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市場競争白熱化,同程旅行陷收入增長迷局

作者:于見專欄

編輯 | 虞爾湖

出品 | 潮起網「于見專欄」

伴随疫情之後旅遊熱度攀升,OTA平台也迎來業績反彈。這種旅行趨勢也為OTA平台帶來新的發展機遇。不過,這究竟是機遇還是一種挑戰,還得各大線上旅遊玩家靠實力說話。

作為行業的頭部企業之一,同程旅行危機并存就是一個典型。同程旅行依托于過去幾年在下沉市場積累的經驗,不斷嘗試服務破圈。按照同程旅行CEO馬和平的說法:“我們将持續推進核心業務進一步壯大,保持增速行業領先,同時耐心打造第二增長引擎,為長期可持續增長奠定基礎”。

隻是,除了繼續深耕下沉市場之外,同程旅行又将如何把握國際市場的發展機會,重新拓展國際業務,并擇機選擇相應的投資機會,并保持其業務領先地位呢?答案恐怕沒有那麼簡單。

高度依賴外部生态,利潤增長或“後勁不足”

5月24日,同程旅行釋出截至3月31日的Q1财務報告。資料顯示,2023年Q1,同程旅行錄得總收入25.9億元,同比增長51%,報告期内,同程旅行的淨利潤為3.8億元,相較于去年同期的9700萬元增長291%,調整後的淨利潤為5億元,去年同期為2.4億元,同比增幅也達到了106%。

市場競争白熱化,同程旅行陷收入增長迷局

這與過去一年的低迷态勢,形成了鮮明對比。根據此前釋出的年報顯示,2022年,同程旅行總營收為65.8億元,同比減少13%,調整後的淨利潤為6.5億元,同比減少51%。其中,2022年Q4,同程旅行總收入為18.5億元,同比降幅接近兩成,而調整後的單季利潤為3746萬元,同比降幅達85%。

對此,同程方面表示,2023年Q1,各項疫情防控措施解除後,中國旅遊市場出現顯著複蘇,旅遊市場正呈現出以新圈層、新服務、新場景為特點的“國民新旅遊”發展趨勢,而差別于傳統精英化的“新旅遊”,大衆化的“國民新旅遊”擁有更大的使用者規模、更高的旅行頻次和更多元的旅行需求。

這種旅行趨勢也為OTA平台帶來新的發展機遇,而依托于過去幾年在下沉市場積累的經驗,同程旅行不斷嘗試服務破圈。2023年Q1,同程旅行月均活躍使用者為2.9億,同比增長17%,月均付費使用者達4140萬,同比增長31%,其中,約15%的月均付費使用者來自線下酒店、汽車等獲客管道。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同程旅行的流量獲客仍高度依賴騰訊生态。根據财報披露,2023年Q1,同程旅行約有80%的月活使用者來自微信小程式,其中,約有68.7%的新增付費使用者來自非一線城市,而為了進一步吸引年輕使用者,同程旅行還與騰訊遊戲、騰訊視訊、騰訊文檔等達成了合作。

而高度依賴外部平台生态帶來的潛在風險,不言而喻。

首先,同程旅行在平台上扮演着中間商的角色,無法完全掌握旅遊産品的供應鍊,容易受到供應商政策調整、價格波動等因素的影響。如果同程旅行無法及時應對這些變化,可能會導緻利潤的下降。

其次,同程旅行的使用者黏性相對較低。雖然同程旅行提供了便捷的預訂服務,但使用者在選擇旅行平台時并沒有太多的忠誠度,很容易受到其他競争對手的吸引。如果同程旅行無法持續提供差異化的服務或體驗,使用者可能會轉而選擇其他平台,導緻同程旅行的交易量和利潤下滑。

再次,外部平台的競争,對于同程旅行也是一個挑戰。同程旅行與其他線上旅行平台如攜程、去哪兒等競争,這些平台擁有自己的供應鍊體系和使用者資源,可以通過更多的投入和創新來争奪市場佔有率。如果同程旅行無法在競争中保持競争力,可能會失去市場佔有率,影響利潤的增長。

是以,盡管同程旅行是中國領先的線上旅行服務平台之一,憑借着便捷的預訂流程、廣泛的産品覆寫以及良好的使用者體驗,迅速崛起并成為旅行行業的重要參與者。

然而,同程旅行在迅速發展的過程中也面臨着外部平台生态依賴過高的問題,這或許給其利潤增長帶來“後勁不足”的挑戰。

産品生态不足,如何“破圈”?

