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TVB怎麼講失業中年的故事?

TVB怎麼講失業中年的故事?

大灣區音樂會之後,我看看是哪位TVB兒童開始重溫《鑒證明錄》和《笑看風雲》了?

TVB怎麼講失業中年的故事?
TVB怎麼講失業中年的故事?

TVB老劇經久不衰 ,因為編劇和演員總能将某個時代的真實面貌精準而清晰地描畫出來。

回看人物曾經面對的難題,參考他們的态度和做法,對于今時今日的人們依然有參考價值和啟發意義。

《鑒證明錄》裡聶寶言的獨立女性,至今是許多女孩的榜樣,而《男親女愛》裡餘樂天的吐槽,句句戳中每位打勞工心聲。

TVB怎麼講失業中年的故事?

最近有位朋友從大廠裁員潮中被“優化”,由于還背着房貸,心裡各種焦慮不安,為了不讓家人擔心,她故意隐瞞了情況,準備找到新工作再告知。

我于是給她推薦了我的典藏級寶藏劇集《無業樓民》,劇裡主人公的故事,和她相似程度80%。

TVB怎麼講失業中年的故事?

這部劇我其實推薦過很多次,一直沒展開寫

那麼,TVB是怎麼講失業故事的?

TVB怎麼講失業故事?

如果不是古早的畫風和尚且年輕的劉松仁江華,我真會以為《無業樓民》是當下的故事……畢竟随手截的對白都像我微信聊天框的對話。

TVB怎麼講失業中年的故事?

劇集說的是金融風暴下,香港泡沫經濟破裂,裁員潮席卷中環各大寫字樓,許多高薪大齡的中層人士就被視作“多餘脂肪”,被一刀切式解雇。

身高要職的洪大龍(劉松仁)就是其中一位。

TVB怎麼講失業中年的故事?

在此之前,他完全符合香港黃金90年代成功人士的标準,住豪宅開豪車,吃穿用度講究品質。

家裡電視機壞了馬上換最新型号,價錢不緊要,最緊要是搭配家私,還有靓過隔壁王太新買的那部。

TVB怎麼講失業中年的故事?

那時候樓市也很好,他與專職炒股票的老友淩希斯花一千二百萬買下“筍盤”柏甯苑炒賣,準備在一千六百萬的時候出售。

TVB怎麼講失業中年的故事?

誰曾想,風暴襲來,自己一夜之間就成了無業人士……

來不及emo,大龍被裁後第一件事就是節流,找個借口把新買的音響退掉,省得一點是一點。

TVB怎麼講失業中年的故事?

原本洪大龍對自己還是很有信心的,覺得以自己的資曆和經驗,很快就會被其他公司争搶,結果被現實狠狠打臉。

在HR眼中,經驗豐富等于年紀大,他之前學的和做的又和新的職位未必相容,他要怎麼和那些比他年輕,又比他熟悉業務的人競争?

難聽點說,就算别人要教育訓練新人小白,也沒必要選一個中年男人來調教……

TVB怎麼講失業中年的故事?

不想家人擔心,又不想被熟人看扁,考驗演技的時候就又到了。

被家裡人遇到在車上全副裝備睡大覺,就說“剛好來這邊辦事,就順便請個假”;被前同僚遇到在街上閑逛,就說“最近在自己搞生意,準備拓展東南亞市場”。

TVB怎麼講失業中年的故事?

更讓人糟心的是,房價掉了!

前幾天客人開一千五百萬他還不肯賣,如今樓上同樣機關放700萬都沒人來看,而且他做了800萬的銀行按揭,也就是說就算700萬能賣出,他還得掏100萬來贖回房契才可以賣……

TVB怎麼講失業中年的故事?

這就是傳說中的負資産。

1997年的香港,因為炒樓變負資産的香港人很多,章小蕙就是其中一位。

那年她豪氣地向裕泰興财務公司借錢炒樓,讓老公鐘鎮濤在合同簽字,讓情人陳曜旻替她做擔保,卻不巧碰上了97金融風暴……最終2.5億的債務讓兩個男人在一周之内先後宣布破産。

TVB怎麼講失業中年的故事?

