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通過努力提升自我,發現伴侶不願上進,不适合自己,該怎麼辦?

看到有人提問:“通過努力提升了自己,但是發現女朋友不适合自己了,該怎麼辦?

與女朋友相處的時間接近一年,雙方之前都是屬于好吃懶做,空有夢想沒有行動的類型。

于是去年六月我下定決心改變自己,經過半年的努力,無論是知識見識,或是為人處事,個人形象方面我都有一定的改變。

但是女朋友并沒有什麼改變,慢慢地我發現現在的我們各種方面都不适合,但是雙方的感情又不錯,是以很困惑。”

社交平台上經常出現類似的發問,“男朋友不上進,要分手嗎?”“老婆每天在家躺平,一點也不努力,想離婚怎麼辦?”……

你也會發現在回複區也不乏勸分勸離的“熱心”網友。

「上進心」似乎是每個人都會有的擇偶标準,我也一樣。

即便現在很多人都有了獨立的想法和資本,但在擇偶方面,還是會慣性地要求對方有一定的經濟實力、穩定的情緒價值或是更好的發展前景。

嫌棄對方“不上進”為什麼會成為人們無法忍受的痛?

毋庸置疑,當一方不斷向前,而另一方卻停留在原地,或者兩個前進的方向逐漸出現分歧時,本質上都是伴侶間發展步調不一緻的表現,而這種不一緻通常會給這段關系帶來很多的問題。

伴侶發展步調不一緻而産生的吵架、沖突甚至關系斷裂,本質上是個人的關系内成長與關系外成長不平衡導緻的。

心理學家提出了一種關于自我成長的理論,叫自我擴充模型(self-expansion)。

簡單來說,我們有一種天生的動機——成為更好的自己。

而成為更好的自己常有兩種方式,一種是關系内成長,一種是關系外成長。

關系内成長是說,通過和伴侶的相處,我們有機會獲得新的體驗,了解新的技能,進而豐富我們的認知。

研究證明這種關系内成長可以促進關系的維系和滿意度。

在幸福的關系中,我們也總是能聽到“ta讓我變得更好”“這段關系給我帶來了很多成長”類似的言論,這反映的就是關系内自我成長的魔力。

而關系外成長是說,我們通過學習、工作等個人體驗來獲得自我成長,良好的學習環境,正性的工作氛圍都有助于提升我們的能力,開闊我們的視野,帶來積極的情緒體驗。

當這種成長方式能夠均衡發展,相輔相成時,你就發現自己的幸福指數會很高,但當這兩種方式失衡時,就更容易産生各種問題。

我查到的論文和例子,想當鹹魚的并非女性,反而是夫妻中的丈夫。

而丈夫當鹹魚的理由也不一而足,先來看這樣一些資料。

在美國,至少有170萬個失業的已婚男子靠妻子來支付家庭生活賬單。

一項在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四地開展的調查顯示,28歲到32歲的男性白領中,分别有22%、73%、34%、32%的人願意在條件許可的情況下當“煮夫”。

且這類“煮夫式鹹魚”在女性那裡日益受到歡迎,據國内一個嚴肅婚戀網站的調查,44%的女性願意嫁給煮夫,認為這類男性會做家務,以老婆為圓心,外遇幾率為零,每天都能陪伴自己,甚至能增強女性的自立自強,讓女性更有精力去做自己喜歡的事……

在親密關系中,兩個人成長不同步是很容易出現且十分正常的現象,這時候考驗的是相對成熟一方的“應對智慧”。

01 尋求共同成長的機會

随着關系的延續,“新鮮感”往往會不斷降低,因而從伴侶身上獲得自我擴充的機會不斷減少,自我擴充的主要來源開始轉向關系外,進而可能會對關系産生不利的影響。

在這種情況下,伴侶可以共同發展新的興趣愛好,尋找共同成長的機會和活動。

例如參加共同的教育訓練課程、研讨會或一學習新的技能。

這樣可以提供共享的新奇體驗,促進共同的成長,制造更多的共同話題。

02化鞭策為鼓勵

切忌反複地羞辱、指責、挑剔伴侶,隻是從他好的部分進行鼓勵。

哪怕他今天隻是給你做了一頓好吃的飯菜,或者陪孩子做了一會兒作業,這也是在幫你分擔生活重擔。

放下做一個完美伴侶的要求,退一步海闊天空,放過别人,也是放過自己。

你也無須每天都那麼努力,也要有閑散恬淡,無所事事的時候,不是嗎?

允許兩個人可以一起花時間發呆,靜默,啥都不做,遊戲,放松,也許才能找到更好的進取之道。或許還能享受活在當下的幸福感呢。

03注重價值而不是感覺

通常,在情感上最大的挑戰就是願意讓你的感覺服從于你的價值觀。

當然,無論是在興奮的誘惑或困境的痛苦,總是服從于自己内心的價值來做出選擇是需要巨大的勇氣的。

當與伴侶之間發生沖突,被憤怒分散注意力,說出極具傷害的話會讓你短暫的享受快感,做出與你的價值觀相悖的行為,但事後卻後悔不已。

這并不是說要回避自己的情緒,而是在有情緒時避免因被情緒駕馭而做出沖動行為。

希望每個人都有能力建立甜蜜的親密關系,同時又希望保持健康的自我,成為一個内心強大的人,共赴美好。

最後,前兩天讀《第二性》時,看到一句話:

“男人的極大幸運在于,他,不論在成年還是在小時候,必須踏上一條極為艱苦的道路,不過這是一條最可靠的道路;

女人的不幸則在于被不可抗拒的誘惑包圍着,她不被要求奮發向上,隻被鼓勵滑下去到達極樂。

當她發覺自己被海市蜃樓愚弄時,已經為時太晚,她的力量在失敗的冒險中已被耗盡。”

我忽然意識到,一味地期待另一半上進,又何嘗不是一種“誘惑”?

躲在親密關系的小世界裡,把自己的焦慮投射在另一半身上,是可以逃避生活的許多複雜和困難,逃避對于人生不确定性的迷茫。

但時間久了,也失去了更多面對世界的主動權。

通過努力提升自我,發現伴侶不願上進,不适合自己,該怎麼辦?

文/廣州紅樹林心理咨詢中心 Nightcarol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