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科普書單·新書|動物園開飯啦

作者:澎湃新聞
科普書單·新書|動物園開飯啦

《實驗室生活:科學事實的建構過程》

[法]布魯諾·拉圖爾 [英]史蒂夫·伍爾加 著,修丁 譯,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薄荷實驗,2023年6月版

法國著名科學社會學家布魯諾·拉圖爾以及英國社會學家史蒂夫·伍爾加深入到美國的一個神經内分泌學實驗室并與那裡的教授共度兩年時光,對科學家進行觀察,看他們如何選擇課題和申請基金,如何從事研究和發表論文,如何評級評獎等等,以試圖回答科學家如何工作、他們如何“發現”科學事實等問題。作者以自然主義的方式研究科學,特别探讨了科學的社會制約因素,觸及人性、社會、理性和知識這些更大的問題。作者布魯諾·拉圖爾是科學哲學家、科學社會學家,其著作包括《科學在行動:怎樣在社會中跟随科學家和工程師》《我們從未現代過:對稱性人類學論集》《自然的政治:如何把科學帶入民主》等。另一位作者史蒂夫·伍爾加是英國社會學家,在科學研究、科學知識社會學(SSK)和科學技術研究(STS)領域具有重要影響,著有《知識與反身性》《工作中的機器》等。

科普書單·新書|動物園開飯啦

《天才時代的數學大師》

[美]邁克爾·J.布拉德利 著,展翼文 譯,上海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23年5月版

在人類的數學發展史中,來自不同文明社會的學者提出了很多數學思想,這些數學思想标志着基礎的算數、數論、代數學、幾何學和三角理論的創立,也标志着天文學和實體學中一些相關學科的創立。本書以公元14—19世紀十位偉大數學家的生平事迹及其數學貢獻為主線,貫穿以當時數學研究和生活時代的背景狀況,勾勒出這一時期數學發展的概貌。邁克爾·J.布拉德利是聖母大學的數學博士,現為梅裡馬克學院數學系教授兼主任。

科普書單·新書|動物園開飯啦

《歡迎來到實體學的世界》

[英]吉姆·勒阿爾-哈利利 著,黃佳磊 譯,上海三聯書店·理想國,2023年6月版

這是一本關于實體“學”本身及實體學史的基礎讀物,借管窺實體學的方法論、大範圍尺度、重要概念、問題、理論系統及學科發展等,廓清了現代實體學的三大支柱:相對論、熱力學、量子力學,清晰簡明地為讀者介紹了現代實體學的全貌,以及何謂科學精神:懷疑與自我懷疑,誠實面對證據和真理。吉姆·阿爾-哈利利是英國蘇裡大學理論實體學傑出講席教授、“科學公衆參與”講席教授,曾參與多部BBC實體科普作品。

科普書單·新書|動物園開飯啦

《宇宙的無限與虛無》

[美]艾倫·萊特曼 著,吳峰峰 譯,文彙出版社·貝頁,2023年7月版

這本書的内容是作者的十餘篇随筆,探讨了科學與人文交叉領域的大小問題——從微笑的神經科學,到記憶的反複無常,到宇宙中生命的特殊性,再到大爆炸之前發生了什麼,以随筆的方式,試圖帶領讀者對宇宙、生命、心靈以及比我們大得多和小得多的事物進行一次深入思考。艾倫·萊特曼是麻省理工學院人文學教授,普林斯頓大學實體學學士,加州理工學院理論實體學博士,康奈爾大學天體實體學博士後;先後任職哈佛大學天文學助理教授、哈佛-史密松森天體實體中心研究科學家等。

科普書單·新書|動物園開飯啦

《宇宙創世記》

[意]圭多·托奈利 著,施宏惠 譯,上海三聯書店·理想國,2023年6月版

作者結合學界的前沿發現,為讀者介紹宇宙、地球及生命的起源,并将宇宙演進史劃分為的七個重大時段,即“創世七日”:宇宙大爆炸和暴脹、物質與反物質的對稱被打破(起作用的可能是希格斯子)、質子誕生、光與物質分離、第一批恒星誕生、星系及星系團等大型秩序結構聚成,以及太陽系、地球、生命等複制形式的湧現。圭多·托奈利是粒子實體學家,比薩大學普通實體學教授,歐洲核子研究組織的通路科學家,歐洲大型強子對撞機發現希格斯玻色子項目的主要成員之一。