鄧萃雯年輕時非主角不演,拍戲掙到錢就想投資生意和房子,結果97金融風暴,投資全部失敗,她也一夜之間變成負資産。

那時鄧萃雯一個月光供樓就要花8W元,為了維持開資,她什麼工作都接,心甘情願回TVB從配角做起,各種内地商演也是來者不拒。

TVB怎麼講失業中年的故事?

隻是辛辛苦苦賺到的錢,轉眼又還給銀行了,而房子因為在挂盤,随時有人上門看房,她自己也沒辦法住進去。

張衛健1996才因為《西遊記》迎來事業高光,97年就因為金融風暴瀕臨破産境地。

當時他所有投資都被銀行收回,連住的房子都抵押給了銀行,積蓄隻夠一個月生活費,他感覺自己“真的要變成苦瓜了”。

就連大劉都在那場風暴中虧了200億,普通中産在這場風暴中,簡直像是給生生剝了一層皮。

“城市裡的新型流浪者”

《無業樓民》的劇情是不是似曾相識?

有個說法,現在的星巴克,擠滿了失業的中年人。

他們中的許多人,和大龍一樣,也曾是大企業的中流砥柱、創業新貴,是家裡的頂梁柱,過着中産階體面的生活,裁員潮到來,他們一夜之間成了失業者。

曾經他們在這裡喝着手沖聊項目,現在他們一杯美式坐一下午,聊失業補償。出于習慣,他們還會帶上筆記本,但打開最多的程式是微信網頁版。

TVB怎麼講失業中年的故事?

大部分“假裝上班”的客人,其實隻是在家裡待着心裡發悶,是以幹脆夾着電腦走進咖啡廳和圖書館,刷司法考試題或者準備面試,盡量讓自己充實些。

星巴克始終精緻和優雅的商務氛圍,建構了一個舒适的庇護所,為他們焦灼的内心提供了一個緩沖區。

還有一些人,可能是不想讓家人擔心或者怕家人施壓。

90後姑娘徐璐,原本是一名軟體行業的大廠員工,被告知裁員後變成無業人員,每天9點起床,快到中午才吃完早飯,學習英語、準備面試、跟朋友閑聊……

而父母根本不知道這些,還以為她是每天7點起床,準時上班下班的上班族。

TVB怎麼講失業中年的故事?

年輕人失業的壓力主要來源于家人,中年失業者的壓力,還關系到全家人的吃穿用度,孩子的學費和興趣班,房貸車貸。

TVB怎麼講失業中年的故事?

伴随失業潮的便是斷供潮,5月份有一位重慶女孩上了熱搜,她聲淚供下講述,夫妻倆花280萬買的房子,裝修花了30萬,總共310萬,結果買完沒多久,夫妻倆都失業了。

當初房子首付100萬是親戚借的,銀行貸了180萬,沒了收入來源,連生活都有困難,隻好着急賣房子,價格一降再降,最後隻賣了230萬。

女孩心如刀割,明明什麼都沒做,就因為失業,欠了一屁股債。

TVB怎麼講失業中年的故事?

和裸辭不一樣,為了讓生活維持在正常軌道不偏離,大部分人其實來不及在星巴克休整,隻有匆匆趕赴一場又一場的面試。

而找到下一份工作之前,彩票站就成為他們唯一的希望和救贖。

TVB怎麼講失業中年的故事?

這種有點心酸、無奈,但又充滿普通人生命力的故事,确實和TVB的生活劇很相似。

特别的是,這些劇集都和《無業樓民》一樣,會被包裝成快樂治愈的輕喜劇。

馬死落地行,至少還有一對手

粵語有句話叫“馬死落地行”,多少有點頂硬上的意思,而這其實也是獅子山精神的一部分。

《無業樓民》裡大龍投資的那套豪宅,一分為四租給了三夥人,繼續付按揭款。

TVB怎麼講失業中年的故事?

一個是因為炒輸股票的富二代,一個是因為老公投資失利獻盡積蓄,結果還被劈腿的離婚女強人;還有身兼數職的客貨車司機和他好高骛遠的妻子、兩個子女。

都是在時代洪流的裹挾裡,重新振作、笑看風雲的普通人,哪怕最初生活習慣諸多摩擦,但相處下來也算融洽。

TVB怎麼講失業中年的故事?

