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沒事喜歡洗冷水澡的人,後來怎麼樣了?4個好處你可能意想不到

作者:内科專家李可樂

洗澡是清除身體污垢的最常見方式,通常人們都會使用熱水對身體進行清潔,保持自身清爽。然而,随着夏季到來,天氣逐漸炎熱起來,相較于熱水澡,人們更加傾向于用冷水洗澡以獲得一時清涼。事實上,洗冷水澡不僅僅隻有清熱解暑的效果,它對于人本身也有着意想不到的好處。

沒事喜歡洗冷水澡的人,後來怎麼樣了?4個好處你可能意想不到

“中國心血管病之父”連汝安教授生活十分規律,每天起床後必做的事情就是洗個冷水澡,這一堅持就是50年,期間沒有間斷過。連老先生80多歲時,依舊是精神矍铄,身姿挺拔,聲若洪鐘;老先生身體素質很好,抵抗力也很強,幾乎不生病。

由此可見,洗冷水澡對身體有益,那麼堅持洗冷水澡對人體究竟有什麼好處呢?

堅持長期洗冷水澡,4大好處會慢慢顯現

人生酸甜苦辣鹹,各種滋味我們都一一嘗遍。生活中心情舒暢自然好,情緒低落也在所難免,不妨在這時試試洗個冷水澡,因為用冷水洗澡能夠起到改善情緒的作用。

沒事喜歡洗冷水澡的人,後來怎麼樣了?4個好處你可能意想不到

伯恩茅斯大學和多塞特大學醫院的研究顯示,當我們的身體接觸冷水環境時,會刺激産生多巴胺、血清素、皮質醇和去甲腎上腺素等神經遞質,這些神經遞質對于調節情緒、緩解壓力有着極其重要的作用。它們能夠激發出人的正向的情緒,增加積極的情緒狀态,進而減少人的抑郁因素,減輕抑郁情緒,進一步緩解疲勞。

研究征集參與者進行一個為期10周的開放水域項目,令參與者在冷水環境中活動;并在活動完成後發放參與者自我報告情緒問卷,問卷結果顯示,洗完冷水澡後他們緊張和痛苦的感覺減少,活躍、專注、放松和鼓舞的感覺明顯提升;即參與者抑郁情緒減少,積極程度增加,并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疲勞,進而改善了身體狀況。

其次,堅持洗冷水澡可以提高睡眠品質。

沒事喜歡洗冷水澡的人,後來怎麼樣了?4個好處你可能意想不到

随着漫長夏季的到來,天氣越來越炎熱,這時候我們的血液循環速度加快,大腦變得興奮,活躍程度大大提升,這也是夏季睡眠品質相對較差的原因。

而在我們用冷水洗澡時,由于冷水低于人的體表溫度而具有刺激性,冷水接觸到皮膚時,身體會迅速産生反應,血管會形成收縮狀态,毛孔張開,體溫随之降低低;我們的血液循環速度随着體溫的降低而減緩,大腦的活躍程度得到緩解,人身體更加舒适,進而更快進入睡眠狀态,改善睡眠品質。

此外,堅持用冷水洗澡可以幫助男性朋友們提升生育能力。

提升生育能力這一好處是相較于洗熱水澡而言的。男性睾丸對于溫度的感受十分靈敏,熱水使其暴露在高溫環境中,不利于精子的生成,也使得其活力下降;相反,洗冷水澡能夠為其提供一個相對低溫的環境,此環境為精子生成提供了适宜的溫度,并且促進精子活力增加,一定程度上可以幫助男性朋友們提升生育能力。

沒事喜歡洗冷水澡的人,後來怎麼樣了?4個好處你可能意想不到

最後,洗冷水澡能夠幫助預防血管硬化,提升免疫力。

這一好處的原理是:在冷水的刺激之下,人體迅速作出反應,血液會流向内髒;在人體習慣冷水的溫度之後,血液不再回流向内髒,重新流向身體各處;在這個“血液從表皮到内髒再到表皮”的過程中,作為運輸血液通道的血管相當于做了“體操運動”,這一運動能夠鍛煉血管彈性,預防血管硬化,增強機體的運動能力,進而提高免疫力。

