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軟體工程國小期終于在即将步入大三之前結束,這次國小期兩個禮拜不到,工程期更短,安全領域,題材更專業,做了隊長,壓力更大。但是這一次短期高效的Android應用層開發學習也着實給我自己及跟的項目及時奠定了基礎和信心,也給即将步入的大三的我一個心理準備,以及再次讓我探底什麼是自己的極限,技術承受的,也是心理承受的。
1. 組隊。
每一次組隊,不同的隊友,我都希望有好的關系和氛圍,畢竟個體沖突必然會阻礙項目進度。但沖突是不可避免的,但卻不是不可調和的。隊長起到的作用在這裡要稍大,在顧及個人自我調節能力情況下,必須積極參與整體把握和協調。好的溝通和交流才能促進團隊每個人的和諧穩定發揮。好的隊長,一是依賴于自己的能力,二還要依賴于與之适合的隊員和隊友。其實隊長在壓力很大的時候,還是很奢望隊員有一句“我懂”,不管你懂不懂。zxh說的好,能力越大,責任越大。本身自己的Java程式設計基礎不是一般水,Android開發碰的也是皮毛,作為隊長便不得不時刻提升自己的意識和警惕性。把握大局和全局觀,監督開發進度,調動積極性,隊長在這些方面起的作用不算大也不算小,但它們卻是一個團隊精神面貌的關鍵所在。
2. 代碼。
我的觀點開始由項目組隊員間互相學習互相消化轉向成更注重工程的緊湊性和效率優先。可以工作的軟體,勝過面面俱到的文檔。把一個題設解開拆成一個一個相對獨立的子產品,再由相對獨立的分工,經由相對獨立的測試,靈活開發模式也許是一個應對于高效産為題的優解。對Android和Java的程式設計學習屬于趕鴨子上架,大二下學期初接觸的Java學習完全忘光,派不上用場。暑假中的Android初學者項目也隻是起了一個引導的作用。但通過這一次實體項目的自我嘗試,反而達到了将以前的東西溫故知新的感覺,對他們的感覺達到了一個較新的高度。這也許和以後實驗室或研發職位的開發模式會比較接近,分哪一塊任務看哪一塊知識,用執行個體子產品和産品補充對不熟悉知識的實踐經驗,而不是對某一語言或者标準進行深度學習。誠然,《21天學會…》與《深入淺出…》自是深度不同,而我們須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采取适當的選擇政策。
3. 壓力,刷夜及其他。
這次的壓力主要仍來源于對不熟悉技術領域的恐懼,推進速度之慢及項目各子產品間進度不比對,到中段時個人包攬用戶端非通信部分的程式設計設計也是壓力來源之一。好在這次因為隊友分着寫文檔報告做PPT準備演講比較沒那麼勞累,工期較短沒有使壓力再擴大化。唯一刷夜的一晚主要還是集中注意在用戶端的功能完善和優化上,最後一夜的刷夜計劃則由于我一整天早起沒午覺而擱淺了,而驗收和示範程式當天也因亢奮晚睡早起搞得人好狼狽。隊長需要休息。
每一次團隊項目合作都可能帶來不同的技術體驗和人際體驗。我們現在覺得程式設計不是技術活,而是體力活,也許以後這種感覺會更加。一個明确的任務名額,最首要和最難的就是解析出架構,模型,算法子產品,而團隊合作的核心仍舊是分工,分工好則合作好。最後,感謝隊友。
如果你決定了要當一個好的程式員,那麼請你放棄遊戲,除非你是那種每天隻要玩遊戲就能寫出好程式的天才。與每一位過去,現在和未來的隊友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