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影評之《教父》維托·柯裡昂

影評之《教父》維托·柯裡昂

教父是1969年由美國作家馬裡奧·普佐寫的一部長篇小說,在1972年由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執導拍攝的美國同名電影《教父》。講述了全盛時期的黑手黨柯裡昂家族兩代教父在美國的傳奇經曆。年少時的教父原名維托·安東裡尼,生活在一個看似甯靜的西西裡柯裡昂村,背地裡實則黑道肆意妄為,維托的父親因為羞辱了當地的黑手黨而被殺害,父親的兄長為了報仇也同樣被殺,維托為報家仇,襲擊了當地黑手黨首領唐·喬奇,在母親的掩護下,維托得以逃脫,但母

影評之《教父》維托·柯裡昂

親是以喪命,他親眼目睹他們殺了他相依為命的媽媽,雖然維托從魔掌裡死裡逃生,但一個九歲的孩子在經曆了這一幕之後,必定跟常人不同,這樣的童年背景也為後來維托成為教父埋下了種子。小維托逃到了美國,并改名為維托·柯裡昂,

影評之《教父》維托·柯裡昂
影評之《教父》維托·柯裡昂

他因為天花被隔離,對周圍的一切環境都顯得漠不關心,十幾年過去長大後的維托在美國逐漸安定下來并組建了自己的家庭。本來一切都相安無事,後來維托由

影評之《教父》維托·柯裡昂

于有黑手黨背景的法努其要為自己侄子安排工作而失去收入來源,一家人一時生活在了水深火熱中,維托為了維持家庭生活去和朋友弗蘭克做了小偷,後來,法努其又知道了他們的勾當要抽取保護費,在維托經過觀察判斷法努其并不存在黑

影評之《教父》維托·柯裡昂

手黨背後,決定殺了這個為禍一方的“黑老大”,維托得手後,在當地的聲望越來越大,建立了自己的橄榄油運輸公司并且成了貧民的保護神。妻子央求他幫助一位被房東趕出屋子的老婦人,維托找到那位房東,不顧房東的侮辱,表現了極大的忍耐力,以平和的态度提出給他補上差價的建議完成了這件事,後來這位房東在聽說了維托的名聲之後不僅退還了維托的錢還降低了十美元的租金。最後在維托覺得自己有了足夠的實力之後,榮歸故裡,并殺死了垂垂老矣的仇人唐·喬

影評之《教父》維托·柯裡昂

奇,開啟了自己的教父之路,組建了屬于自己的黑手黨,他一面勾結政界人士幹着違法的勾當,一面幫助弱小的平民申冤,深受人們愛戴。老年教父後來因不肯跟其他幫派合作販賣毒品,柯裡昂家族遭到了一連串的恐吓和暗殺,維托中槍入院,後來他的小兒子麥克為了保護父親并維護家族的事業,臨危受命,終将仇敵盡數鏟除。電影中第一代教父維托的性格特征完全地展示了人性的沖突點。一面是仁慈、

影評之《教父》維托·柯裡昂

和藹的父親,智慧與膽識共生的人生指引者,另一面又是心狠手辣殺人不眨眼的惡棍。他是善良與邪惡并存的雙面教父,還是财富與權勢共握的黑手操縱黨。他懂得維護家庭、事業(盡管是黑暗的),他有足夠的金錢、權利、能力去營運他所建立的社會秩序、規則、人文等。而他想要的回報是讓被他幫助的人記住這一份“人情”。這份人情,或許隻是幫助一個殡葬師,因為女兒收到淩辱而法院沒有給出正義的判罰而去找尋公道;或許是一位面包師,因為需要解決女婿在美國的居住資格而向唐尋求幫助;甚至扭轉乾坤,讓一個落魄歌手轉型最熱門的電影制片人。但他相信,終有一天“人情”是可以用的上的,事實上,他的确很好的運用了這份“人情”,讓最卑微的人也具備了實作自我價值的機會與償還柯裡昂

影評之《教父》維托·柯裡昂

人情的能力。當他以極其平和的口氣說出I’ll gonna make him an offer he can’t refuse(我會提出一個他無法拒絕的條件)時,這種黑社會的形象颠覆了我們以往的認知,善惡的界限被優雅、溫馨、仁慈、家庭所模糊,黑社會的暴力行徑被最大化地消解。

但教父也是有底線的,在毒枭索洛佐與教父談判時希望與柯裡昂家族為毒品生意提供政治庇佑,但教父明白毒品的危害太大,一旦接觸毒品,政府就會出手幹預,自己手中的政治關系也就失去了作用,在談判過程中他的大兒子桑尼因為

影評之《教父》維托·柯裡昂

表現出對販毒生意感興趣而讓索洛佐找到柯裡昂家族突破口,認為幹掉教父,桑尼就有可能和自己合作。索洛佐迅速安排殺手,緻使教父慘遭暗殺甚至險些丢掉性命。教父在索洛佐走後對桑尼說“不要讓任何人知道你在想什麼”,因為教父

影評之《教父》維托·柯裡昂

在發展壯大黑手黨家族這麼多年裡都是為了大局利益,不得不運籌帷幄,如履薄冰,以至于後來在桑尼因為自己的沖動被人設計暗殺後教父在幾大家族的會議中提出不要複仇,停止戰争。因為教父說不要憎恨你的敵人,那會影響你的判斷力,穩定的情緒意味着良好的心理素質,不假思索就釋放怒火是最危險的任性表現。

最後在老教父死前他希望自己希望自己的兒子可以成為州長或者議員,這樣就不在受其他那些狗官的指使,而家族也可以洗脫黑手黨的罪名,擺脫血腥的殺戮、走向合法化,人們對權力的追求是永恒的,其實在白道裡的利益争鬥和權謀更加污濁不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