不止如此,洗冷水澡帶來的冷水刺激能夠使得體内細胞活躍起來,增加體内殺菌細胞、白細胞的數量和活力,它們能夠保衛我們的身體,提高免疫力,預防疾病。

沒事喜歡洗冷水澡的人,後來怎麼樣了?4個好處你可能意想不到

綜上,洗冷水澡對我們的身體和精神有着雙重好處,并且便捷易實行。在了解了洗冷水澡的幾大好處之後,有的朋友可能覺得,既然冷水澡好處這麼多,那自己洗冷水澡的時候就多洗一會兒,或者一天多洗幾次,效果會更好。

事實上,冷水澡雖然好處多多,但不能随心所欲就實行,這裡頭也有些學問,講究方法的!

喜歡洗冷水澡的人注意!這樣才能打開洗冷水澡的正确方法

在上文我們已經讨論了洗冷水澡的4大好處,可能有的朋友已經迫不及待想要嘗試,但是請注意洗冷水澡不是簡單的用冷水沖就可以,它必須掌握正确的方法。

沒事喜歡洗冷水澡的人,後來怎麼樣了?4個好處你可能意想不到

洗冷水澡不能一蹴而就,應該循序漸進。

如果突然洗冷水澡,我們的身體此時對大面積接觸冷水,驟降的溫度會加快外周血管收縮,大量的血液流向身體内部,緻使心跳加快、血壓升高,進而增加心髒負荷。

洗冷水澡時由于每個人的體質各不相同,對于冷水的耐受力也不一樣,是以洗冷水澡需要有一個适應的過程:最好從夏季,其次是春秋季開始進行冷水浴,逐漸提高自身的接受程度,進而過渡到冬季,并在此期間堅持下去不間斷,盡量避免直接從冬季直接就開始。

沒事喜歡洗冷水澡的人,後來怎麼樣了?4個好處你可能意想不到

同時,洗冷水澡時水溫應該由高到低慢慢過渡,最好先用不高于40℃的溫水沖洗,然後轉用冷水,冷水的溫度控制在10℃-20℃左右為宜,給身體一個适應時間。

另外,洗冷水澡過程中也應該由局部慢慢拓展到全身,可以從雙腿開始,用冷水輪流交替進行清洗大約三十秒,腿就能夠适應冷水溫度,然後清洗雙臂;四肢清洗完畢後,可以用手接觸冷水後輕拍身體,再慢慢讓冷水觸碰到前胸,至肚子,到後背,進而擴充至全身,最好不要漫無目的任意沖洗;最開始洗冷水澡時可以時間短一點,在我們的身體接受程度提高後,洗冷水澡的時間可以長一些。

洗冷水澡的循序漸進包括上述的季節過渡、水溫過渡、身體部位過渡,隻有這三個過渡都實作時,才能在最大程度上正确洗冷水澡。了解了最重要的方法後,還有一些注意事項可以輔助我們洗冷水澡時更加安全。

事實上,我們的身體對于溫度的感覺十分敏感,是以在洗冷水澡之前我們可以進行适量的運動,這些運動不需要激烈地活動,隻需要在運動後身體微微發熱就好,這種程度可以使我們接觸冷水時不至于太過敏感,對冷水的接受良好。

沒事喜歡洗冷水澡的人,後來怎麼樣了?4個好處你可能意想不到

注意,洗冷水澡時最好不要用冷水洗頭。我們的頭部神經遍布,最重要的神經中樞也在此,冷水的多次刺激會使得神經在興奮和抑制之間反複轉變以至于産生紊亂,導緻神經性頭痛;而且冷水的刺激會使頭部表層毛細血管收縮,進而汗孔閉合,頭部污垢難以被清洗,是以不建議使用冷水洗頭。

洗冷水澡的時間不宜過短也不宜過長,以10分鐘為限最為合适,沖洗時間不應超過10分鐘,否則長期暴露于寒冷的環境中血管收縮運動過度、心跳加快、體溫失衡過低,會導緻寒氣入體,感冒發燒,甚至心源性猝死。

洗冷水澡的正确方法我們已經了解,不過是不是所有人按照正确方法洗澡就萬無一失呢?