科普書單·新書|動物園開飯啦

《愛因斯坦還是對的嗎?》

[美]克利福德·威爾 [美]尼古拉斯·尤尼斯 著,劉豐源 譯,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23年5月版

這本書記錄了科學家們的冒險經曆,他們以前所未有的精确和驚人的方式,來測試了愛因斯坦的理論。從中子星的爆炸和黑洞的碰撞,到探測引力波的引人注目的測試。克利福德·威爾是驗證廣義相對論、黑洞和引力波的世界領先理論家。1971年,他在加州理工學院獲得博士學位,并在斯坦福大學、華盛頓大學和佛羅裡達大學任教,目前是該校的傑出教授。尼古拉斯·尤尼斯是伊利諾伊大學的實體學教授,他曾在麻省理工學院和哈佛大學擔任美國宇航局愛因斯坦研究員,并在蒙大拿州立大學擔任助理教授。

科普書單·新書|動物園開飯啦

《知識、技藝、理念:傳承與反思:基于筆記小說史料對古今科技文化的系列思考》

厚宇德 著,金城出版社,2023年3月版

本書的作者曾在中國古代史研究機構工作過六年,這之前還在高校教授過二十多年的實體課程。他在閑暇時閱讀了大量古代筆記小說,後又系統分類整理,初步撰寫的文章構成了本書的主要内容,包括筆記小說中史料的科技文化價值、筆記小說裡的中國古代樂文化、中國古代紙文化、中國古代火文化等等,并從古代筆記出發,終篇涉及當代科學家的思想和傑出科學家的培養等話題,因為他認為“人們的所有學習行為、學術研究行為,哪怕純粹是學習或研究古代甚至遠古的,也無疑都是發自于今天的人。”厚宇德,山西大學科學技術史研究所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科技大學科技史與科技考古系、劍橋李約瑟研究、劍橋大學丘吉爾學院通路學者。

科普書單·新書|動物園開飯啦

《太空探索通史:從古代世界到星際未來的發現之旅》

[美]羅傑·勞尼厄斯 著,鄭永春 增補,鄭永春 劉晗 譯,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雙又文化,2023年8月版

航天史學家羅傑·勞尼厄斯以全新的視角和引人入勝的叙述,講述了數千年來人類對宇宙的了解,對為人們所熟知的事件和人物進行了重新評價,生動地呈現了史無前例的時間跨度和空間範圍:古希臘、古羅馬和中國古人所做的開創性工作;哥白尼、伽利略和開普勒等文藝複興時期思想家的重大天文發現;近幾十年來,技術和機械方面的突破,使人類探索的範圍遠遠超出了我們自己的星球。作者還揭示了太空探索的未來,預測了即将到來的太空旅行和人類作為外星物種的可能性。書中使用了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和史密森學會珍藏的約600張照片和插圖,以及圖表、地圖、衛星圖像和統計資料等。羅傑·勞尼厄斯是航天史研究專家,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博物館副館長,曾任收藏和策展事務部門副主任,1990年到2002年擔任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首席曆史學家,編撰過三十餘部航天史方面的圖書作品,并兩次獲得美國航空航天學會曆史類圖書獎。

科普書單·新書|動物園開飯啦

《地質詞典》

[美]馬西娅·比約内魯德 [美]黑利·哈格曼 著,劉強 高元熙 譯,貴州科技出版社,2023年6月版

這本書用75個稀奇古怪的詞條引領讀者進入更廣闊的地質世界,重制古老地表轉瞬即逝的輪廓,鬼斧神工的怪石奇峰,講述險象環生的地球曆史:從冰川、沙地到重力風,從真菌孢子、花粉顆粒到沉積物中的微小塑膠顆粒。馬西娅·比約内魯德是勞倫斯大學地球科學和環境學教授,還著有《時間感:像地質學家一樣思考可以拯救世界》一書。

