、女性)

5.腳跟、腳部(下位與上位間腳掌踏平)

三、跑步、跳躍與踏跳

1.用六格設定跑步

四、柔軟度

1.細分中間幀

五、重量

1.用曲線

六、預期性

1.預期性、動作、反應

2.反複動作,加強預期性

七、對話

1.分段。閉唇B、M、P、F、T、V;與聲音協調

2.強調

八、表演

1.改變表情;尋找對比,動作點、身體語言、眼睛

九、動物的動作

1.臀部上位,胸部下位,頭低到臀部下位、胸部上位,頭高;像雙人前後走路

十、導演

1.簡單、清楚、将一切看在眼裡

帶尾巴小球的動畫

一、實驗目的及要求

通過實驗,掌握迪斯尼的運動規律,了解動畫誇張幽默的視覺語言,掌握三維動畫軟體Maya中的動畫功能,熟練掌握動畫曲線編輯器。

二、實驗環境

軟體:Maya

硬體: PC圖形工作站

三、實驗内容

小球與帶尾巴小球的跳動動畫

四、實驗步驟

1.準備階段

1.布置場景

2.導入序列圖

3.設定攝像頭

4.調試場景;

回憶Maya

2.臨摹階段

1.将大球的位置臨摹出來;重點記錄落地點,滞空點适中即可;

2.将大球的形變臨摹出來;上跳設定形變即可;

3.将小球的位置臨摹出來;

4.将小球的形變臨摹出來;

5.将小球的轉身臨摹出來;

6.将小球的尾巴跟随動作臨摹出來;

回憶Maya

3.完善階段

1.選中大球的星型選擇器,打開曲線編輯器,選擇Y軸,将下方的關鍵幀設為直線,将上方的關鍵幀居中,然後設為拱橋;選擇X軸,講是以關鍵幀設為直線,然後去掉多餘的幀;

2.然後選擇大球的上頭的變形,打開曲線編輯器,選擇Y軸,将所有關鍵幀設為直線,然後适度調小變形幅度;

3.對小球也進行上述操作;

回憶Maya

4.進一步完善

1.設定栅欄動畫;

2.将小球的尾巴選中,打開曲線編輯器;選中X軸,微調關鍵幀;

回憶Maya
回憶Maya

5.導出

1.在視圖,隻勾選,曲面,多邊形,細分曲面;

2.點白球,有影子;

3.在進度條右鍵,選擇播放預覽的設定,格式為AVI,品質為100,縮放為1;勾選儲存到檔案;

五、實驗總結

收獲良多,對動畫原理的12條運動規律的預備動作、擠壓拉伸、跟随運動的了解更加深刻;對Maya的使用更加熟練;

總結

本來還有一個人物行走的動畫。不過暫時寫這麼多。越到後期越來越覺得殊途同歸。Maya中有3dsmax的模組化知識,又有視訊剪輯課中所講的鏡頭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