這幾類人别輕易嘗試洗冷水澡

洗冷水澡固然有一些好處,但是由于不同人之間自身身體狀況不一樣,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洗冷水澡。

1、糖尿病患者

沒事喜歡洗冷水澡的人,後來怎麼樣了?4個好處你可能意想不到

糖尿病患者本身血糖不穩定,他們機體的内環境很容易滋生細菌,皮膚很敏感,他們如果洗冷水澡,身體受到刺激,血糖水準會迅速上升,皮膚因敏感出現瘙癢狀況,并且會影響大腦滲透壓,導緻頭暈、惡心。

此外,糖尿病患者本身抵抗力較差,如果長時間洗冷水澡,容易導緻感冒、發燒等疾病。

2、高血壓患者

沒事喜歡洗冷水澡的人,後來怎麼樣了?4個好處你可能意想不到

高血壓患者不宜洗冷水澡。

從上文的叙述中我們知道,洗冷水澡時我們的血管會收縮運動,容易使血壓快速升高;對已經出現高血壓的患者來說,他們本身的毛細血管在長期高壓作用下,血管壁已經很薄,一旦出現血壓的異常波動,收縮壓增高,壓力超過了血管承受的限度,就會血管破裂、出血,進而引起腦出血或腦梗死等嚴重後果。

3、冠心病患者

沒事喜歡洗冷水澡的人,後來怎麼樣了?4個好處你可能意想不到

洗冷水澡會對人皮膚表皮産生刺激,促進血液流向内髒,在人體習慣冷水溫度後,血液又重新流向人體皮膚表皮。這種循環對于正常人來說可以鍛煉血管的彈性,然而冠心病患者的血管已經硬化,這種鍛煉彈性的循環可能會導緻冠心病患者血管破裂。

4、老年人和兒童

沒事喜歡洗冷水澡的人,後來怎麼樣了?4個好處你可能意想不到

對于老年人和兒童而言,洗冷水澡存在一定風險。對于老年人而言,他們自身很容易受到溫度變化的影響,洗冷水澡時所産生的血管收縮運動,使他們的交感神經過度興奮,引起血管痙攣,進而誘發心腦血管疾病。

對于兒童而言,他們的抵抗力和免疫力都相對較弱,洗冷水澡所産生的溫差變化,很容易使他們受涼、感冒、發熱;并且由于免疫力弱的原因,兒童很容易得哮喘,如果他們本身就患有哮喘的話,對于環境的變化非常敏感,冷水刺激會使他們哮喘發作。

沒事喜歡洗冷水澡的人,後來怎麼樣了?4個好處你可能意想不到

經過介紹,相信大家對于洗冷水澡的4大好處、洗冷水澡的正确方法以及不适宜洗冷水澡的人群都有了相應的了解,大家在平日洗冷水澡時一定要運用正确的方法,從無到有逐漸提升自身的耐受力,習慣用冷水洗澡。

盡管堅持洗冷水澡有許多好處,大家在平時也要根據自身的身體狀況量力而行,一旦發現洗冷水澡使自身不舒服,就應該停止并視情況看是否需要就醫。

[1]歸鴻.洗冷水澡有講究[J].農家之友,2012,No.334(04):43.

[2].怎樣洗冷水澡最科學[J].農民科技教育訓練,2008,No.76(02):49.

[3]Yankouskaya A, Williamson R, Stacey C, Totman JJ, Massey H. Short-Term Head-Out Whole-Body Cold-Water Immersion Facilitates Positive Affect and Increases Interaction between Large-Scale Brain Networks. Biology. 2023; 12(2):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