矽(Si),一個古老又神秘的字眼,正在創投圈蹿紅。
矽廣泛存在于岩石、砂礫中,構成地殼總品質僅次于氧。因其單方向導電特性、熱敏特性、光電特性等優良性能,是當下全球應用最廣泛的基礎材料之一。
其中,多晶矽作為以工業矽為原料提純後達到一定純度的矽材料,起到了優秀的中間品作用。多晶矽根據純度的不同可分為冶金級、太陽能級以及電子級。
在光伏行業,矽料是光伏發電系統的核心原材料,太陽能級多晶矽也被稱為光伏産業鍊中的“黑金”。而在半導體行業,以單晶矽為基礎的第一代半導體材料仍占據內建電路領域的重要地位,成為整個資訊技術的強大支柱。
光伏産業“黑金”
光伏行業是多晶矽使用量最大的領域。太陽能級多晶矽對雜質有嚴格的要求,通常要求多晶矽的純度需達到99.9999%以上,高純多晶矽的制備處于光伏産業鍊的最上遊。
大陸多晶矽産業較海外起步較晚,2007年才開始規模化生産。2018-2019年期間由于多晶矽價格持續走低,海外高成本産能逐漸退出,國内企業成本優勢愈發明顯。據悉,2022年産能超5萬噸的矽料企業有7家,分别是通威股份、協鑫科技、大全能源、新特能源、東方希望、亞洲矽業、麗豪半導體。龍頭企業壟斷了大部分的産能。
我們先看這家來自青海西甯的獨角獸。去年9月,麗豪半導體宣布完成22億元的B輪融資,投資方陣容豪華:三峽集團旗下長江證券創新投資、海松資本、雲晖資本、中國-比利時直接股權投資基金、中 美綠色基金、浙民投等參與投資,IDG資本、正泰、金雨茂物等老股東追加投資。
麗豪半導體是青海省重點招商引資的項目。2021年4月,麗豪半導體正式成立并落戶西甯,成立僅兩年就跻身行業獨角獸陣營,一舉成為西甯打造高純晶矽及光伏産業的标杆企業。今年3月,四川麗豪半導體一期項目落地宜賓,項目總投資約110億元,将建設年産10萬噸光伏級高純多晶矽+2000噸電子級多晶矽生産線。
而作為矽料的下一環,矽片行業火爆也是肉眼可見。
就在本月,估值200億的矽片獨角獸——高景太陽能IPO申請已被深交所受理。總部位于珠海,高景太陽能掌舵人是一位吉林大學校友徐志群。自參加工作起,他一直浸潤在半導體和光伏材料領域,曾擔任光伏龍頭公司晶科能源的首席營運官。
高景太陽能坐擁豪華VC/PE軍團,在去年先後完成了超40億元的兩輪融資——先是4月,宣布完成16億元A輪融資,老股東IDG資本、珠海華發集團持續加碼,國壽科創基金、建信股權、粵财基金、深投控資本、美的資本等參與其中。随後9月,再次宣布完成超25億元B輪融資,中金資本、中信金石、海通開元、廣東粵科等機構參與投資。
目前,高景太陽能下設珠海金灣50GW大尺寸單晶矽片項目、青海西甯50GW單晶拉棒項目、四川宜賓50GW拉棒及切片項目三大生産基地。
雲南一隻矽片獨角獸誕生。今年1月,宇澤半導體宣布完成了超過12億元B輪融資,投後估值近百億元。此輪融資由國家綠色發展基金股份有限公司領投,金石投資、國投創合等機構跟投。
宇澤半導體專注于N型太陽能單晶矽棒和矽片,在楚雄、廣南、宜春、東川設有四大制造基地,共計規劃100 GW産能。
原料工業矽和電力是光伏矽料的成本核心。從産能分布地域來看,多晶矽企業主要分布于中國西北地區,因其不僅具有豐富的工業矽資源,且新疆、内蒙古等地區電價成本較低。新疆多晶矽産能始終位于中國之首,主要生産企業有新特能源、大全能源、協鑫科技、合盛矽業、東方希望等。其次是内蒙古地區,吸引了通威股份、新特能源、協鑫科技前往建廠落地。
“雙碳”目标提出後,國内光伏産業一路高歌,這裡悄然擠滿了投資人。
內建電路的“原材料”
電子級多晶矽對于産品純度要求更高,目前90%以上的半導體産品使用矽基材料制造,電子級多晶矽重要性不言而喻。
長期以來,世界範圍内能能夠生産電子級多晶矽産品的隻是極少數企業,電子級多晶矽長期被海外企業壟斷。
但情況正在漸漸發生變化。