房客的租金隻能cover部分房貸,大龍還得積極“開源”。

聽說女人錢好賺,一向傲嬌的他拉下臉面,厚着臉皮向女人推銷沐浴露和化妝品,結果因為嘴太笨不會哄人,囤下了一床底的貨。

TVB怎麼講失業中年的故事?

好不容易找到一份新工作,降職降薪,還被新同僚瘋狂排擠。頭銜是上司,實際上搬貨、見客、布置各種瑣事都要他一腳踢。

馬死落地行,40歲重新開始不容易,但有重新開始的機會就不錯了,騎驢找馬也不是不行,總好過坐吃山空。

後來的劇情發展也很港式振作,同屋房客發現大龍對調弄食物醬料甚有心得,就提議他開辦醬汁生意。

從家庭小作坊開始,一瓶瓶地炒制,一間間餐飲店推銷,好不容易才找到街市的小攤販願意擺賣,從街坊生意做起,一點點積累口碑,終于接到了大單子。

TVB怎麼講失業中年的故事?

不是編劇在刻意美化,這确實也是金融風暴後許多香港人的真實寫照。

當年章小蕙面對債務問題态度是泰然自若的,她笑嘻嘻回應自己隻是身處“夢幻欠債記”,剛和傳媒聊完破産,就在中環的高檔花店駐足,買上一束上好的鮮花回家。

她沒有用破産逃避債務,隻是把心愛的服裝變賣,找律師找證人,一直上訴,狀告财務公司利息計算有誤,最後她打赢了官司,用250萬抵消了2.5億債務。

TVB怎麼講失業中年的故事?

她很喜歡亦舒的文章《這雙手雖小》,曾經打電話問亦舒是什麼意思,亦舒告訴她:“是一首歌名《Those hands are small》。Those hands are small,but they are mine。這才是最珍貴的,你明白嗎?”

TVB怎麼講失業中年的故事?

經師太“點醒”,章小蕙更加堅定地用自己的一雙手,把所有曾經失去的重拾回來。

她替報紙寫專欄,做雜志編輯,一周做17-19個版,還正式進入娛樂圈拍電影,成了“脫星”。

在還完所有債務後,她遠離是是非非,去了洛杉矶生活,前兩年殺回時尚圈,依然是時尚KOL中的頂配名媛。

TVB怎麼講失業中年的故事?

鄧萃雯也是,那時為了還房貸瘋狂接活,一場show下來,她可以兼顧主持、唱歌、跳舞、抽獎所有環節,一個人頂一個團隊,她覺得這也算是她的意外收獲。

更大的轉變展現在價值觀上。她發現原來物業無法給她安全感,隻會帶給巨大的壓力,“等賺到錢還完房貸,我可能都沒命住了”。

TVB怎麼講失業中年的故事?

那段時光雖然難捱,實際也是挑戰與機遇并存的,雨過天晴之後,會發現風球并沒有那麼可怕,我們有手有腳,撐得住。

E姐結語:

《無業樓民》裡有一段,洪大龍想賣掉自住的房子套現,他家清潔大嬸知道後,直接拿出380萬要買下來,現金過戶,真正實作拎包入住。

TVB怎麼講失業中年的故事?

大嬸說:做了幾十歲人,難道存一點錢都不行嗎?(紮心了)

以前看以為是黑色幽默,如今看大嬸“少投資多存錢”的理财觀,已經成為當下最實在的理财建議了。

我二十多歲的時候,很少聽說有同齡人在努力存錢,身邊人花錢都是大手大腳的,“月光族”和“卡奴”好像才是常态。

說起這兩個詞都覺得有點年代感了,這屆年輕人流行的是“偷偷攢錢,然後驚豔所有人”。别盯着星巴克的上座率不放了,豆瓣省錢小組已經超過400萬網友分享省錢日常,摳門分享、消費降級才是人人都關心的熱門話題。

靠節儉攢出一套房,也不再是TVB劇情,是偶爾會在熱搜上看見的詞條。

日子不會總是一帆風順,坎坷的經曆會成為珍珠還是砂礫,就看我們今天怎麼對待了。

tvb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