此前,同程已宣布将斥資10億元收購同程國旅等5家公司,力圖在産品生态上下功夫。截至2023年3月末,同程平台上已覆寫了約770家航空公司及代理營運的40多萬條航線、超過250萬家酒店及非标住宿産品、約42萬條公交線路、810多條輪渡航線及上萬家旅遊景點的票務網點。

市場競争白熱化,同程旅行陷收入增長迷局

在2022年12月29日,同程旅行就已在港交所釋出公告稱将收購同程國旅,并完成旗下旅遊度假業務的深度整合。據了解,本次收購同程國旅交易對價高達2億元。此外,同程旅行還宣布集中投資了廣州金旅、湖南航空、同程國青國旅、同程創遊國旅四家公司,上述5家公司累計投資金額達10億元。

據了解,同程國旅成立于2010年,業務覆寫境内遊、出境遊、郵輪遊、主題遊、定制遊、簽證,采用集中采購、動态打包的模式,線上上線下及同業管道進行售賣。同程方面表示,本次整合完成後,将進一步加強公司休閑旅遊度假闆塊的産品線,完善“一站式旅行平台”的服務能力。

衆所周知,随着疫情後旅遊市場快速“重新開機”,旅遊度假市場有望進入新的爆發周期。但部分旅行社及上下遊合作夥伴仍然面臨資源短缺等難題,亟需流量、技術、資料、資金等支援以抓住産業複興的新機遇。

而同程旅行在此時通過收購上下遊企業,以企圖在産品生态不足上下功夫的舉措,究竟是乘勢追擊呢,還是“胡子眉毛一把抓”?目前來看,局勢尚不明朗。

業務闆塊增勢強勁,或受益于“盲目擴張”

受益于圈層、服務、場景的擴張,2023年Q1,同程旗下住宿、交通、商旅等三大業務闆塊均迎來強勁增長,其中,住宿業務收入為8.3億元,較2019年同期增長70.5%;交通業務收入為13.8億元,較2019年同期增長9.8%;包括商旅等在内的其他收入3.7億元,較2019年同期增長945.9%。

市場競争白熱化,同程旅行陷收入增長迷局

據了解,同程旅行通過廣泛拓展使用者群體,覆寫了傳統的商務出行和休閑旅遊人群,且積極開拓了部分的特定圈層,如年輕人、家庭出遊、情侶旅行等。通過精準的市場定位和個性化的服務政策,滿足了不同圈層旅行者的需求,提供了多樣化的産品和服務選擇,進而實作了業務的強勁增長。

在場景延伸以及整合上,同程旅行通過整合各種旅行場景,如機票+酒店、火車票+旅遊景點門票等,為使用者提供一站式的旅行解決方案。此外,同程旅行還與其他行業進行合作,将旅遊與購物、美食、娛樂等場景相結合,拓展了使用者旅行的體驗和消費場景,進一步促進了業務的增長。

同程旅行旗下住宿、交通和商旅業務的強勁增長,可能反映了其在這些領域的競争優勢和市場需求的增加。然而,如果盲目擴張,其潛在的風險也是巨大的。

例如,随着業務規模的擴大,管理和營運的複雜性也會增加。同程旅行需要確定在擴張過程中能夠有效地管理各業務闆塊,包括供應鍊管理、服務品質控制、客戶關系管理等。否則,擴張可能導緻營運效率下降和服務品質的下降。

再者,擴張可能導緻資源的分散和風險的分攤。同程旅行需要平衡各個業務闆塊之間的資源配置設定,確定每個闆塊都能得到适當的支援和發展。随着同程旅行擴張到不同的業務領域,它将面臨更多的競争對手和市場挑戰。這就需要其不斷地審慎評估自身的競争優勢,并制定明确的戰略定位,以區分自己并在市場上保持競争力。

此外,業務擴張可能對同程旅行的服務品質帶來不小的挑戰。維持高水準的服務品質對于處理大規模業務和龐大的使用者群體可能變得更加困難,存在潛在的風險諸如客戶投訴增加、服務響應時間延長等。

而同程旅行的客服系統和處理機制若無法及時、有效地應對使用者問題和投訴,使用者可能會感到沮喪和不滿意。長時間地等待和缺乏解決方案可能會影響使用者對同程旅行的體驗評價。

結語

作為一家國内領先的線上旅行平台,同程旅行在市場上占有着重要的份額。隻不過,随着時代的變遷和使用者需求的不斷演變,僅憑單一的旅遊産品和服務,已經無法滿足使用者不斷變化的需求了,随之而來的,便是在白熱化的市場競争中,難以找到更大的增長空間,形成核心競争力。

OTA的高速發展趨勢為線上旅行平台帶來了新的發展熱潮。不過,“此之甘露,彼之砒霜”的道理,簡單而深刻。

那麼這對于同程旅行來說,變幻莫測的市場究竟是機遇,還是一種挑戰,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