科普書單·新書|動物園開飯啦

《地球氣候簡史》

[加]史蒂文·厄爾 著,魏科 譯,東方出版社,2023年6月版

這本書主要關注過去46億年來地球氣候演化的自然過程,以各種自然現象的時間尺度為線索來組織成篇。第一章概述了主導地球現在和過去氣候的實體機制。最後一章,即第十一章總結了我們可以采取哪些措施來減少個人和群體對氣候的影響。第二章着眼于過去數十億年間太陽輻射強度的演化,盡管其增加了40%,但地球及其生态系統卻一直調節着氣候,将其控制在适宜生命生存的範圍内。第三章聚焦極為緩慢的闆塊構造過程。第四章講述了火山噴發造成的氣候冷卻與氣候變暖。第五章概述了地球軌道參數的變化(米蘭科維奇旋回理論)。第六章關注的是洋流的長期和短期變化對氣候的影響。第七章集中讨論了與太陽黑子數量相關的太陽短周期變化。第八章的内容關于災難性氣候變化,包括地球與大型地外天體撞擊時的氣候影響。第九章總結了我們的祖先——智人的活動對氣候的影響,有證據表明,早在幾千年前,人類就對氣候有所影響,這一點可能會出乎讀者的意料。第十章聚焦于與臨界點相關的話題,讨論了地球曆史氣候從一種狀态向另一種狀态轉變的方式和原因,以及當代人類活動對氣候變化的重大影響如何在不久的将來形成一個新的臨界點。

科普書單·新書|動物園開飯啦

《隐蔽的宇宙:探索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未來》

[巴西]亞曆山大·安東内利 著,喻柏雅 譯,人民郵電出版社·智元微庫OPEN MIND,2023年5月版

本書介紹了全球生物多樣性知識,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對生物進行詳細介紹:五大系統解析生物多樣性的豐富内涵,三個角度論證生物多樣性的獨特價值,四個方向了解生物多樣性面臨的威脅。作者還在書中細緻呈現邱園植物蠟葉标本,加入了達爾文進化樹手稿,包含十餘幅手繪物種插圖,多幅生物多樣性闡述圖表。亞曆山大·安東内利是英國皇家植物園邱園的科學部主任。作為一名訓練有素的植物學家,他是瑞典哥德堡大學優秀的生物多樣性教授,牛津大學客座教授,哥德堡全球生物多樣性中心的創始人。

科普書單·新書|動物園開飯啦

《能量,性,自殺:線粒體與生命的意義》

[英]尼克·萊恩 著,張力 譯,上海譯文出版社,2023年6月版

“在本書中,萊恩博士試圖為這些關鍵表型的适應性演化事件提出一個統一而簡單的驅動因素解釋,那就是能量,以及其代言人——線粒體”,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鄒征廷為本書撰寫的書評如是總結,“本書在第一部分就指出了兩個沒有例外的生物學規律:所有生物都通過生物膜兩側的質子梯度來産生可用的能量;所有的真核生物都有線粒體。随後,好像電影中的主角逐漸揭露巨大的陰謀一樣,作者利用幾條跟線粒體能量轉化相關的簡單事實,向我們展示了複雜生命演化過程中最為重要的幾個Why和How。本書則進一步指出線粒體是複雜的真核生物産生的充分必要條件:細菌的能量産生于其細胞膜上,細胞體積的增大會帶來機關體積能量産生速率的下降,體積受限于此的細菌不可能包含足量的遺傳物質來指導複雜的生命活動;而線粒體帶來的能量産生機制的内化,不僅解除了細胞的體積限制,還給予細胞‘揮霍’能量合成遺傳物質、運動捕食的機會,成就了複雜的真核細胞。”尼克·萊恩是英國演化生化學家,英國倫敦大學學院遺傳學、演化和環境系的演化生物化學教授,倫敦大學學院線粒體研究學會的創始成員,并上司了該學院關于生命起源的研究計劃。

科普書單·新書|動物園開飯啦

《動物園開飯啦》

[日]并木美砂子 著,[日]植木七濑 繪,董纾含 譯,湖南美術出版社·浦睿文化,2023年5月版

作者擁有30年的動物飼養經曆,她在這本書中從多個角度圍繞大猩猩、鲸頭鹳、豚鼠、鴨子、洪堡企鵝、樹懶、亞達伯拉象龜等7種動物展開細緻的解說。書中配有200多張手繪插圖,還有一問一答的互動方式,與動物有關的生态特征、飲食習慣、動物福利、食材特性等趣味知識一一展現。并木美砂子是帝京科學大學生命環境學教授。在千葉市立動物園工作約30年後,被聘為大學教師,從事動物園研究。她經常造訪海外動物園,也是動物園推廣保育教育團體“ShoeZ”的負責人。著有《動物園的親子溝通》《當孩子遇到動物》《博物館教育學》等。

