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金石之約·趙孟頫

作者:牧心印社

《金石之約》專題由洪四海先生提出,以傳承,發揚,創新中國傳統文化篆刻藝術為目的。從上一年四月份開始,至今數月,推出多集篆刻專題作品。以曆代優秀詩文為主要創作内容,由牧心印社全體社員極力完成創作。從摘詞、選石、風格、印稿設計、邊款、章法布局等等精心挑選、安排。通過公衆号、頭條、百家号等媒介傳播中國傳統文化篆刻藝術。

本期篆刻主人公“趙孟頫”與篆刻緊密相關,他是南宋晚期至元朝初期官員,著名畫家、書法家、詩人,且酷愛金石篆刻,可以說是詩書畫印四絕。趙孟頫提出“作畫貴有古意”的美學思想,這種思想不僅展現在繪畫上,而且也廣泛地滲透于詩文、書法、篆刻等領域中。趙在《印史·序》中表達了對篆刻的批評與倡導。序中寫道:“餘嘗觀近世士大夫圖書印章,壹是以新奇相矜,鼎彜壺爵之制,遷就對偶之文,水月木石花鳥之象,蓋不遺餘巧也。一日過程儀父,示餘《寶章集古》二編,則古印文也,皆以印印紙,可信不誣。因假以歸,采其尤古雅者,凡模得三百四十枚,且修其考證之文,集為《印史》。”大概意思是趙看到時人士大夫用印,在印章形制方面常以對偶的手法将文字寫在鐘鼎、葫蘆等過分強調形式主義的印章上,失去了秦漢印章形制的端莊規矩和古樸厚重之風。同時,入印内容又以水月花鳥等圖案為主,這更使得秦漢古法喪失。便從《寶章集古》中摹得340枚古雅漢白文印章并集為《印史》。以改變印壇衰微的現象。

趙氏的貢獻不僅如此,他以小篆入印,形成了圓朱文這一新的表現形式。圓朱文有兩種詞解,第一種是元代的“元”,因風格形成于元代而命名。第二種是方圓的圓,因線條圓轉流暢而得名。這一風格的出現不僅扭轉了當時印壇尚奇巧之風,且對後世學習篆刻作者開辟了新的道路。南山老師便是受圓朱文影響的一位年輕篆刻作者,其治朱文印靜雅秀逸,工緻隽美。效法小篆入印者衆多,宋元小篆與明清小篆又略有不同,如吳讓之、徐三庚先生的小篆則更疏朗俊逸。又與同為小篆朱文的鐵線篆又有差別,鐵線篆則如剛硬如鐵,纖細如線而著稱。其大緻都有一個的共同點“圓潤婉轉”。入印的字型給後世篆刻學者提供了豐富的土壤和啟發,從鄧石如先生的“印從書出”中得到诠釋和實踐。

藝術創作是自我剖析的過程,是作者主觀情感,與時代特性相結合。篆刻藝術經過兩千多年的曆史演變,表現出形式不一、風貌各異的紛繁現象。如秦印的自然率真、漢印的端莊豐腴、将軍印的天趣橫生,唐宋九疊印的屈曲盤旋,至明清以人或地域為流派,面目衆多。今篆刻藝術達到另一個高峰,越來越多的年輕作者加入,藝術創作也更追求文化内涵,自身修養。藝術創作脫離不了作者個人趣味表達,在一個小小的印面上任由思緒自由揮灑,最後表現出氣象萬千、情趣各異、百花齊放現象。印者,無他,唯一筆、一墨、一石、一刻刀而已矣。

今日牧心印社以趙孟頫詩詞為創作主題,與諸君分享、品鑒。臨近七月一日,順祝建黨節安康。

癸卯夏炳平記

金石之約·趙孟頫
金石之約·趙孟頫

宋明 号大聖、鏡堂,師從篆刻家洪四海先生。現任牧心印社理事、 華南師範大學藝術産業研究中心客座教授

金石之約·趙孟頫

印文:落筆奔滕思入神

金石之約·趙孟頫

張炳平 廣東省茂名人 牧心印社社員 廣州市青年書法家協會會員 師從篆刻家洪四海先生

金石之約·趙孟頫

印文:春風曾見昔人遊

金石之約·趙孟頫

徐俊豪 号八鬥,師從篆刻家洪四海先生。廣東省書法家協會會員 廣州市書法家協會會員

金石之約·趙孟頫

印文:筆底時時寄此心

金石之約·趙孟頫

金剛 師從篆刻家洪四海先生 現為牧心印社社員 廣東省湛江市書法家協會會員。

金石之約·趙孟頫

印文:樂無涯

金石之約·趙孟頫

雷鳴 師從篆刻家洪四海先生。現為牧心印社社員 廣州市書法家協會會員 廣州市青年書法家協會會員

金石之約·趙孟頫

印文:千裡湖山秋色淨

金石之約·趙孟頫

雲中月 牧心七子成員 湛江市硬筆書法家協會會員 雷州市書法家協會會員

金石之約·趙孟頫

印文:但願身無恙常對月婵娟

金石之約·趙孟頫

李興澤 字南山,師從篆刻家洪四海先生 牧心七子成員 廣東省書法家協會會員 廣州市書法家協會會員

金石之約·趙孟頫

印文:清洗一葉舟芙蓉兩岸秋

金石之約·趙孟頫

梁丕 字述之,師從篆刻家洪四海先生。牧心印社社員、 廣東省書法家協會會員、 廣州市書法家協會會員。

金石之約·趙孟頫

印文:此君有高節,不與草木同。 蕭蕭三兩竿,自足來清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