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燃油車時代,BBA是毫無争議的一線豪車,畢竟無論是從銷量還是品牌影響力來講,奔馳、寶馬、奧迪就像三座大山一樣,與其他車企有着鴻溝一樣的差距。即便價格更加高昂,但并不妨礙大家一如既往的追捧,因為開BBA确實是更有面子。
然而,汽車市場的天變化得太快了,在如今火熱的新能源時代,曾經制霸燃油車市場的BBA已經走不太通。特别是在産品力方面,很多自主新能源車企與造車新勢力推出的電動車,不僅設計非常前衛,同時在配置、智能、價格等方面都更有競争力,導緻BBA旗下的電動車毫無特色,産品力大幅落後不說,甚至還被冠上了“雜牌電動車”的稱号。
以寶馬i3舉例,這款售價高達35.39萬的電動車,一上市就遭到了衆多吐槽。首先,寶馬i3算是一台“油改電”車型,簡單來說就是被迫轉型的中國特供車,注定了它會争議不斷。你想想,從技術上來說寶馬i3就是在燃油車寶馬3系的身上拿掉了發動機、變速箱,換上了模組電池、電機,搖身一變成了電動車,顯然沒有純電平台造出的電動車更好。
而且作為一款純電動,寶馬i3搭載的是一台最大輸出功率為210kw,峰值扭矩400N·m的驅動電機,與之比對的是70kwh的高鎳三元锂電池組,CLTC标準下續航裡程為526公裡。這個續航放在同級别的産品裡會直接被秒殺,就比如Model 3四驅高性能版, 售價才33.19萬,比寶馬i3賣得還更便宜,但人家Model 3的續航可是達到了675km,比寶馬i3足足多了一百多。比亞迪漢EV就更不用多說了,有610km和715km兩個續航版本,而且全系的售價都要比寶馬i3低,在消費者關注的續航方面也沒太大優勢。
站在消費者的角度來看,30萬的預算肯定不會去選擇一台“油改電”的産品,哪怕它出自寶馬旗下,是以寶馬i3的月銷量曾一度低至三位數。可很難想象的是,就這樣一款備受诟病的電動車,在近幾個月來銷量飛速上漲,根據乘聯會公布的銷量資料來看,5月份i3銷量居然達到了3458輛。而在3月份以及4月份,寶馬i3的銷量也突破了3000輛,對比曾經隻賣三位數的時候,寶馬i3的進步顯而易見。
那麼問題來了,在如此多電動車的沖擊之下,為何沒更新換代的寶馬i3會在銷量上大進步呢?答案就是“沒有賣不出去的車,隻有不夠低的價格!”作為一台售價超過35萬的電動車,寶馬i3如今在終端市場給出的優惠力度非常大。從車主之家提供的資料顯示,現在寶馬i3在部分城市的降價幅度已經超過了12萬元,入門版車型的售價直接下探到了23萬元起,且在全國很多城市降幅也都在10萬元上下。
毫無疑問,降價之後的寶馬i3在成本效益上大大提升。作為對比,豐田凱美瑞的售價區間在17.98-26.98萬元,而身為豪華電動車的寶馬i3在價格上還處于凱美瑞的中間。也就是說,曾經賣價三十多萬的寶馬i3,如今用普通合資B級車的預算也能夠買到,吸引力可想而知了。再加上本身寶馬i3也不是說一無是處,相比起造車新勢力,寶馬對于車子的操控、懸架調校要優秀得多,機械素質方面是更勝一籌的, 是以花不到25萬就能買到“藍天白雲”車标,又怎麼會不香呢?
寫在最後
衆所周知,新能源汽車的“戰争”已經打響,各大車企都想着要在這個賽道中占據先機。對于寶馬這樣的傳統豪車而言,它們不僅在智能化上比不過造車新勢力,同時在設計、續航、配置上也都要弱于不少電動車,是以也隻能靠着大降價才能維持生存。但這樣子顯然是不夠的,若是不能夠在産品力上進行提升,那未來或許降價也很難挽救。
“圖檔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删除”