科普書單·新書|動物園開飯啦

《鳥類的行為》

[美]珍妮弗·阿克曼 著,曾晨 譯,譯林出版社,2023年5月版

在本書中,作者珍妮弗·阿克曼通過稀奇古怪、五花八門的鳥類生活和行為,證明了鳥類擁有可同人類或少數高智商哺乳動物相媲美的能力。她将個人的觀鳥經曆與世界各地鳥類學家的前沿科研成果熔于一爐,使我們得以窺見生命的複雜和多樣性。本書是文津獎推薦圖書、吳大猷科學普及著作獎獲獎圖書《鳥類的天賦》姊妹篇。珍妮弗·阿克曼是美國科普作家,從事科學、自然和人體生物學方面的寫作達30年之久,其作品被盛贊是“以紮實的科學為基礎的藝術”。她著有《性、眠、食、飲、夢:你身體裡的一天》《命運之屋中的轉機:遺傳博物學》等,還為《科學美國人》《美國國家地理》《紐約時報》撰稿。她的科普著作《鳥類的天賦》被譯為25種語言,并獲得多項自然寫作類大獎。

科普書單·新書|動物園開飯啦

《豆子的曆史》

[美]肯·阿爾巴拉 著,範凡 譯,譯林出版社,2023年5月版

從新月沃地到安第斯山脈,從完美的肉類替代品到飽受争議的轉基因實驗對象,本書詳細梳理了蠶豆、豌豆、菜豆、羽扇豆、大豆等十餘種豆子與人類文明的關聯,既有對古代豆類飲食的細緻探尋,也有對現代豆類應用的科學解讀。作者在“前言和緻謝”中自述:“為了真正了解豆類,也為了更好地投入我的研究,我決定每天吃豆子,理想的情況是每頓飯都吃一種新的豆子,盡可能多嘗試一些豆類品種……這個項目還遇到了其他挑戰。起初,歐洲飲食文學中對豆子一邊倒的偏見讓我對這一主題産生了興趣。這顯然是階層差異造成的對抗——在專家的眼中,隻有鄉下人和體力勞動者才有強大的胃來消化豆子。我想知道在其他時間,或是世界上的其他地方,是否也存在着類似的偏見。豆子總是被視為農民的食物嗎?如果不是,那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誤解?我的研究覆寫了從史前時代到現代世界的每一個角落,融彙了一系列令人意想不到的學科,幾乎每天都會發現一些新奇有趣的事情。”肯·阿爾巴拉是美國太平洋大學曆史教授和食品研究專家,《食品文化與社會》期刊編輯。他著有《文藝複興時期的飲食權利》《早期現代歐洲的食物》《1250—1650年的歐洲烹饪》《宴會:文藝複興晚期歐洲的宮廷用餐》等著作,參與編輯了《世界食品文化百科全書》。

科普書單·新書|動物園開飯啦

《血液傳奇》

[美]祖恩·塞特納 著,胡小銳 譯,中信出版社·鹦鹉螺,2023年5月版

本書将全球近三千年的曆史與生理學、醫學乃至化學的重大發現交織叙述,讀者會發現悲劇性的失敗和在此基礎上實作的非凡進步:古希臘人認為血液像深酒色海洋一樣在體内“潮起潮落”。古羅馬時期,著名的蓋倫醫生認為心髒隻有兩個腔室,它們中間的間隔上有小孔供血液通行;靜脈發源于肝髒,動脈發源于心髒。蓋倫的大量著作成為古代醫學和生理學的基礎,在醫學方面享有近乎神聖的權威。他對心髒的錯誤認識延續了15個世紀,一直阻礙着人們了解血液的真實運作機制。文藝複興時期,達·芬奇正确地繪制了人類和牛的心髒及血管系統解剖結構圖例;解剖學家維薩裡從多個方面公開質疑蓋倫學說。17世紀初,英國醫生威廉·哈維指出了血液循環的正确機制。這一發現徹底改變了生命科學和醫學領域,他使用的定量研究方法是現代科學的标志。但在這個過程中,哈維經曆了醫學界有史以來最偉大的冒險之一,直面着人性的光輝和暗面。祖恩·塞特納,醫學博士、執業心髒病專家和前心髒麻醉師,曾擔任美國西達賽奈醫學中心和克利夫蘭診所心髒外科ICU的醫學主任。

