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IT領域的羅馬帝國——微軟公司
1.去IBM做報告,每次都要确認報告中的每一頁内容都已經公開發表過。因為IBM有世界上最好的科學家和工程師,他們可能用比你還要快的将你沒發表的想法實作并且發表。
2.微軟利用了10年的奪得了微機作業系統的統治地位(技術落後十年)。
3.蓋茨将很多工程師立即停掉手裡的工作,不管哪個階段,立即投入IE的研發。
4.蓋茨以後幹脆多次打擦邊球,仿制甚至抄襲别人的東西,這種做法使得微軟避免了很多漫無目的的研究和不必要的失敗,因為别的公司已經把成功的經驗和失敗的教訓告訴了他。微軟一直抄襲出名,但不影響微軟繼續前行。
5.蓋茨是心比天高卻腳踏實地的人 ,絕大多數人辦公司是為了将公司賣掉,很少有人想把公司辦成一個百年老店。
6.蓋茨做每一件事,都是針對全世界所有人的,這樣才能達到聚沙成塔的效果。
7.一家公司如果核心業務不穩定,那麼他的長期發展一定會有問題。
8.根據巴菲特的投資原則,想賺大錢,要往客廳娛樂這方面靠。
9.微軟今後的輝煌,很有可能取決于他的線上部門和遊戲部門能否在下一次技術革命的浪潮中勝出。
10.高手過招取勝之道,就在于抓住對手的失誤。
11.微軟基本上是人才淨流入,而蘋果從上到下都不穩定。蓋茨比較禮賢下士,而蘋果比較傲士。
12.微軟用捆綁播放器的同樣辦法打敗了做媒體浏覽器的RealPlayer的RealNetworks公司。
13.如果想少繳稅,而将财産盡可能多地留給孩子,唯一的辦法是将财産捐給自己的慈善基金會。這樣做可以免除三種稅,第一次買股票的資産增值稅、遺産稅和每年的投資增值稅。美國大多數富豪都喜歡通過自己、而不是通過政府來改造社會,真可謂名利三收。
14.他和美國的那些富有的前輩在試圖改造社會的理想上應該是一脈相承的。根據法律,他可以利用基金會最大限度地發揮它的錢的作用,而不是交給山姆大叔去打仗。同時蓋茨家族的後代或遺囑受益人,也可以世世代代地控制蓋茨基金會。汽車大王福特和一個世紀前的世界首富洛克菲勒的财富,都是通過基金會的形式傳承給了後代。
15.如果說喬布斯是鋒芒畢露,聰明寫在臉上,蓋茨則是一個平衡木冠軍,看似木納,其實聰明藏在肚子裡。喬布斯用他的産品改變人們的生活,蓋茨則是用他的錢在改變世界。
16.微軟最大的競争對手Google不僅通過網際網路創造了接近微軟的利潤,而且通過将很多服務搬到網上,大大削減了使用者對微軟的依賴。
17.在網際網路泡沫中生存下來的雅虎和進化而來的Google則徹底剝奪了微軟在網際網路領域的機會。
18.巴菲特從不管華爾街說什麼,隻要是看準了的事就隻争朝夕地做起來。,長遠看,伯克希爾-哈撒韋的業績是無公司可比的。
19.第一,它興起于個人微機的浪潮,同時随着這次浪潮已接近尾聲,而進入發展的中年期。第二,它過強的桌面軟體的基因,使得它無法站到網際網路時代的浪潮之巅。它今後的輝煌,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它的線上部門和遊戲部門能否在下一次技術革命的浪潮中最終勝出。而照目前微軟緩慢的前進步伐,它的希望比較渺茫。
第七章 網際網路的金門大橋——思科公司
1.思科是一個标準的斯坦福公司。思科早期成功的關鍵是兩個創始人在最合适的時間創辦了一個世界上最需要的公司。
2.一家成功的公司的早期員工是非常寶貴的财富,他們一般是一些非常愛冒險的人。他們技術和能力非常強,常常可以獨當一面。并且他們對新技術非常敏感。
3.在公司很小時,搶時間比什麼都重要 。(網上看到的一句話:一早頂千巧)
4.如何留住早期員工,并且調動他們的積極性,成為每一個上市的科技公司的難題
5.公司大到一定程度後,每個人的貢獻就不容易展現出來。一些員工雖有很好的方法,也懶得費工夫去推動它,即使推動時受到的阻力會很大。思科的做法是,如果公司裡有人要創業,公司又覺得做的東西是好東西,就讓他們内部創業。通過這樣思科通過技術間接壟斷了網際網路裝置的市場。
6.思科能做到讓員工用自己的職務友善去發明去開辦公司。
7.華為是思科的主要競争對手。得益于私營企業的高效率和員工的勤勞。華為可能是中國目前在IT行業唯一可以和世界上的行業老大競争的公司,這很大程度上以往内華為從公司結構和經營商已經和美歐上市公司沒有什麼差别,同僚華為有一位了不起的統帥任正非。華為唯一要注意的是應避免亞洲家族企業從興到衰的宿命。
8.skype為了保證一個電話能及時傳遞到對方,他會将該包複制三份通過網際網路同時傳遞,以保證及時送達。
9.作為一名技術人員,他是否願意為公司盡全力,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它是否被重視——一方面是收入,另一方面是發言權。
10.思科在voIp技術上的優勢,可能會趕上寬帶通信革命的浪潮。
11.沒有思科和同類公司生産的路由器就沒有今天的網際網路。它為網際網路提供了最重要的裝置——路由器。
12.思科是通過自己的研發和收購,變技術優勢為市場優勢。
13.在網際網路行業,服務型公司Google和雅虎等會先起步,然後帶動網絡裝置公司的業績。隻要思科不做蠢事,今後幾年它完全可以乘着網際網路的第二次革命的浪潮順利發展。