就在本月,江蘇徐州一家半導體獨角獸——鑫華半導體宣布完成10億元B輪融資,投資方出現中建材新材料基金、中車轉型基金、建信投資、浦東科創、成都科創投、元禾厚望、禦海資本、泓生資本等機構。
鑫華半導體由光伏龍頭企業協鑫集團與國家內建電路産業投資基金共同投資成立。曆經6年多時間,建成了首條世界水準的5000噸/年電子級多晶矽生産線,這也是電子級多晶矽大規模産業化在國内的首次亮相。目前,鑫華半導體生産的電子級多晶矽産品的高純特性已達到了目前工業提純能實作的最高水準,實作6英寸到12英寸矽晶圓的全覆寫。
成立至今,公司已完成4輪融資,背後集結了三行資本、同創偉業、創東方投資、建銀國際、金浦投資、浦東新産投、中建投資本、武嶽峰科創、中建材新材料基金,中車資本、浦東科創、成都科創投集團、元禾厚望等等。
而背後的協鑫集團,更是國内多晶矽材料研發、生産的龍頭企業,旗下擁有協鑫科技、協鑫內建、協鑫新能源、協鑫能科等多家A股、H股上市公司。
作為矽料下一環,大陸半導體矽片行業發展較晚,規模化量産時間落後海外十年以上。在半導體矽片行業,大尺寸化是內建電路廠商降低生産成本、提升晶片性能的主要手段。8英寸半導體矽片海外量産時間為1984年,而立昂微量産時間為2009年;12英寸半導體矽片海外量産時間為2001 年,大陸上海新昇量産時間為2018年。
今年4月,來自西安的矽片獨角獸要IPO了——奕斯偉材料簽署上市輔導協定,正式啟動A股IPO程序。而數月前,奕斯偉材料剛完成近40億元人民币C輪融資,一舉創下中國半導體矽片行業最大單筆私募股權融資紀錄。成立至今,奕斯偉材料融資總額超100億元。
據悉,奕斯偉集團核心業務涵蓋晶片與方案、矽材料、生态鍊投資孵化三大領域。其中,矽材料業務主要包括半導體級12英寸矽單晶抛光片和外延片。
背後的掌門人是被譽為“中國半導體顯示産業之父”的王東升。1993年,王東升創立京東方,曆經二十餘年成長為全球顯示領域巨頭。2019年,從京東方功成身退的王東升,二次創業加入奕斯偉。
據悉,奕斯偉材料一期項目已于 2020年7月投産,目前月産能達 30 萬片,産能規模國内第一。同時,二期項目已啟動建設,滿産後總産能将達100萬片/月,出貨量有望跻身世界前六。
矽片在半導體材料中市場占比達到37%,為第一大半導體材料。但是,全球半導體矽片前五大制造廠商(CR5)市場占有率高達87%,隻留下13%的市場佔有率可供争搶。而12英寸矽片國内技術水準仍較低,目前國内具備12英寸半導體矽片生産能力的廠商包括立昂微、滬矽産業、中環股份、有研半導體、上海新昇、奕斯偉材料等。
各地發力
産業基金大爆發
兩個風口上的行業,更少不了政策的支援。
今年1月,工業和資訊化部等六部門釋出《關于推動能源電子産業發展的指導意見》,為統籌推動現代資訊和能源技術、光伏和儲能等深度融合,《指導意見》提出三大專項行動,分别側重發揮太陽能光伏作為新能源生産主力軍、新型儲能産品作為新能源系統壓艙石、關鍵資訊技術作為新能源前進發動機的作用。
3月,自然資源部釋出公告,《光伏發電站工程項目用地控制名額》實施。自然資源部制定釋出該行業标準,旨在規範光伏發電站工程項目建設用地。
5月,甘肅省人民政府釋出《關于甘肅省碳達峰實施方案的通知》。《通知》指出,到2030年,力争全省新能源裝機容量突破1.3億千瓦。大力發展新能源。全面推進風電、太陽能發電大規模開發和高品質發展。持續推進酒泉千萬千瓦級風電基地向特大型風光電基地邁進,打造金(昌)張(掖)武(威)千萬千瓦級風光電基地。
《上海市2022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與2023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草案的報告》提出,深化提升三大先導産業“上海方案”,促進內建電路全産業鍊發展,深入推進制造、設計、裝備、材料、零部件等技術攻關,高标準推進電子化學品專區建設。