科普書單·新書|動物園開飯啦

《血液傳:一部生命、疾病與欲望的曆史》

[比利時]馬克·博加茨 著,張轶馳 譯,天津科學技術出版社|未讀·探索家,2023年6月版

本書以全面的視角将六千年來圍繞血液發生的故事娓娓道來,有荒誕、不可思議的奇聞轶事,也有令人唏噓、引人深思的嚴肅事件:從維京部落飲血治癫痫,到第一次真正意義上的輸血;從毫無底線的水蛭吸血術,到吸血鬼德古拉的誕生;從臍帶血銀行的泛濫,到幹細胞移植與癌症治療……馬克·博加茨是血液學家,任職于魯汶大學和魯汶大學醫學院附屬醫院,是比利時幹細胞移植領域的先驅,創立了幹細胞研究所和魯汶癌症研究所。

科普書單·新書|動物園開飯啦

《避孕簡史》

[美]唐娜·J.德魯克 著,小莊 譯,商務印書館·涵芬樓文化/風之回響RESONANCE,2023年6月版

作者追溯了現代避孕技術的發展及其對女性生活的深刻影響。通過回顧避孕技術的曆史,作者剖析了避孕與社會文化、權力關系的複雜關聯,進而指出,避孕技術的研發及使用是衡量一個社會是否重視個人自主權利的外在标準,并且構想了避孕及養育的未來。唐娜·J.德魯克是哥倫比亞大學護理學院學術與研究發展助理主任。著有《性的分類:阿爾弗雷德·金賽和知識的組織》《性研究的機器:技術和身份的政治,1945—1985年》等。

科普書單·新書|動物園開飯啦

《身體會替你說不:内心隐藏的壓力如何損害健康》

[加]加博爾·馬泰 著,李漢婕 侯燦 等譯,機械工業出版社,2023年5月版

加博爾·馬泰博士在幾十年的行醫經驗中,發現很多患不同疾病的重症患者,都有着相同的情緒和行為反應模式:他們壓抑自己的想法與感受,難以拒絕他人,無法表達憤怒,這使他們承受着巨大的壓力,内心真實的需求永遠不被看見。這種心理壓力會破壞生理穩态和免疫系統,導緻身體的疾病,這是身體代替我們做出的反抗。身體的症狀是一種警示——你已經承受了太多,是時候好好關懷自己了。作者将最新的關于身心聯系的科學知識與病例結合,剖析了心理壓力、情緒和生理健康之間的密切聯系,并探究了身心疾病的代際傳遞,以及情緒反應模式的根源——童年的逆境。加博爾·馬泰是加拿大知名醫生和暢銷書作家,于2018年5月獲頒加拿大最高平民榮譽勳章“加拿大勳章”,曾任西蒙菲莎大學兼任教授。他長期關注慢性疾病、幼童發展、親子關系、成瘾和注意缺陷等領域。其作品曾獲得“休伯特·埃文斯非虛構文學獎”、“馬丁·路德·金人道主義獎”,被翻譯成超過30種語言。

科普書單·新書|動物園開飯啦

《空洞的心:成瘾的真相與療愈》

[加]加博爾·馬泰 著,莊曉丹 林钗華 譯,機械工業出版社,2023年5月版

在本書中,加博爾·馬泰博士基于幾十年來幫助受毒瘾和精神疾病困擾的患者的工作經驗,以及新近的心理學研究發現,以一種富有人文關懷的方式審視成瘾。他提出,成瘾不是隻存在于少數意志薄弱者之中的個别現象,每個人都處于一個從輕微到嚴重的成瘾光譜中;成瘾不是一種疾病,而是個人曆史、神經發展和腦化學與成瘾物質/行為之間複雜互相作用的結果。

