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跨境電商營運實操

作為一個專門出口的品牌商,我們公司嘗試在亞馬遜,Ebay,速賣通aliexpress開店已經超過一年多了。

期間,我們嘗試過各種的營銷手段,也參與過平台舉辦的各種活動,有成功有失敗,算是交足了學費。不過,借着這個過程,也算是對跨境電商的營運有了一個整體的認識。

最近上司要求寫年終總結,是以我也難得有空靜下心來,思索這一路走來的經曆種種。

首先,所謂電子商務,不過是傳統零售管道外的一個新的管道。是以無論如何營銷,最終還是要以産品吸引使用者。當然,對線上浏覽的使用者來說,他看到的網站設計,文字介紹,圖檔内容都成為了産品的一部分,影響其最終的決策。

是以,在建立店鋪的伊始,我們花了大量的時間來優化産品包裝,網店裝修和文字翻譯。

做過淘寶的人都知道店鋪裝修的重要性,再好的産品如果隻是用普通的手機拍出來挂在網上,那也是很難賣出去。 很多做速賣通的賣家,隻是簡單的把産品從淘寶導入到速賣通,利用系統的自動翻譯翻成英文,圖檔裡還帶着大量的中文,然後就坐等訂單上門...

坦白來說,這一塊我們也是吃過大虧的。 由于公司沒有懂俄文的人才,我們剛開始在速賣通上俄文的介紹也是利用系統的自動翻譯。但是發現轉化率很低。後來找國外的朋友幫了看了下,才知道根本文不成句。假想一下,如果你看到一個淘寶的産品标題是“我你最好實惠杯馬克中國的”,你會點進去看麼

OK,花了幾個月,慢慢打磨好了産品内容後,我們平台的自然轉化率慢慢達到了10%,穩定在8%-9%之間。也就是說10個人進入商品頁面,有1個人會買。

有了好的内容後,我們開始着手尋找好的流量來源。

統計下來,目前跨境電商裡常用的引流手段有以下幾種:

1. 關鍵詞營銷,如速賣通直通車,amazon companion等。

速賣通直通車的操作俗稱開車,是個經驗活,網絡上文章很多,這裡我就不詳述了。有興趣的童鞋可以去網絡搜尋

2. 站外引流,比如VK,facebook,instragram社交營銷,還有10buck跨境返利平台等。 當然媒體BLOG推廣也屬于站外引流的範疇,但是估計對大部分的賣家來說都不怎麼實用。

由于我們是自有品牌公司,是以基本facebook ADs ,google ADs 每個月都會投放一些費用,不過算下來實在是太燒錢了,按投入産出比算一個新使用者的擷取成本要好幾美元...

一般利潤率或二次購買率不高的商品不建議這麼玩。

目前我們把更多的資源投放在10buck上面,他們的模式其實就類似與國内的返利網,使用者領劵後去電商購買,再通過他們平台領取返利。

但是有一點比較有意思的是,在這個平台上還允許使用者選擇返還本金和傭金,有點類似與刷單,但是由使用者選擇的非商家主觀行為,不觸犯規則。 我們釋出的産品一般一半真實購買,一半單純返利,一天幾百個訂單。

3. 平台活動,如團購,打折,買立減等。

速賣通的團購類似于天貓的聚劃算,當然流量轉化都還遠不能跟聚劃算相比,但好處是沒有費用。當店鋪等級滿足要求後,一定要定期排團購,争取被選中,團購3天的的出單量還是很客觀的。

需要補充一點,現在速賣通的俄羅斯團購門檻越來越高了,一堆特權的大賣家在裡面占坑,小賣家的活動送出成功率不高

不過等你能每周報上一次團購,那麼單月流水就不是幾萬塊的事啦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