江蘇正在積極落實內建電路企業相關稅收優惠政策。今年1月,江蘇正式印發《關于進一步促進內建電路産業高品質發展的若幹政策》,鼓勵研發創新、對符合條件的內建電路企業最高給予4000萬元資金支援。
湖北要求優勢産業引領內建電路發展。湖北以光電子資訊優勢産業為突破口,創新引領實作內建電路産業發展。1月,《湖北省突破性發展光電子資訊産業三年行動方案(2022―2024年)》釋出,其中提出将推進內建電路等領域重點突破,帶動軟體和資訊技術服務業、新一代資訊通信等相關領域發展。
去年6月,深圳釋出《深圳市培育發展半導體與內建電路産業叢集行動計劃(2022-2025年)》,指出到2025年,建成具有影響力的半導體與內建電路産業叢集,産業規模大幅增長,制造、封測等關鍵環節達到國内領先水準。
産業基金也在趕來。
西安設立100億工業倍增引導基金,支柱産業設立專項基金,主要結合光子、半導體及內建電路航空、生物醫藥、太陽能光伏等19條重點産業鍊鍊主企業的上下遊重點項目投資需求,通過股權直投、産業并購以及與鍊主企業、社會資本合作設立各産業鍊主題基金等多種方式開展投資。
今年1月,河南省信創半導體産業投資基金落地鄭州市鄭東新區,規模100億元,由河南中豫産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與河南省中豫新興産業投資引導基金合夥企業(有限合夥)共同發起設立,委托河南豫資樸創股權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擔任基金管理人。
同月,四川省綠色低碳産業發展基金完成工商注冊并取得營業執照,基金總規模50億元,其中财政出資10億元,采取“政府引導+市場運作”模式,主要投向四川省綠色低碳産業,重點支援清潔能源、動力電池、晶矽光伏、釩钛、存儲及環保科技、綠色材料、環境修複、資源再利用等産業。
同時,協鑫能源與杭州市西湖區政府、中金私募股權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杭州市國有資本投資營運有限公司在浙江省杭州市簽署戰略合作協定,四方将聯手設立總規模達25億元的長三角地區智慧能源碳中和産業股權投資基金。主要投向清潔能源、新能源汽車、充換電技術、電池包技術、數字碳資産、光伏等産業鍊上下遊。
2月,2023蘇州市內建電路産業創新叢集建設推進會上,蘇州工業園區內建電路産業投資發展有限公司、産業園、産業基金揭牌成立,總規模50億的基金用于支援企業招引和快速成長。
3月,青島內建電路與數字基建産業基金項目的成功簽約。基金由海發集團聯合CMC資本共同組建,基金總規模為30億元,基金定位為青島市內建電路産業發展關聯基金,将引進、培育一批優質內建電路産業企業,實作與海爾、京東方等青島先進制造業企業互補關聯,打通區域內建電路全産業鍊條,為打造千億級“芯屏”産業鍊積蓄強勁動能。
4月,在第25屆內建電路制造年會上,粵财控股董事長金聖宏表示,廣東半導體及內建電路産業投資基金二期在籌劃中,規模300億元,基金期限長達17年。母基金可直接投資公司,子基金包括汽車晶片,半導體材料裝置,化合物半導體等主題,并且二期基金在投資退出後可向被投企業讓利60%,支援企業做大做強。
……
火爆程度不言而喻。
不過,背後的隐憂也在進一步浮現——供需錯配,産能過剩。過去半年,光伏矽料價格持續走低逼近成本線,内卷之下,行業正在出清,新的周期正在來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