科普書單·新書|動物園開飯啦

《醫生,你在想什麼:每個人的疾病課》

王興 著,上海譯文出版社,2023年6月版

本書是一位專業的醫生,從老百姓生病後的尋醫、問診、治療各個環節中可能碰到的相關問題出發,為生病的普通人提供的一堂“每個人的疾病課”,試圖讓看病變得簡單。王興,北京大學惡性良性腫瘤學博士。先後任北京大學惡性良性腫瘤醫院胸外科主治醫師、上海市肺科醫院胸外科博士後、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胸外科主治醫師。已出版作品有《病人家屬,請來一下》《怪醫筆記》《癌症病人怎麼吃》《胸腺外科學》(英文版)等。

科普書單·新書|動物園開飯啦

《追求精确》

[英]西蒙·溫切斯特 著,曲博文 孫亞南 譯,中國财政經濟出版社·湛廬文化,2023年5月版

精确是現代社會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日常生活中對我們而言非常重要的物品,例如手機、相機、電腦、自行車、汽車等,裡面的零件都需要互相比對,才有可能完美運轉。然而,盡管我們的生活充滿了精确,但我們往往忽視了精确的存在。關于精确度的思考是曆史上一個偉大的轉折點,如果沒有對精确的重視,制造業的崛起就不可能發生。作者西蒙·溫切斯特帶領讀者回到工業時代的起源,以前所未有的廣度和深度、獨到的視野,穿越250年的曆史,從英國北威爾士的鑄造廠到曼徹斯特的工廠,再到美國迪爾伯恩的汽車生産線,以及美國的實驗室,追溯了從工業時代到數字時代的技術發展曆程。溫切斯特通過講述精密制造先驅的故事:“鐵瘋子”約翰·威爾金森、亨利·莫茲利、約瑟夫·布拉馬、傑西·拉姆斯登和約瑟夫·惠特沃思等,帶讀者見證公差是怎麼一步步縮小為零的。從0.1到0.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1,在這不斷疊加的0的公差世界的背後,是開放與封閉、創新與停滞、理想主義與功利主義的競跑,同時,也是企業與企業在管理文化上的較量。西蒙·溫切斯特,牛津大學聖凱瑟琳學院名譽研究員,是曆史學家與思想家。2006年,獲得了英國女王親自頒發的大英帝國勳章。2016年,榮獲加拿大皇家地理學會勞倫斯·伯比勳章,并當選為院士。

科普書單·新書|動物園開飯啦

《十堂極簡人工智能課》

[英]彼得·J.本特利 著,許東華 譯,譯林出版社,2023年5月版

作者在“導論”中介紹了這本書的主要内容和寫法:“在這本書裡,我将解釋人工智能的來龍去脈,它是怎麼運作的,以及它意味着什麼。這是一本口袋書,是以我會盡量簡短。我不會用技術細節把你搞暈,我不會解釋每一種人工智能方法,也不會跟你講述每一位人工智能先驅。那需要一千本這麼厚的書才行,而且每天還都要加上更多的書(這個領域進展實在太快了!)。我會帶你踏上一段短暫的旅程,去體驗一下計算機、機器人和人工建造大腦的奇妙世界。我會指出沿途一些有趣的景點,順帶解釋一下人工智能和機器人學背後的一些基礎理念。這段旅程有時可能會像過山車,因為人工智能也有起有落。你可能想不到,它的生命已經很長了,遭受過希望破滅的痛楚,也經曆過大功告成的興奮。我們創造出人工智能,是為了把我們的世界變得更好,但在有些情況下它也會導緻一些根本性的問題。”彼得·J.本特利是倫敦大學學院計算機系榮譽教授、科普作家。研究領域涵蓋進化算法、計算發展、人工免疫系統等,著有《數字之書》《數字生物學》等。

科普書單·新書|動物園開飯啦

《宇航員的蜜蜂:改變機器人和人工智能史的50個發明》

[英]羅布·沃 著,傅力 譯,天津科學技術出版社|未讀·探索家,2023年4月版

本書從科學史的角度,按時間順序,用通俗易懂的語言,介紹了自公元前322年以來具有突破性的50個改變機器人和人工智能史的發明;在梳理了機器人和人工智能史近3000年發展脈絡的同時,清楚解析了每一個發明的背景、設計邏輯和曆史影響。羅布·沃是英國科技記者,在過去20年裡為包括《每日電訊報》《每日郵報》《衛報》等在内的數十家報紙、雜志和網站撰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