第八章 英明不朽——楊緻遠、菲洛和雅虎公司
1.雅虎制定了網際網路的遊戲規則——開放、免費和盈利 。
2.一個産業早期的上司者標明的商業模式對這個産業的發展幾乎是決定性的。
3.因為楊緻遠在搞雅虎的時候不是為了掙錢的,是以雅虎能夠把網際網路辦成開放和免費的。
4.流量是網際網路最重要(當然是有效流量),廣告投放講究門當戶對,即一流品牌的公司必須在第一流的媒體上做廣告,即使一個二流媒體有着同樣的閱聽人群,一流公司也不會在上面做廣告,因為那會影響自己的品牌。
5.雅虎與谷歌不合作,而是發起和谷歌毫無希望的沒有必要的競争。
6.世界上兩個較弱的公司合并後,常常離第一名差距更大,因為較弱的公司通常是問題有點多,合作後毛病也和在一起。
7.德克爾大局觀 很差。在Google的股票上,雅虎的做法應當是持有,因為如果Google失敗,雅虎在整個網際網路就沒有了對手,損失掉 Google的股票無非是小的局部損失,但赢得的是整個網際網路。反過來,如果Google股價倍增,說明相對來講雅虎業績在下降,這時再賣掉Google 的股票可以成倍地得到現金,再回來和Google競争。
8.松下幸之助說過,一個産品如果不能盈利,就是對人類的犯罪,因為它浪費了人力和物力,它們原本可以用在更有意義的事情上。
9.在Google,工程師的地位非常高。作為一名技術人員,他是否願意為自己的公司盡全力,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他是否被重視了。Google由于它寬松的工作環境很對技術人員的胃口,不僅使得它在人才的争奪戰上有别的公司無法比拟的優勢,而且使得它的效率比同類公司要高。Google有着非常健康向上的工程師文化,使得它從來不缺乏創造力。
10.IT領域是一個赢者通吃的世界,2007年兩個公司差距繼續擴大。
11.楊緻遠和菲洛是非常不願意賣掉雅虎的,因為微軟的内部争鬥激烈的文化和崇尚自由的矽谷文化格格不入。
第九章 矽谷的見證人——惠普公司
1.hp在失敗的時候收購同樣失敗的康柏公司,最後更失敗。
2.在20世紀90年代初問矽谷最有名的公司是哪一家,10個人中有10個人會回答惠普。惠普是最早進入中國計算機市場的公司之一。
3.直到近幾年德國西門子公司趕上GE,才打破了美國人在高端核磁共振裝置上的壟斷。GE這個對手可不是一般的對手,上百年來,它是世界上少有的常青樹,而它的核磁共振機是惠普永遠無法超越的。
4.惠普賭的另一個拳頭産品是它的列印機。惠普決定采用吉列的商業模式——通過廉價的刀架掙高價刀片的錢,它打算廉價賣列印機,然後高價賣墨盒。但是,它低估了日本制造的效應。
5.如果一家公司不能挑選好掌舵人,以後替換掉他成本也是很高的。
6.現在計算機和電器制造業的利潤不僅低,而且極不穩定。投資者最不喜歡的就是股票忽上忽下像坐過山車一樣。
第十章 沒落的貴族——摩托羅拉公司
1.摩托羅拉不是沒有看出數字手機将來必會代替模拟手機,而是不情願看到這件事發生。摩托羅拉在盡可能的延長模拟手機的生命期。
2.由于半導體技術按指數的速度發展,手機數字化比摩托羅拉高官們想象的時間表來得早得多。
3.世界科技史上最了不起的、最可惜的、或許也是最失敗的項目之一就是以摩托羅拉牽頭的銥星計劃。
4.摩托羅拉幾乎同時在所有的戰線上全面崩潰,便一下跌入了谷底。很多人把摩托羅拉看成一家可以去養老的而不是創業的公司。摩托羅拉另一個問題時管理混亂,内鬥多。雖然這是上市大公司的通病,但摩托羅拉在同行業公司中的問題更嚴重些。
5.要想在今天天的手機市場上(尤其是在亞洲)站穩腳,功能、外觀的設計和品質及技術含量同樣重要。
6.摩托羅拉選錯了平台,選中了java,java有一個無法克服的先天不足,就是速度太慢。
7.安迪·魯賓的小團隊已經在Linux手機平台上取得了巨大的突破,這個團隊不久便被Google收購,成為今天全世界開源的手機平台Android的原型。摩托羅拉由于執行力不足,最終失去了統一手機作業系統平台的最佳機會。
8.經過了十幾年的挫折,摩托羅拉已經沒有了四處出擊、一定要上司技術革命的霸氣,而是安于在新的一次技術大潮中當一個成功的參與者。
9.除諾基亞、黑莓、微軟和蘋果各自為戰以外,幾乎所有和手機産業相關的主要公司都加入了Android聯盟。嘉哈(摩托羅拉CEO)不僅全力支援這個聯盟,而且把他自己和整個摩托羅拉的未來全部賭在Android上。2010年,摩托羅拉成為全球業績最好的手機公司,讓他的老對手諾基亞黯然失色。嘉哈賭對了。
10.2011年初,有近80年曆史的摩托羅拉将分成兩個獨立的上市公司,一個經營它的手機業務和個人家庭電視機頂盒(Set-top box),由嘉哈負責;另外一個經營企業級通信産品和其他的業務,由布朗負責。
11.整個Android聯盟,真正的主導者是Google,它相當于過去的微軟;聯盟中最大的得益者可能是晶片制造商高通,它相當于過去的英特爾。
12公司上司人對公司發展的重要性,摩托羅拉的興衰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